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0044
- 條形碼:9787516180044 ; 978-7-5161-8004-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本書特色
當下,出國訪問、進修、留學、旅游已非常普遍,而人們對于國外的美好預期和現實總會有差距,如果不準備好面對文化休克問題,將使出國的價值受到影響。而當他們回國時,若沒有經歷返鄉文化休克的準備,也將阻礙他們*好地適應國內的生活、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因此,本研究旨在為出國訪問、進修或留學的教師和學生提供解決方案,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由蔡榮壽和金芳穎所合*的《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一書通過對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的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進行問卷調查和選取樣卷中比較具有代表性或者具有特性的案例進行個案研究,闡述了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經歷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現狀;提出解決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經歷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具體方法。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內容簡介
當下,出國訪問、進修、留學、旅游已非常普遍,而人們對于國外的美好預期和現實總會有差距,如果不準備好面對文化休克問題,將使出國的價值受到影響。而當他們回國時,若沒有經歷返鄉文化休克的準備,也將阻礙他們更好地適應國內的生活、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因此,本研究旨在為出國訪問、進修或留學的教師和學生提供解決方案,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書通過對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的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進行問卷調查和選取樣卷中比較具有代表性或者具有特性的案例進行個案研究,闡述了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經歷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現狀;提出解決出國人員和歸國人員經歷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具體方法。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目錄
**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三 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概念界定 (一)文化休克 (二)返鄉文化休克 四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文化適應理論模式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跨文化適應理論模式第二章 文化差異理論與文化沖突 一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構架 (一)對人性的看法 (二)人們對自身與外部自然環境的看法 (三)人們對自身與他人之關系的看法 (四)人的活動取向 (五)人的空間觀念 (六)人的時間觀念 二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模式 (一)權利距離(power distance) (二)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三)男性化社會和女性化社會(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四)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五)長期一短期導向(long-term and short-term orientation) 三 蔡安迪斯的多維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一)個體對自我的定義 (二)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的相對重要 (三)個人態度和社會規范決定個體行 (四)完成任務和人際關系對個體的相 (五)個體對內群體和外群體的區分程 (六)個體主義-集體主義理論新進展主義-集體主義 四 文化沖突52第三章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一 文化休克存在的原因 二 文化休克的癥狀 三 文化休克的各個階段 四 文化休克的種類與影響 (一)語言休克(language shock) (二)角色休克(role shock) (三)教育休克(education shock) (四)文化距離(cultural distance) (五)轉換休克(transition shock) 五 文化休克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六 返鄉文化休克概念的提出 七 返鄉文化休克產生的原因 八 返鄉文化休克的癥狀 九 返鄉文化休克的各個階段 十 返鄉文化休克的種類 (一)語言休克(language shock) (二)生活文化休克 (三)工作文化休克 (四)歸國人員的國外情結第四章 文化休克和返鄉文化休克的對比 一 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一)問卷調查 (二)半結構式訪談 (三)抽樣過程 (四)樣本構成 二 結果分析 (一)個人基本概況 (二)出國前及回國前的準備 (三)出國時經歷的文化休克 (四)回國后經歷的返鄉文化休克 (五)人際交流方式與文化休克及返鄉文化休克 (六)價值觀差異與文化休克及返鄉文化休克 (七)文化休克及返鄉文化休克的反復第五章 文化差異縱橫談 一 中美文化差異 (一)生活方式 (二)社會環境 (三)人際關系 (四)美國的價值觀 (五)習俗禮節 二 中俄文化差異 三 中英文化差異 四 中法文化差異 五 中日文化差異 六 中澳文化差異 七 中德文化差異 八 外國民間評出的“*中國”行為第六章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的應對 一 何時出國更合適 (一)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二)青春期(12-18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沖突 (三)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四)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五)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二 出國人員文化休克的應對 (一)觀察學習理論在文化休克和社會環境信息獲得中的運用 (二)交互決定論在文化休克中的交互控制作用 (三)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文化休克中的引導作用 三 返鄉文化休克的應對 (一)海歸求職的心態調整及返鄉文化休克緩解 (二)海歸人員的期望值調整及返鄉文化休克緩解 (三)海歸人員的婚戀觀調整及返鄉文化休克的緩解附錄 關于“文化休克及返鄉文化休克對比”的問卷調查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文化休克與返鄉文化休克 作者簡介
蔡榮壽:1963年10月生、男、教授、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1985年7月起在高校任教。曾公派到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學習。浙江傳媒學院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負責人。學術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外國文學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