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68624
- 條形碼:9787122268624 ; 978-7-122-26862-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重點描述食品安全檢測中常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技術、理化檢測技術、色譜技術、質譜技術、光譜技術、快速檢測技術及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相關要求及實驗技術進行了闡述。書的內容注重理論與技術相結合,對基本原理簡明扼要的闡述,重點對實驗技術進行全面講述。本書既有編著者多年從事食品安全檢測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科研成果的總結,又有增加了近年來在食品安全檢測上的一些新方法、新技術!妒称钒踩珯z測技術》可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和各相關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食品安全檢測機構、食品企業及有關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員參考。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食品安全檢測操作規范、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食品樣品凈化等基礎知識,重點是食品中殘留危害物質、食品中有害元素、食品添加劑、食品中天然毒素物質、食品中持久有機污染物、食品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食品接觸材料可遷移有害物質、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摻偽物質的檢測技術,不同檢測對象相關檢測技術的原理、操作過程及結果分析方法,以及不同檢測技術的優劣與適用范圍。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材,也可以作為食品檢測機構、食品企業及有關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目錄
1緒論1.1食品檢測技術的重要性11.2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概況21.2.1食品安全危害因子21.2.2主要檢測技術41.3研究進展51.3.1現代高新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發展應用51.3.2食品安全領域重要有害物質技術分析進展61.4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中的標準物質要求81.4.1標準物質的范疇及溯源性91.4.2標準物質的應用發展102食品安全檢測基礎知識2.1實驗室類型與操作規范112.1.1實驗室類型112.1.2實驗室要求與管理112.1.3實驗室認可與認證122.2樣品的采集與保存132.2.1樣品的采集132.2.2樣品運送與保存142.3樣品的制備和預處理152.3.1理化檢驗樣品的制備和預處理162.3.2微生物檢驗的樣品處理172.4分析方法的種類及選用原則172.4.1分析方法的種類172.4.2分析方法的選用原則182.5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182.5.1食品檢驗的實驗設計182.5.2數據處理192.5.3檢測結果的評價192.6常用儀器分析技術簡介202.6.1原子吸收光譜和原子發射光譜法202.6.2氣相色譜法212.6.3高效液相色譜法222.6.4色質聯機232.6.5光度分析23參考文獻243樣品前處理技術3.1概述253.2液液分配法253.2.1基本原理253.2.2萃取溶劑的選擇263.2.3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實例分析263.3固相萃取法263.3.1基本原理263.3.2固相萃取裝置273.3.3操作步驟273.3.4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283.4固相微萃取技術283.4.1基本原理283.4.2固相微萃取裝置和萃取方式293.4.3固相微萃取操作步驟293.4.4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303.5凝膠滲透色譜技術303.5.1基本原理303.5.2凝膠滲透色譜儀303.5.3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303.6膜萃取323.6.1基本原理323.6.2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323.7低溫冷凍333.8免疫親和色譜技術333.8.1基本原理333.8.2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333.9分子印跡技術343.9.1基本原理343.9.2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35參考文獻354食品中殘留危害物質檢測技術4.1概述374.2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374.2.1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檢測技術374.2.2食品中持久性有機氯農藥殘留檢測技術394.2.3食品中有機菊酯類農藥殘留檢測技術404.2.4食品中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技術414.3食品中獸藥殘留的檢測技術434.3.1食品中抗生素殘留的檢測技術434.3.2食品中重要激素殘留的檢測技術494.4非法添加物的檢測504.4.1孔雀石綠的檢測504.4.2蘇丹紅的檢測514.4.3三聚氰胺的檢測51參考文獻525食品中有害元素檢測技術5.1概述535.2食品中汞的檢測技術545.2.1食品中總汞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555.2.2食品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技術565.2.3魚肉中甲基汞的氣相色譜法檢測技術585.3食品中無機砷及有機砷化合物的檢測技術605.3.1砷的形態分析605.3.2食品中總砷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615.3.3食品中總砷的銀鹽法檢測技術625.3.4食品中的砷化物離子色譜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645.3.5食品中砷化物的高效液相色譜等離子發射光譜檢測技術655.4食品中鉛及有機鉛化合物的檢測技術655.4.1鉛的形態及毒性655.4.2食品中總鉛的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技術665.4.3食品中總鉛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685.5食品中鎘及有機鎘化合物的檢測技術695.5.1鎘的來源與危害695.5.2食品中總鎘的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技術705.5.3食品中總鎘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715.6食品中硒及有機硒化合物的檢測技術735.6.1硒的形態分析及作用735.6.2食品中硒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735.6.3食品中硒的熒光光度法檢測技術755.7食品中錫及有機錫化合物的檢測技術775.7.1錫的形態分析及危害775.7.2食品中總錫的分光光度法檢測技術775.7.3食品中錫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技術785.8食品中鋁及有機鋁化合物的檢測技術805.8.1鋁的形態分析805.8.2食品中鋁的分光光度法檢測技術80參考文獻816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6.1概述836.2食品中主要防腐劑的檢測技術846.2.1食品中的主要防腐劑846.2.2氣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9種食品防腐劑856.3食品中主要抗氧化劑的檢測技術876.3.1食品中丁基羥基茴香醚與2,6二叔丁基對甲酚的檢測技術876.3.2食品中d異抗壞血酸鈉含量的檢測技術916.4食品中主要甜味劑的檢測技術926.4.1食品中糖精鈉的檢測技術926.4.2食品中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的檢測技術946.4.3食品中乙;前匪徕浀臋z測技術986.5食品中主要乳化劑和穩定劑的檢測技術1006.5.1食品中甘油脂肪酸酯的檢測技術1006.5.2薄層掃描定量法測定食品中蔗糖脂肪酸酯的檢測技術101參考文獻1047食品中天然毒素物質檢測技術7.1概述1057.2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檢測技術1067.2.1真菌毒素的主要檢測技術1067.2.2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技術1097.2.3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檢測技術1137.2.4食品中伏馬毒素的檢測技術1177.3食品中細菌毒素的檢測技術1207.3.1細菌毒素的特征及危害評價1207.3.2食品中肉毒毒素的檢測技術1217.4食品中其他天然毒素的檢測技術1237.4.1食品中河豚毒素的檢測技術1237.4.2食品中龍葵素的檢測技術1307.4.3食品中皂苷的檢測技術1317.4.4食品中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檢測技術1327.4.5食品中生物胺類的檢測技術133參考文獻1368食品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8.1概述1378.2食品中多氯聯苯類/二吖惡英的檢測技術1388.2.1食品中多氯聯苯類的檢測技術1388.2.2食品中二吖惡英的檢測技術1428.3食品中多溴聯苯醚的檢測技術1528.3.1食品中的多溴聯苯醚1528.3.2食品中多溴聯苯醚檢測方法1528.4食品中烷基酚的檢測技術1548.4.1食品中的烷基酚1548.4.2食品中烷基酚的檢測方法154附錄156參考文獻1659食品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檢測技術9.1概述1669.2食品中n亞硝基化合物的檢測技術1669.2.1n亞硝基化合物的分類1669.2.2n亞硝基化合物的來源1679.2.3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n亞硝胺類化合物含量1679.3食品中苯并[a]芘的檢測技術1699.3.1苯并[a]芘的特征及危害評價1699.3.2高效液相色譜法測熟肉中苯并[a]芘的含量1709.3.3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1719.4食品中雜環胺類的檢測技術1749.4.1雜環胺類的特征1749.4.2雜環胺的種類1749.4.3食品中雜環胺類的檢測1769.5食品中氯丙醇的檢測技術1779.5.1氯丙醇的特征1779.5.2食品中氯丙醇的氣相色譜質譜法檢測技術1789.6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檢測技術1809.6.1丙烯酰胺的特征1809.6.2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食品中丙烯酰胺1819.7食品中甲醛的檢測技術1839.7.1甲醛的特征1839.7.2甲醛的來源1839.7.3食品中甲醛的檢測184參考文獻18810食品接觸材料檢測技術10.1概述18910.2食品包裝材質及容器19010.2.1食品包裝材質19010.2.2檢測技術發展趨勢19010.3食品包裝材料檢測技術19110.3.1食品包裝材料蒸發殘渣分析19110.3.2食品包裝材料脫色試驗分析19210.3.3食品包裝材料重金屬分析19210.3.4食品包裝材料可溶出有機物質分析19310.3.5食品包裝材料中丙烯腈殘留氣相色譜法檢測技術19510.4食品接觸材料評價技術19710.4.1食品接觸材料的總遷移量分析19810.4.2食品接觸材料中鉛、鎘、鉻(ⅵ)遷移量檢測技術20110.4.3食品接觸材料聚乙烯檢測技術20410.4.4食品接觸材料聚丙烯檢測技術20610.4.5食品接觸材料聚酯樹脂中金屬元素檢測技術20610.4.6食品接觸材料聚酰胺檢測技術210參考文獻21111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11.1概述21211.2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pcr檢測技術21211.2.1pcr技術概述21211.2.2pcr技術基本原理21411.2.3pcr引物設計的原則21411.2.4pcr技術要點21511.3實時pcr方法在食品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21611.3.1方法提要21611.3.2設備和材料21611.3.3試劑21711.3.4檢測步驟21711.3.5結果及判斷21811.3.6測定低限21811.3.7廢棄物處理和防止污染的措施21811.3.8生物安全措施21811.4多重pcr方法在食品多種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21811.4.1方法提要21811.4.2儀器和設備21911.4.3試劑和材料21911.4.4檢測程序22011.4.5操作步驟22111.4.6pcr擴增產物的電泳檢測22211.4.7結果判定和報告22211.5pcrdhplc方法在食品常見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22211.5.1方法原理22211.5.2主要儀器和設備22311.5.3試劑和材料22311.5.4檢測程序22311.5.5操作步驟22411.5.6結果判定和報告22511.6環介導恒溫擴增(lamp)法在食品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22511.6.1基本原理22511.6.2儀器和設備22511.6.3試劑和材料22511.6.4檢測程序22611.6.5操作步驟22711.6.6結果判定和報告22711.7基因芯片法在肉及肉制品中常見致病菌檢測中的應用22811.7.1方法提要22811.7.2設備和材料22811.7.3培養基和試劑22811.7.4檢測程序22911.7.5操作步驟22911.7.6結果報告231參考文獻23212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12.1概述23312.2轉基因食品的檢測23412.2.1外源蛋白質測定23412.2.2外源dna的測定23612.3轉基因食品安全檢測應用實例237參考文獻24113食品摻偽鑒別技術13.1概述24213.2食品摻偽鑒別檢驗的方法24413.2.1感官評定法24413.2.2物化分析法24513.2.3儀器檢測法24513.2.4分子生物鑒偽技術24513.3動物源食品摻偽的鑒別檢驗24613.3.1感官檢驗24613.3.2理化檢驗24613.3.3肉質鑒偽技術24713.4植物源食品摻偽的鑒別檢驗24813.4.1感官檢驗24813.4.2理化檢驗249參考文獻250
展開全部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作者簡介
王碩,天津科技大學,校長 教授,王碩,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近年來在食品中小分子有害物抗體特異性形成機理、高靈敏度小分子免疫和仿生免疫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