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當代儒學·第九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80958
- 條形碼:9787549580958 ; 978-7-5495-809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儒學·第九輯 本書特色
楊永明主編的這本《當代儒學(第9輯)》收集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的中國“儒學復興運動”中出現(xiàn)的新的儒家思想創(chuàng)造、新的儒學理論形態(tài)的研究文章。在欄目設計上,除了已出版的前八輯的固定欄目——當代儒家思想探索、當代儒家理論建構、當代儒家學派評介、當代儒家文獻研究、當代儒學觀察家、當代名儒訪談錄外,本輯還開辟了“儒學與現(xiàn)象學”專題的臨時欄目,討論了親子之情探源、親-親之愛與人之為仁、在德行倫理學的視域下重審親親之愛等。
當代儒學·第九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當代儒家思想探索 ; 當代儒家理論建構 ; 當代儒家學派評價 ; 當代儒家文獻研究 ; “儒學與現(xiàn)象學”專題 ; “生活儒學”專題 ; 當代儒學觀察家 ; 當代名儒訪談錄。
當代儒學·第九輯 目錄
“社會”的觀念:荀子“群學”的生活儒學解讀
———兼評“社會儒學”概念??黃玉順/1
一個儒家版本的有限民主??白彤東/23
孟荀人性倫理的多維哲學解讀??涂可國/44
牟宗三后期存有論存在巨大失誤嗎?
———與楊澤波教授商榷??李騰飛/94
●當代儒家理論建構
重返儒學的生活構成源頭
———張祥龍思想述評??李俊/115
論方東美對«尚書»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郭繼民/133
●當代儒家學派評介
論“大陸新儒家”
———有感于李明輝教授的批評??黃玉順/150
詩性的自由
———評陳純«大陸新儒家與左翼自由主義» ??王堃/160
論章太炎評孔子??朱浩/170
●當代儒家文獻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叢書總序??許嘉璐/204
經學與哲學:經典與解釋??陳少明 王堃/208
●“儒學與現(xiàn)象學”專題
親子之情探源??黃啟祥/218
親親之愛與人之為仁/人??蔡祥元/228
孝何以是一種德性?
———在德性倫理學的視域下重審親親之愛??王玨/244
●“生活儒學”專題
仁愛的“層級”觀念
———生活儒學對孔子仁學的理解與詮釋??李龍/254
●當代儒學觀察家
康有為與儒家政治哲學的重構
———青年學者蔣孝軍新著«“群”與“獨”:個體性問題———康有為政治儒學研究»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2015年首屆青年儒學論壇/266
●當代名儒訪談錄
舊邦新命:從混合政體到天下體系
———復旦大學哲學系白彤東教授訪談錄??張新/291
當代儒學·第九輯 節(jié)選
《當代儒學(第9輯)》: 顯然,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形態(tài),或者說本身就是一種存在形態(tài);一切儒學也有其存在形態(tài),或者說本身也是一種存在形態(tài)。因此,涂先生所說的前兩類,即“思想內容”和“功能實現(xiàn)”,其實也都有其存在形態(tài),或者說本身也是某種存在形態(tài)。除非涂先生所說的“存在形態(tài)”是特指的“社會存在”;但這樣一來,又會陷入另外一種尷尬:按照這樣的概念,那就唯有第三類“作為存在形態(tài)的社會儒學”才是“社會儒學”了,其他兩類都不是“社會儒學”,因為在涂先生看來,它們并不“作為存在形態(tài)”。由此可見,“思想內容一功能實現(xiàn)一存在形態(tài)”的三分法,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 不僅如此,“存在形態(tài)”概念的含混導致了“社會儒學”概念的混亂。而根據這樣的“社會儒學”概念,是無法理解“生活儒學”的。這是因為:“社會”這個概念并不能將一切“存在形態(tài)”一網打盡,也不能將儒學,包括“生活儒學”的內涵一網打盡;能夠涵蓋一切“存在形態(tài)”,包括“思想內容”和“功能實現(xiàn)”這樣的“存在形態(tài)”的觀念,唯有“生活”。這是生活儒學的一個基本命題:生活即是存在;生活之外別無存在。這就是說,生活之外別無“存在形態(tài)”,別無“思想內容”“功能實現(xiàn)”。 2.“作為思想內容的社會儒學”問題 涂先生關于“社會儒學”中的**類的定義是:“所謂作為思想內容的社會儒學,即是由儒家或儒學研究者對社會及其各個層面問題進行探討所建構起來的儒學形態(tài),它本質上實為有關社會的思想學說。”這個定義可能適用于“中國正義論”,但絕不適用于整個“生活儒學”。這是因為:“有關社會的思想學說”只涉及“生活儒學”三大觀念層級之一,即其中的形而下學層級;而且只涉及形而下學層級中關于社會界的倫理學方面,未涉及關于自然界的知識論方面。“生活儒學”涵攝三大層級:生活存在→形而上學→形而下學(知識論、倫理學)。“社會”僅屬于倫理學的范疇。 這就是說,“生活儒學”所說的“生活”“存在”或“生活存在”,絕非“社會”層面的概念,即絕不是所謂“社會存在”或“社會生活”的概念;恰恰相反,在生活儒學看來,“社會”作為一種“存在者”,倒是由更本源的“存在”或“生活”生成的。這樣的作為大本大源的“存在”或“生活”,并非涂先生所說的“人的生活存在”,因為“人”作為一種主體性的“存在者”,也是由“生活存在”生成的;更非涂先生所說的“反思的對象”,因為“反思”恰恰是“人”的反思,即主體性存在者的一種活動,其“對象”即是對象性的“存在者”,也是由“生活存在”生成的。這兩種存在者構成的“主一客”架構,正是“生活儒學”首先要解構,然后再重建的觀念架構。 在這個意義上,“生活儒學”不僅不屬于“社會儒學”,恰恰相反,倒可以對“社會儒學”進行“奠基”,即為之提供思想視域或基本方法論。這是因為“社會儒學”必須以“社會”的存在及其概念為前提,這就首先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種“存在者”的“社會”是何以可能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在“存在”或“生活”之中。 不過,無論如何,“社會儒學”的提出,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其現(xiàn)實意義在于:當今社會和當今世界出現(xiàn)了種種“社會問題”,亟待儒家提供解決問題的思想理論和實際行動;“社會儒學”的提法,無疑可以提醒當代儒家更多地關注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其理論價值在于:在上述現(xiàn)實生活的迫切需求下,“社會儒學”的提法,無疑可以促使當代儒家更多地從“社會”的角度來思考重建儒學的問題,從而建構儒學的某種當代理論形態(tài)。確實,“社會”可以作為重建儒學理論的一種獨到視角,可以由此而重新整合儒家既有的某些思想理論資源。就此而論,涂先生所進行的工作,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
當代儒學·第九輯 作者簡介
楊永明:2004年3月任宜賓學院社會科學系(先后更名為政治系、政治與公共管理系、政府管理學院)副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后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副主任(副院長)。2008年7月兼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2009年10月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