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S.忒修斯之船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中信出版社出版
★ 獨特形式感,前所未見的交互式閱讀,《S.》將開啟你對“閱讀”的新想象
★ 《S.》內含特意做舊的古書《忒修斯之船》,泛黃內頁、霉斑、咖啡漬等均故意為之,所有附件既是書中人穿越時空留下的一手資料,也是你參與這一趟閱讀冒險的重要線索
★ 閱讀《S.》的過程,更像是一個游戲、一次探險,你必須親身參與謎題,讓懸疑解謎的線索自書頁中迸跳而出,由平面而立體,才能體會到獨特的樂趣……
★ 《S.》美國版一經推出,便被國外讀者選為“超想擁有的小說”,20萬冊*印,上市即斷貨;臺灣版則占據當年誠品書店、博客來*年暢銷榜總冠軍
★ 這場前所未見的紙本書閱讀之旅,將是其他傳播媒介永遠無法復制的美好體驗
★ 中文版《S.》從開本、底色,到每章的進展、每頁手寫字的進展,都與原版保持一致,由設計師陸智昌*程把關,涉及印專色、壓紋、壓凹、燙黃白黑、模切、鉚釘裝訂、餐巾紙彩印等二十余種工藝工序,做到了對原版的完美復刻,極具收藏價值
S.忒修斯之船 內容簡介
文豪身份 撲朔迷離;
她在圖書館拾獲一本《忒修斯之船》,作者石察卡身份成謎,據譯者柯岱拉描述,他尚未寫完便人間蒸發,生死未卜,留給世人一宗懸案。有人用鉛筆寫下批注,追尋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筆加入討論。
文字謎題 真實冒險
書里,失憶的男人被擄上一艘神秘的船,怪異的船員帶著他進行毫無目的地卻又屢屢預示他命運的航行;書外,石察卡筆下的每一樁背叛、爭斗、屠殺都在真實世界中一一發生,而柯岱拉看似顛三倒四、漏洞百出的譯注,竟也個個暗藏玄機。
字里行間 殺機重重
兩人交換批注,資料越積越多,也越來越走進彼此內心。當他們以為終于快要接近真相,竟發現第三人筆跡,書中人物、作家命運,連同兩人的生死,早已一起卷入迷局之中。
《S.》 包含精裝古書《忒修斯之船》和23個材質各異的附件,這是兩人穿越時空留下的一手資料,也是你參與這一趟冒險的重要線索。這是一場超越紙書界限的至極閱讀,你將成為懸疑事件的一分子,和兩人一同揭開文壇*危險的秘密。
愛書的人啊,盡情墜落吧……
S.忒修斯之船S.忒修斯之船 前言
《忒修斯之船》譯者序
一
V. M. 石察卡是誰?世人知道他的名號,知道他是個多產作家,寫了許多挑釁意味濃厚的小說,不僅撼動各級政府機關、令無良的實業家感到羞恥,更預知到近幾十年來格外猖獗的極權主義終將以駭人的聲勢橫掃全世界。世人也知道他寫作極其靈巧,他的每一本書,甚至是每一個章節中,形形色色的成語與文學手法總是信手拈來,隨處可見。但世人從來不知道石察卡的真面目,從來未曾確知此人的任何一項人生經歷。
可以預見卻也令人失望的是,石察卡的身份之謎比他的作品引發了更熱烈的研究探討。對他一生的經歷感興趣當然可以理解,因為他被公認為本世紀上半葉*獨樹一幟且…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欣賞他的讀者想認識這個創作出深受他們喜愛的故事的人,而他的敵人則想認識他以便封他的口。
坊間有各種關于他參與的活動和關系的傳聞,其中充斥著破壞行動、間諜活動、密謀、顛覆、偷竊與刺殺等謠言,這更加激發了追查石察卡身份的狂熱。據我所知,在大眾媒體(與某些冒稱“文學研究”的令人發指的文章)中,沒有任何一類陰謀詭計不和石察卡牽扯上關系。或許這是可以預期的,因為石察卡的作品本身便經常涵蓋秘密、陰謀與虛幻世界的事件,而作者本身的蟄伏隱遁可能正是其中*精彩也*刺激的部分。
可是把焦點放在“作者”而非“作品”,對兩者都是侮辱。應該只有在作者的私生活中(無論過去或現在,這皆與他人無關),他“是誰”可能才重要。石察卡在寥寥幾次可驗證的公開聲明中確認了,他也認為作者身份的爭議被誤導,更遑論他的安全、自由與內心的平和受到的致命威脅。
石察卡一般被認為寫了十九部小說,**部是諷刺探險小說《布拉克森霍爾姆的奇跡》,一九一一年在歐洲備受推崇,而*后一部便是你現在手上的這本。此書中還有我為石察卡的忠實讀者與研究其作品且負責的學者所做的大量注解。
二
雖然誠惶誠恐,我還是要概述幾個有關“可能人選”*常見的主張,以免讀者從不可靠的來源尋求資料。有人以為作家石察卡便是工廠工人瓦茨拉夫·石察卡(一八九二年生于南波希米亞),但執此論點者必須設法解釋一篇新聞報道,其內容是有個同名同姓者于一九一○年在布拉格自殺身亡。還有人——包括許多自詡為的“文學專家”——以不同理由反駁這個理論:誠如莎士比亞的作者身份備受爭議,他們認為這些作品不可能出自一個幾乎未接受正式教育的人之手。不會的,他們說,這肯定是另一人,另一個資格更令人信服的人,以“石察卡”為筆名寫作,例如:
• 瑞典童書作家托斯滕·埃斯壯;
• 或是蘇格蘭哲學家、小說家兼美食享樂主義者格思里·麥金內;
• 或是一度受人尊崇,如今已大為失寵的西班牙小說家兼傳記作家蒂亞戈·加西亞·費拉拉;
• 或是美國低俗小說家兼編劇維克托·馬丁·薩默斯比;
• 或是加拿大探險家C. F. J. 沃林福德;
• 或是德國無政府主義者兼辯論家賴因霍爾德·費爾巴哈;
• 或是知名捷克詩人兼劇作家卡耶坦·赫魯畢;
• 或者甚至是法國考古學家、婦女參政論者兼小說家雅瑪杭特·狄虹。
有些號稱嚴謹的人提出了玄秘出身的說法:得到十四世紀修女口諭的小女孩!來自某個遙遠星球的古代納斯卡王!歐嘉女大公,遭謀殺前后都在寫作!以及其他謬論:一名兇狠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只知其外號叫“阿匹斯神的抄繕官”!幾乎可以確定為虛構的“*后一個西班牙海盜”胡安·布拉斯·科瓦魯維亞斯!那百萬只聞名遐邇的打字猴!這些全都不值一哂。
我沒有興趣爭辯哪個石察卡的“可能人選”概率…大(無論是看似可信、異想天開或其他)。我不知道他的本名、出生地或母語為何,不知道他的身高、體重、地址、工作經歷,或旅游路徑,不知道他是否犯下過任何一樁他曾被指控的非法、破壞或暴力惡行。我不在乎其他人認為他是誰或對他有何看法。
我在乎的是他的文字技巧與信念熱情。我沒有為他確認身份的沖動,因為我了解他。我透過他筆下人物的眼睛看世界;我從他的信件,以及我們在他打字稿空白處的討論中,聽見了他的聲音;我可以感覺到他很感激我努力讓更多人讀到他的小說。至于他的謎、他的秘密、他的錯誤?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都不關心。
三
我坦承:我切切渴望著某天的早班郵件中,會再次出現那種發皺并沾有墨漬的馬尼拉紙信封,信封外的郵戳臟污不明又沒有回郵地址,信封內則是石察卡慣用的蔥皮紙打字稿—照例以某種我不知道作者竟精通的語言寫成。而這充滿挑釁又令人愉悅、難以捉摸又具啟發性的第二十部小說,必將為作者的作品集再添寶貴的一筆。
但這事不會發生,石察卡已經死了。死于誰手,我不敢斷言。
四
三年前,亦即一九四六年五月底,我收到石察卡的電報,要我從紐約前往哈瓦那的圣塞巴斯蒂安飯店。電報中說他會親手交給我新小說《忒修斯之船》第十章即*后一章的手稿。我何其榮幸,也很高興能與石察卡合作超過二十年,翻譯了他的十三部小說(每一本都譯為數種語言),但盡管合作關系意義深遠、成果豐碩,卻只活躍于書信往返;我記得我們從未碰過面。電報暗示他終于準備好讓我一睹廬山真面目,因為完全信任我不會泄漏任何事去危害他的匿名狀態與人身安全。
我依計劃在六月五日上午抵達飯店,向柜臺人員詢問了他旅行時用的化名(雖然他以后再也不會用到,我仍不在此公開)。柜臺人員告訴我“F先生”出去了,并交代請所有訪客到飯店餐廳等他回來。我一直等到午夜餐廳打烊,忍不住滿心憂慮,說服了夜班服務人員帶我上樓到客房去。房里的景象讓我畢生難忘:顯然有過一番激烈打斗——椅子斷裂、桌子倒翻、灰泥墻上滿是洞孔與砍痕、衣物散落、一部“流浪者”打字機倒栽蔥似的躺在地上、窗臺沾有血跡——窗戶開向一條小巷道,三樓高的落差。窗子底下呢?兩個穿警察制服的男人,正將一具用毛毯裹起的尸體抬上一輛貨車后車廂,準備運走。之后呢?就只剩貨車排出的廢氣,以及幾張四下飄飛的蔥皮紙。
我是否應該去追貨車?也許吧。但在震驚傷痛之余,我憑著本能行動,奔至小巷拾起紙張。一如我所期望又害怕的,這些正是石察卡的《忒修斯之船》第十章的部分原稿。你即將讀到的第十章版本,便是根據這些,加上服務員發現塞在石察卡房內床墊底下的另外幾張所寫成的。我盡了…大努力重建這個章節,并依照與石察卡意向相符的方式填補缺漏。
五
“如果石察卡死了,”曾有人問道,“那么他的尸體何在?”這有什么重要呢?假如他的骨骸埋在地下什么地方,那么就已經融入大地成為一體;假如在水里,那么就填入了我們的海洋,并從云端化成雨水落下;假如在空氣中,那么我們必定能呼吸得到,正如我們從他的小說中吸入生命力。石察卡不只是說故事的人,也是故事。而且這故事充滿活力、千變萬化、永垂不朽。
六
石察卡的書從來沒有前言、譯者序、注解或其他任何附加文章;作者非常堅持在他著作的封面與封底之間,只能出現他寫的東西。那么我現在是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意愿呢?恐怕是的。但倘若有辦法讓石察卡看到我這些文字,他應該會諒解我的動機,并感受到字里行間從頭至尾的誠心實意。他眼中的我不僅深愛他的作品、讓他的文字遍及數百萬讀者,還熱心保護他的匿名身份——他的藝術尊嚴甚至是性命所在。他了解我對他的忠誠自始至終堅定不移。我與石察卡的結合始于我內心*溫柔的角落,也將在此告終。
F. X. 柯岱拉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日,于紐約
S.忒修斯之船 目錄
譯者序 v
**章始于斯,終于斯 3
第二章漂移的雙生子 37
第三章S.的復現 69
第四章特務X 111
第五章往下,脫身 167
第六章沉睡的狗 203
第七章黑曜石島 259
插曲 自由拍觸技曲與賦格曲 299
第八章領地 331
第九章負空間的鳥 375
第十章忒修斯之船 415
【附件順序、內容及所在頁碼】
1 給葛蘭的信(*2)P. vi-vii
2 埃里克筆記 P. viii-ix
3 叉角羚日報 P. 10-11
4 《多倫多歷史與人文科學雜志》影印頁 P. 20-21
5 石察卡電報(*2) P .54-55
6 瓦茨拉夫跳橋的新聞剪報 P. 68-69
7 德雅爾丹的便箋 P. 86-87
8 珍的**封信(*2) P. 100-101
9 明信片1(4月12日) P. 112-113
10 磚墻照片 P. 130-131
11 明信片2(4月15日) P. 178-179
12 明信片3(4月18日) P. 190-191
13 明信片4(4月19日) P. 192-193
14 明信片5(4月20日) P. 200-201
15 埃里克的信(*2) P. 202-203
16 照片:年輕的柯岱拉 P. 242-243
17 佩加的卡片 P. 256-257
18 巴西剪報 P. 256-257
19 叉角羚咖啡館餐巾紙 P. 308-309
20 德雅爾丹葬禮小卡 P. 362-363
21 珍的第二封信(*2) P. 376-377
22 佩加的信 P. 416-417
23 厄特沃什之輪 P. 封三
S.忒修斯之船 節選
S.忒修斯之船 相關資料
《紐約客》:
此生見過最美的書……《S.》,如此完美地實現,又如此輕易地讓人如癡如醉……
英國《獨立報》:
《S.》是紙本書對電子書的優雅反擊,令人發自內心地驚嘆!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每個人都該珍藏的手工藝品,豐富的推理情節還會讓小說迷在網絡論壇上狂熱討論好幾年!
美國Printers Row好書專欄編輯群:
《S.》的存在本身就是個奇跡!這是一本很有企圖心且誠意十足的小說,每一頁都是一件藝術品。我早已讀完故事,卻又忍不住再三細細品味。
邁阿密先驅報:
這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一個超越紙書的物件,更是一個深刻、了不起的藝術成就。《S.》從故事構想到寫作、編輯制作都無懈可擊,真是大膽無謂的文學成就!
芝加哥論壇報:
《S.》除了帶來豐富的閱讀樂趣,捧在手中更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這是對紙書最高的禮贊!
CNN:
閱讀《S.》的美好體驗,就像一邊看小說,一邊竊聽旁人的私密對話。它既是懸疑推理劇,也是愛情故事,更是一幅精彩的解謎拼圖,多層次的閱讀樂趣保證上癮!
英國《每日電訊報》:
這是一部向納博科夫晚期那部以晦澀著稱的巨著《微暗的火》致敬的作品,通篇充滿了文字游戲、文學密碼。書中夾雜的明信片、照片與《忒修斯之船》正文夾雜在一起,讓《S.》看起來像是一部謎一般的拼貼畫。
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藝術形式畫龍點睛之作。讀者翻閱印刷體書本、文獻,陷入撲朔迷離的考據解謎;不時分心于頁緣手寫眉批,對話筆跡透露loser研究生的孤傲自卑退縮、失戀女的好奇熱情苦追。讀者越急于追看解謎,越苦于男女調情打岔拖慢進度。結尾豁然領悟,原來解謎是借口,談戀愛才是正經事。在人生中我們追成就,在小說中我們貪結局,它卻提醒我們:享受當下,別無其他。
博客來年度選書:
《S.》*是今年度不可不論及的話題之書。這部作品是以一冊自圖書館借閱的《忒修斯之船》與其書上的眉批、夾在書頁的配件結合而成,出版社引介本書,除了《忒修斯之船》翻譯成書的作業,還需要整編書頁眉批、各夾頁配件的中文化與設計,讓懸疑解謎的線索自書頁迸跳而出,由平面而立體,使讀者成為解謎的重要關鍵,無論你“怎么讀”,在探尋重重線索的過程中,已經迎來專屬于你與《S.》無法復制、前所未有的美好體驗!
S.忒修斯之船 作者簡介
[美]J.J. 艾布拉姆斯
美國著名導演及制作人,活躍于電影、電視圈,代表作有《迷失》系列、《星際迷航》系列、《碟中諜》系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等。
十多年前,J. J. 在旅途中邂逅了一本陌生讀者留下的書,扉頁寫著:“看完請留給下一個讀者。”他的創意腦袋深受啟發,開始想象一本書能通過何種形式,連接起兩個素未謀面的讀者。《S.》的大膽構想于焉誕生。J. J. 并未明言未來是否會將《S.》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但他非常肯定,這場前所未見的紙書閱讀之旅,將是其他傳播媒介永遠無法復制的美好體驗。
[美]道格·道斯特
美國知名小說家,畢業于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斯坦福大學創意寫作班,并獲美國國家文藝基金會資助創作。長篇小說代表作《古墓漂流》(Alive in Necropolis)曾獲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亞馬遜書店年度好書等殊榮。他的短篇小說集《沖浪導師》(The Surf Guru)除了再獲品位嚴苛的紐約時報選書肯定,故事的多變想象與原創性更讓他得到“來自北加州的村上春樹”美譽。除了個人創作,道斯特也在大學教授創意寫作課程,并曾三度在美國益智競賽節目“Jeopardy!”奪下冠軍。
2011年,J. J. 帶著《S.》的靈感骨架,找上他心目中的“天才作家”道斯特,兩人立刻決定攜手挑戰這場前所未見、絕對原創的寫作冒險。顛覆紙書的“手寫留言”敘事手法出自J. J. 的創意,而熱愛文學的男女主角性格設定,則歸功于常年耕耘創作的道斯特。
譯者: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伊州大學法語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千禧年”三部曲(《龍文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別相信任何人》等數十冊。
- 主題:
套殼,書脊有輕微凹陷痕跡,應該是快遞導致的,屬于可以接受的小瑕疵,內頁印刷清晰完整,不影響閱讀體驗。
- 小編回復:
- 很抱歉,本書為出版社尾貨,品相一般為8-9成新,如對圖書質量不滿意,可在賬戶里申請退換,或聯系客服辦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