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27148
- 條形碼:9787548427148 ; 978-7-5484-271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書特色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含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于一爐,用日神與酒神的象征說明了藝術的起源、本質、功用以及人生的意義。
尼采自稱這是一本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藝術家寫的書,充滿心理學的創見與藝術的奧秘,是“一部充滿青年人的勇氣和青年人的憂傷的青年之作”。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哲學家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 用優美的語言, 以散文詩的形式, 闡釋了他的哲學思想, 譜寫了自由主義的人性之歌, 呼吁人們追問生命的真諦, 活在當下。本書不僅具有睿智的思想, 也是德語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旨在讓讀者通過本書, 找尋人生的真諦, 獲得快樂的源泉。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目錄
關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001
查拉圖斯特拉是如何產生的 001
查拉圖斯特拉 序白 001
卷一 001
1 三種變形 002
2 道德講座 004
3 遁世者 006
4 肉體的輕蔑者 010
5 喜悅與熱情 012
6 蒼白的罪人 014
7 閱讀與寫作 016
8 山上的樹 018
9 死亡的說教者 021
10 戰爭與戰士 023
11 新的偶像 025
12 市場上的蒼蠅 028
13 禁欲 031
14 朋友 032
15 一千零一個目的 034
16 睦鄰 037
17 創造之道 038
18 老婦與少婦 041
19 蛇噬 044
20 孩子與婚姻 046
21 自愿的死亡 048
22 施與的道德 051
卷二 057
23 拿著鏡子的小孩 058
24 在快樂之島 061
25 同情者 064
26 傳教士 067
27 有德者 070
28 卑賤的群氓 073
29 毒蜘蛛 076
30 著名的智者 079
31 子夜歌 082
32 舞曲 084
33 墳墓頌歌 087
34 自我超越 090
35 不凡者 094
36 文化之地 096
37 無瑕的概念 099
38 學者 102
39 詩人 104
40 大事 107
41 預言者 111
42 救贖 115
43 世俗的智慧 120
44 *靜默的時刻 123
卷三 127
45 流浪者 128
46 幻想與謎團 131
47 意外的幸福 136
48 日出之前 139
49 萎縮的道德 142
50 在橄欖山上 148
51 路過 151
52 叛教者 154
53 回家 158
54 三種毒害 162
55 嚴肅的精神 166
56 舊表與新表 170
57 大病初愈者 189
58 大希望 195
59 第二支舞曲 198
60 七個印記 202
卷四 207
61 蜜之祭禮 208
62 求救的呼聲 212
63 與國王交談 215
64 水蛭 219
65 魔法師 222
66 失去工作 229
67 *丑陋的人 234
68 自愿當乞丐者 238
69 影子 242
70 正午時分 246
71 致敬 249
72 晚宴 254
73 高等的人 256
74 憂郁之歌 265
75 學問 270
76 在荒漠之女當中 273
77 覺醒 279
78 驢之節日 283
79 醉歌行 286
80 預兆 294
尼采年譜 299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節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詩人,也是近代對基督教*不留情的批判者,預告虛無主義到來的*受爭議的近代歐洲思想家,既是古代希臘研究家,也是古典語言學學者,同時在一部分的知識分子中,他也是知名的箴言學者、文明評論家。 1889年年初精神病發作,在母親和妹妹的看護下,一直到死為止的十年間,其思想開始產生重大影響。進入20世紀后,向世人告知虛無主義,同時作為克服虛無主義的預言式意志形而上學者,以及作為撼動歐洲歷史的宿命式思想家,直到今天,其重要性都在與日俱增。 尼采出生在萊比錫近郊的小村洛肯,父親和母親都出自虔誠的新教牧師家族。特別是祖父為神學博士,晉升至管區總監督牧師的高位,也有著作流傳下來。近代德國人文科學的優秀人才,有很多來自某個狹窄的混血地帶牧師出身的階級,尼采也屬于這一階級。 父親極具熱情,喜愛音樂,不過在尼采五歲時就過世了,之后他就一直在全都是女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很早就發揮寫詩和作曲的才華。十三歲到十九歲之間,在具有人文主義教育傳統的普福塔高等學校就讀,數學成績雖然不好,但拉丁語卻名列前茅,彌補了分數的不足。 1864年,二十歲那年秋天,進入波恩大學,專攻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也以決斗散發青春的精力。第二年跟隨古典語言學教授里敕爾轉入萊比錫大學,在這里只研究古典語言學。在萊比錫大學就讀期間,約有一年入伍,進人瑙姆堡野炮部隊,訓練中受傷退役,離開軍隊。 四年的萊比錫求學生涯中,尼采的成績非常優秀,深受里敕爾教授欣賞。有一天,尼采在舊書店偶然翻閱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使他全身震撼,感受到忘我的體驗。在同一時期,他也醉心于瓦格納的音樂。 另一方面在里敕爾教授的指導下,也證明他具有古典語言學學者的卓越能力,他對古代學說志家特歐古尼斯·拉耶爾提奧斯的評論受到肯定,以二十四歲之齡,即被巴塞爾大學破例延攬為古典語言學教授。不過在那個時候,他的思想早已經超出了語言學的范疇,在當時他所崇拜的瓦格納身上,他看出了悲劇藝術的真正體現,經常到托里普森的寓所去拜訪。 一般認為尼采的思想分成三個階段展開,乃是根據《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卷一開頭《三種變形》,以駱駝、獅子、孩童為比喻說明精神發展的三個階段而來。堅毅致遠、背負重荷、內懷崇敬,在“我應”的責任感下相信傳統價值的駱駝,向沙漠疾行而去,隨即化身為獅子,否定固有的價值與義務,顯現出“我要”的意念,為創造新價值和讓自我自由而奮斗。但獅子還無法創造新價值,于是獅子又化身為孩童,在天真和善忘中開始創造游戲,訴說神圣的肯定,讓精神有自己的意志,在“我是”的立場上,獲得新價值世界的境地。 如果將這個比喻套用在尼采的一生中,駱駝所代表的**期(1869一1876)相當于巴塞爾大學教授時代。這個時期尼采崇拜叔本華和瓦格納兩位天才,把在現代德國重現古代希臘文化作為自己的重要課題,全身心投人超越固有學問范疇、創造新學問的義務和理想中。《悲劇的誕生》為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哲學家、詩人。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魯士洛肯鎮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
1849年,尼采的父親離世;而后,其年僅2歲的弟弟夭折。這鑄成了他憂郁內向的性格。尼采從此便生長在一個完全女性化的家庭里。1869年2月,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
1872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引來一片狂熱的喝彩聲,同時也飽受質疑。隨后尼采著有《不合時宜的思想》《人性的,太人性的》《快樂的知識》《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瞧!這個人》等,以大膽、奔放、直接的風格闡述對宗教、道德、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的獨到見解。他是19世紀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對其后哲學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