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86888
- 條形碼:9787509786888 ; 978-7-5097-868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研究 本書特色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對糧食安全、種植制度、飲食生活、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促成了兩年三熟制的形成與成熟,增加了糧食總產量,緩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現的糧食危機,增加了備荒救災糧食品種,促進了糧食商品化的發展。在糧食安全依然面臨威脅的今天,本書研究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旨在為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參考。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對糧食安全、種植制度、飲食生活、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促成了兩年三熟制的形成與成熟,增加了糧食總產量,緩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現的糧食危機,增加了備荒救災糧食品種,促進了糧食商品化的發展。在糧食安全依然面臨威脅的今天,本書研究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旨在為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參考。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研究 目錄
緒 論/1**章 自然環境與華北平原農業發展/18 **節 華北平原的地貌概況/18 第二節 華北平原的氣候特點/19 第三節 華北平原水資源概況/22 第四節 自然環境與華北平原農業生產/24第二章 明清以前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26 **節 史前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26 第二節 夏商周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38 第三節 春秋戰國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44 第四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48 第五節 隋唐宋元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53 第六節 對明清之前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的基本認識/60第三章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上)/62 **節 明清華北平原麥類作物種植及比重變化/62 第二節 明清華北平原粟類作物種植及比重變化/88 第三節 明清華北平原高粱種植及比重變化/104第四章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下)/118 **節 明清華北平原稻類作物種植及其比重/118 第二節 明清華北平原豆類作物種植及地位/137 第三節 明清美洲糧食作物在華北平原的傳播、推廣及地位/149 第四節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化的基本特征/164第五章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動因分析/167 **節 氣候變化與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167 第二節 人地矛盾與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172 第三節 水旱災害與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184 第四節 經濟作物擴種與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202 第五節 政府行為與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的變遷/213第六章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的影響/220 **節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與種植制度變化/220 第二節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與農業商品化發展/225 第三節 明清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與社會生活/232尾 論:反思與啟示/244主要參考文獻/249后 記/272圖表目錄圖2-1 2800年前五谷比重示意/44圖4-1 明清時期河北各州縣水稻種植的出現情況/133圖5-1 明清時期各朝華北平原人口增長形勢/174圖5-2 明清華北平原人口數與年均增長率/176圖5-3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田土情況統計/178圖5-4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人口數與人均耕地變化情況/180表2-1 新石器時代早期植物遺存出土情況統計/29表2-2 新石器時代中期植物遺存出土情況統計/31表2-3 新砦遺址龍山文化植物遺存出土數量/34表2-4 新砦遺址龍山文化植物遺存出土頻率/34表2-5 新石器時代晚期植物遺存出土情況統計/36表2-6 皂角樹遺址二里頭文化主要植物遺存出土頻率統計/40表2-7 《四民月令》所載一年農事安排/49表3-1 明代部分年份隆慶州冬小麥播種面積情況/67表3-2 明代部分年份永寧縣冬小麥播種面積情況/67表3-3 明代正德年間大名府及其屬縣賦稅田畝情況統計/68表3-4 萬歷年間兗州府部分州縣小麥播種比例情況/69表3-5 明代部分年份魯山縣夏秋地情況/70表3-6 明代部分年份衛輝府夏秋糧食作物播種比例情況/70表3-7 明代部分年份鄧州冬小麥播種面積比例(一)/71表3-8 明代部分年份鄧州冬小麥播種面積比例(二)/71表3-9 明代部分年份華北平原三省承擔夏糧比例/74表3-10 明代部分年份北直隸地區夏麥比例情況/74表3-11 明代部分年份山東地區夏麥比例情況/75表3-12 嘉靖年間山東地區各府稅麥比例情況/75表3-13 萬歷年間兗州府稅麥比例情況/76表3-14 明代部分年份河南地區夏麥比例情況/77表3-15 明代部分年份光山縣夏麥比例情況/77表3-16 乾嘉年間孔府屯莊農作物種植結構統計/83表3-17 明代隆慶州粟播種面積情況/89表3-18 明代永寧縣粟播種面積情況/89表3-19 明代隆慶州秋地、夏地比值情況/90表3-20 明代正德年間大名府及其屬縣秋夏地比值情況/90表3-21 萬歷年間兗州府部分州縣粟播種比例情況/92表3-22 明代部分年份衛輝府粟播種比例情況/92表3-23 明代部分年份魯山縣田畝情況/93表3-24 明代鄧州粟的播種面積比例(一)/93表3-25 明代鄧州粟的播種面積比例(二)/94表3-26 明代部分年份北直隸地區秋糧比例情況/95表3-27 明代部分年份山東地區秋糧比例情況/96表3-28 嘉靖年間山東各府稅粟比例情況/96表3-29 萬歷年間兗州府稅粟比例情況/97表3-30 明代部分年份河南地區秋糧比例情況/98表3-31 明代河南部分州縣秋糧比例情況/98表3-32 明清方志中有關河北地區高粱的記載/106表3-33 民國靜海縣各種谷類產量比較/108表3-34 民國成安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產量、用途情況/109表3-35 明清方志有關山東地區高粱的記載/110表3-36 明清方志有關河南地區高粱的記載/115表4-1 明代華北平原三省種稻州縣所占比例/119表4-2 明代華北平原三省中有種稻記載的州縣/120表4-3 明代糧食及草稅中水稻的比重/126表4-4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種稻州縣比例/128表4-5 清代華北平原三省方志中初載有稻時間統計/128表4-6 道光年間密縣知縣楊炳堃開渠統計/135表4-7 清代山東部分時期孔府屯莊作物占耕地面積比例/144表4-8 光緒朝南陽縣熟年主要糧食作物產量統計/145表5-1 中國近5000年冷暖變化情況/169表5-2 明代氣溫變遷/169表5-3 清代氣溫變遷/170表5-4 明清時期氣候冷暖變化情況/170表5-5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人口情況統計/173表5-6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人口數及升降情況/176表5-7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耕地情況統計/178表5-8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人均耕地情況統計/179表5-9 明代華北平原水旱災害情況/185表5-10 清代華北平原水旱災害情況(一)/185表5-11 清代華北平原水旱災害情況(二)/186表5-12 1637~1646年持續重旱4年以上的地區/187
展開全部
明清時期華北平原糧食種植結構變遷研究 作者簡介
李秋芳,1975年生,河南靈寶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農史學會會員,河南省歷史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農業史、科技史的教學研究工作,有《中原文化大典·科學技術典·農學卷》《鄭州與黃河文明》等著述,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