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圣經文學研究 -第12輯2016年春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4511
- 條形碼:9787020114511 ; 978-7-02-01145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經文學研究 -第12輯2016年春 本書特色
恩格斯的圣經觀及其思想來源? 唐曉峰 內容提要:恩格斯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圣經對幼年的恩格斯發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響。在以后的思想發展過程中,恩格斯始終將圣經及其中蘊含的神學思想作為其論證的重要素材和根據,并有多篇針對圣經的論文發表。本文首先分析恩格斯圣經觀的幾個重要內容:科學理性地認識圣經、歷史批判地解讀圣經、關切現實地運用圣經等;同時探討了恩格斯上述思想的來源,包括施萊爾馬赫的情感主義、施特勞斯的神話主義、布魯諾•鮑威爾的歷史分析、費爾巴哈的人本哲學等,指出恩格斯的圣經觀雖受上述思想影響,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支配下的圣經理解*終構成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恩格斯;圣經觀;思想來源 biblical viewpoints of engels & their sources tang xiaofeng abstract: bible had deep and internal influences on young engels, since he was brought up in a devout christian famil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el’s important thoughts, he frequently quoted biblical texts to demonstrate his points of views and published several influential articles on the bib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engels’ biblical viewpoints and summarizes them as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engels understood the bible from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spective, 2. engels interpreted the bible in a historical critical method, 3. engels used the scriptures with a social concern. and the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ources of engels’ viewpoints, including schleiermacher’s theology on the absolute dependence, straus’ theory of mythology, bruno bauer’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feuerbach’s humanistic philosophy, etc. key words: engels; biblical viewpoints; the sources of thoughts 國內學界多關注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宏觀表述,少有對經典作家處理具體宗教問題的微觀分析。恩格斯曾對早期基督教、圣經文本、工人階級信仰狀況等宗教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及細致解讀,并發表過大量文獻,其中所蘊含的理論、見解構成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便以恩格斯的圣經理解為例,分析其圣經觀的形成、架構、內容以及思想來源,進而闡述其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豐富與完善。 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中對圣經有過集中闡述且研究較為深入的一位。這種關注和研究因為其所面對的社會背景、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不斷變化而時常轉移視角,恩格斯本人的圣經觀亦在這種轉變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恩格斯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加爾文宗基督徒家庭,閱讀圣經是少年恩格斯每日必做的功課,這為其日后在各類著述中嫻熟地運用圣經字句和典故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甚至直到晚年,恩格斯還堅持閱讀圣經,并從圣經中發掘諸多研究早期基督教的論據。 恩格斯對于圣經記載所持有的立場、對圣經文本的解讀,以及對具體章節的深入分析集中在他早年與格雷培兄弟的通信中,亦見于之后其各類著述所引用的圣經文本中,以及他晚年寫作的《布魯諾•鮑威爾和原始基督教》(1882)、《啟示錄》(1883)、《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1894)三篇論文中。我們探討恩格斯的圣經觀,必須擁有以下幾個視閾:一是恩格斯的圣經理解雖有著不同的分期,但其自身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二是恩格斯的圣經觀雖有開創性,但亦有著不同的思想來源,應用于多樣化的社會背景;三是必須將恩格斯的圣經觀聯系于其整個思想體系,乃至馬克思宗教觀的發展完善這一點上進行考察。本文將著力于以上幾點加以論述。 一、恩格斯圣經觀的主要內容 青年恩格斯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當時對圣經的理解多是從信仰的立場出發。在一位信徒眼里圣經自然是其信仰的基礎,字字句句都是無可指摘的,而偏偏恩格斯受到當時流行于歐洲的理性主義及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圣經中違背科學理性的諸多神跡,及基督教未體現于圣經中的教義,都使其內心充滿了矛盾和不安,但是很快,這種不安在施萊爾馬赫的情感神學中得到了撫慰。施氏的神學將信仰訴諸于個人對至高者的絕對依賴感,這便將宗教從僵化的“教義”、“知識”乃至條理化的道德中解放出來,使之回歸到個體的情感本身,為人們從個體的理性出發理解自己的信仰、審視自己的上帝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不久,急于尋求問題解決的恩格斯又發現情感同樣不可靠,他感到,對于圣經和上帝信仰的理解應該從歷史及人本身的社會處境出發來進行。這期間施特勞斯的神話主義、布魯諾•鮑威爾的歷史研究、費爾巴哈的人本哲學對他發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陸續反映在恩格斯此后40年的創作中,為其帶來根本性的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使之徹底擺脫了基督信仰的立場,強調從歷史、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詮解圣經。這些對于圣經的看法、立場及理解,*終在其晚年創作的《布魯諾•鮑威爾和原始基督教》(1882)、《啟示錄》(1883)、《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1894)這三篇文章中得到系統表述與升華。綜合恩格斯一生對于圣經的運用和研究,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梳理其圣經觀:科學理性的認識;歷史批判的解讀;關切現實的運用。 (一)科學理性地認識圣經 恩格斯無論是作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還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亦或是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科學理性地認識圣經始終是他理解圣經的前提。青年時代在與格雷培牧師的通信中,恩格斯在肯定上帝的理性及至高性的同時,也提出上帝的理性應與人的理性保持一致,否則它便不能稱為理性,人們應該用理性去理解神的話語,即圣經。 他甚至直言:“我不明白,怎么還有人試圖繼續相信圣經的每一個字或者維護上帝的直接影響,要知道上帝的存在是任何地方也無法證實的。” 從這種立場出發,恩格斯對于圣經中記述的許多內容均持懷疑態度,比如對于贖罪論,他坦言,對那些還不了解的東西,不宜匆匆作為信念而接受,使之成為教義:“沒有一個有思想的人會相信,我的罪惡應當靠某個第三者的功勞而獲得赦免。……每個人都必須努力通過自身來實現人類的思想,即像上帝那樣在精神上完美無缺。這是一種完全主觀的東西。以第三者即客觀的東西為前提的正統的贖罪的教義怎樣來實現這種主觀的東西呢?” 何況,替人贖罪的基督的超自然出生本身便存在問題,其中說明超自然生育的*有力的論據,即關于基督身上的人的本性的非人格性的教義,不過是超自然生育這種神秘直覺的結論而已。 與此相關,恩格斯直言基督甚至也不知道使徒教義中的許多東西,甚至亞當的故事也只能是神話,原因是:亞當既然被創造得這樣無罪,他就應當像上帝一樣;或者,他既然是用人力創造出來的,他就必然會犯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還需要贖罪嗎?而“三位一體是贖罪的條件”,這又是基督教體系中半真不假的一個結論。 如果說早期作為基督徒的恩格斯因受科學理性思潮的影響,僅僅對圣經的字面內容產生質疑,仍然堅信其象征意義的話,那么恩格斯在后期思想中,則更為穩健地運用科學理性的方法分析原始基督教的來源及圣經的形成,還原其歷史本來面貌,這種還原無疑是將宗教經典去魅的過程,凸顯了此時恩格斯作為一位科學無神論者的立場。在1882年撰寫的《布魯諾•鮑威爾和原始基督教》一文中,恩格斯認為,當宗教處于一種自發的階段時,如在黑人對物神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中,少有欺騙的成分,但在以后的發展中,這種欺騙的成分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基督教作為人為的宗教,充滿虔誠的狂熱,更是少不了欺騙和偽造的歷史。布魯諾•鮑威爾通過他的新約考證, 認為基督教在這個方面做出了可觀的成績,他無可辯駁地證實了人人都可以任意地把福音書的記述完全當作歷史的記述,從而徹底揭露了這種理論的非科學性。 在鮑威爾論證的基礎上,恩格斯進一步得出這樣的判斷:福音書的全部內容中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是歷史事實,以致連耶穌基督在歷史上是否實有其人也可以認為是成問題的。從這種立場出發,恩格斯曾經對《約翰福音》做出如下評價:“基督教的*初形態究竟是什么樣子,讀一讀所謂約翰啟示錄,就可以有一個概念。粗野的混亂的狂熱,教義還處在萌芽時期,所謂基督教道德只有禁止肉欲這一條,相反地,幻想和預言卻很多。”
圣經文學研究 -第12輯2016年春 內容簡介
《圣經文學研究》已被收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2014至2015年度來源集刊。為適應圣經學術研究蓬勃發展的需要,本刊自2014年起改為半年刊。 《圣經文學研究》是研究圣經文學的專業性學術集刊,主張運用各種傳統和現代文論對圣經進行文學評論,亦倡導對圣經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學術透視。誠征具有原創性、前沿性、思想性的學術論文及譯文(一般6000字至12000字),亦歡迎評介本領域新書及學術動態等的短文(3000字內)。
圣經文學研究 -第12輯2016年春 目錄
圣經文學研究 -第12輯2016年春 作者簡介
梁工,河南開封人。20世紀80年代師承朱維之教授研習圣經文學,其后始終致力于圣經文學研究。現為河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圣經文學研究所所長。多次赴美國、以色列、德國、英國、香港、臺灣等地訪學交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大學十佳教工。完成國家及省部科研課題多項,出版著譯多部,主編輯刊《圣經文學研究》。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