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85293
- 條形碼:9787504985293 ; 978-7-5049-852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較 本書特色
商業銀行是營利性機構,它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穩健經營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大化;而盈利情況則主要源于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和主營業務內容的選擇。本書將從分析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著手,將近些年*為流行的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作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以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銀行業務經營變遷為研究對象,找出三個國家選擇不同的業務經營模式的原因,并將其運用到中國。
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較 內容簡介
商業銀行是營利性機構,它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穩健經營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大化;而盈利情況則主要源于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和主營業務內容的選擇。本書將從分析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著手,將近些年*為流行的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作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以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銀行業務經營變遷為研究對象,找出三個國家選擇不同的業務經營模式的原因,并將其運用到中國。
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研究-基于美.英.德的模式比較 目錄
1 導言
1.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1.1 選題的背景
1.1.2 選題的意義
1.2 研究結構與研究方法
1.2.1 本書的研究結構
1.2.2 本書的研究方法
1.3 本書的創新之處以及進一步的研究展望
1.3.1 本書的創新之處
1.3.2 本書的研究展望
2 文獻綜述
2.1 混業經營的分類
2.2 混業經營的優勢
2.3 混業經營模式中的缺陷
3 銀行經營模式的相關理論及美、英、德混業模式的區別
3.1 商業銀行的兩種經營模式
3.1.1 混業經營的概念
3.1.2 分業經營的概念
3.1.3 混業與分業經營模式之間的轉變
3.1.4 銀行的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模式比較
3.2 關于混業經營的理論基礎
3.2.1 交易費用理論
3.2.2 金融深化理論
3.2.3 規模經濟理論
3.2.4 范圍經濟理論
3.2.5 市場壟斷力理論
3.2.6 制度變遷理論
3.3 混業經營模式的類別
3.3.1 混業經營中的全能銀行模式探析
3.3.2 混業經營中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探析
3.4 美國、英國、德國的商業銀行混業模式
3.4.1 美國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
3.4.2 英國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
3.4.3 德國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
3.4.4 三種經營模式之間的比較
4 美國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分析
4.1 美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變革之路
4.1.1 美國商業銀行早期自由混業的經營模式
4.1.2 美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時代的來臨
4.1.3 銀行在分業經營制度的前提下經歷的混業經營時代
4.1.4 美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時代的重新啟動
4.1.5 2008年次貸危機后的美國商業銀行
4.2 關于銀行業兩次采用混業經營模式的推動因素
4.2.1 美國特有的“銀行雙軌制”及其對早期銀行業的影響
4.2.2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改革沖擊下美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沖擊
4.2.3 商業銀行在業務選擇上的變化對其經營模式的影響
4.2.4 20世紀7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銀行業混業經營模式的理論支持
4.3 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相關數據分析
4.3.1 數據的選取與劃分
4.3.2 對三個階段銀行指標的解讀
4.3.3 美國1999年前后資產負債表變化分析
4.3.4 對美國的商業銀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非傳統業務分析
4.4 本書選取的案例銀行原因分析
4.5 案例分析——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的業務發展自1995年以來的變化
4.5.1 花旗銀行
4.5.2 美國銀行
4.5.3 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的綜合比較分析
5 英國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結構變遷分析
5.1 英國銀行業體系簡述
5.1.1 英國商業銀行的早期發展歷程
5.1.2 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建立和發展
5.1.3 英國銀行的體制構成
5.2 英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選擇
5.2.1 英國的分業經營模式
5.2.2 20世紀70年代后的混業經營模式
5.3 英國銀行業在經營模式上的選擇原因和背景分析
5.3.1 英國銀行業在分業經營時期的狀態分析
5.3.2 英國銀行業進入混業經營狀態的原因分析
5.3.3 1985年以后英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結構分析
5.4 案例分析——巴克萊銀行和匯豐銀行的業務發展自1995年以來的變化
5.4.1 巴克萊銀行
5.4.2 匯豐銀行
5.4.3 巴克萊銀行與匯豐銀行的比較分析
6 德國的全能銀行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6.1 德國銀行體系的建立之路
6.1.1 德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
6.1.2 德國商業銀行的架構
6.2 德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選擇
6.3 德國銀行體系在近年來的變化
6.3.1 德國銀行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發展障礙
6.3.2 關于德國銀行業在20世紀70年代后的總體運營數據分析
6.3.3 關于全能銀行模式的一些研究爭論
6.3.4 德國的全能銀行模式的未來之路
6.4 案例分析——德意志銀行的業務發展自1995年以來的變化
6.4.1 德意志銀行的變遷
6.4.2 德意志銀行1996~2010年年報主營業務的變化分析
6.4.3 德意志銀行1996~2010年銀行業務經營結構的數據分析
7 美、英、德三國銀行經營業務結構的比較分析
7.1 數據對比說明
7.2 英、美案例銀行的比較——市場主導性金融體制下的銀行經營模式差異
7.2.1 總盈利情況的比較
7.2.2 非傳統業務的比較
7.2.3 主營業務結構的對比
7.2.4 英、美兩國的共同之處
7.3 英、德案例銀行的比較——不同金融體制下銀行經營模式的差異
7.3.1 總盈利情況的比較
7.3.2 非傳統業務的比較
7.3.3 主營業務結構變化的比較
7.3.4 英、德兩國的共同之處
7.4 美、德案例銀行的比較——不同金融系統、相似業務盈利來源下的銀行經營模式的差異
7.4.1 總盈利情況的比較
7.4.2 非傳統業務的比較
7.4.3 主營業務結構變化的比較
7.4.4 美、德兩國的共同之處
7.5 2008年次貸危機后的五家案例銀行在業務結構上的變化
8 美、英、德三國混業經營不同模式選擇的制度和發展路徑分析
8.1 制度上的差異
8.1.1 金融系統的選擇
8.1.2 銀行監管制度的差異
8.1.3 法律制度的差異
8.2 發展路徑上的差異
8.2.1 經濟發展的歷史
8.2.2 政治發展的歷史
8.2.3 思想觀念的差異
9 中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現狀及發展建議
9.1 中國商業銀行的混業模式發展
9.1.1 早期自然混業局面的形成
9.1.2 分業經營模式的確定
9.1.3 銀行業的混業經營萌芽的出現
9.2 1990年后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經營結構數據分析
9.2.1 1990~2005年中國銀行業在信貸資金來源與使用上的變化
9.2.2 1996~20lO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業務變化
9.2.3 案例分析——工商銀行在1990~2009年的業務變化
9.3 中國商業銀行的規模經濟考察
9.3.1 函數的選擇
9.3.2 函數中各個指標的確定
9.3.3 數據來源與測算方法
9.3.4 回歸結果說明
9.3.5 樣本銀行規模經濟因子測算
9.4 中國混業經營模式的發展建議
9.4.1 中關兩國的商業銀行從宏觀角度的差異分析
9.4.2 中關兩國的商業銀行從微觀角度的差異分析
9.4.3 中國銀行體系目前發展混業模式的建議
10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