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07813
- 條形碼:9787218107813 ; 978-7-218-107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本書特色
★ 16開布面精裝,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 茅海建是國際著名歷史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次鴉片戰爭與戊戌變法這兩塊傳統領域,代表作《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前后重印二十余次,還有《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戊戌變法史事考》、《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等
★ 著名歷史地理研究專家葛劍雄主編并作總序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是澳門大學歷史系茅海建教授的學術論文集,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論文六篇、隨筆散文三篇。書中所收九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關于戊戌變法研究;二是關于兩次鴉片戰爭中的歷史細節研究;三是關于作者的少量隨筆散文,如在越南學術訪問見聞、在韓國板門店旅游見聞。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戊戌政變的時間、過程與原委 —— 先前研究各說的認知、補正、修正 ; “康有為自寫年譜手稿本”閱讀報告 ; 戊戌變法前后諸政事 ; 公使駐京本未等。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目錄
戊戌政變的時間、過程與原委——先前研究各說的認知、補正、修正一、學術史與本文之旨趣1二、政變前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政治權力關系6事后報告制度6未送慈禧太后的個別重要奏折10慈禧太后似不掌握全部諭旨的原文14事前請示制度15從張蔭桓彈劾案看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的政治權力關系19三、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三日的政治異動20開懋勤殿與七月三十日給楊銳朱諭20八月初一日召見袁世凱24八月初二日給康有為的明發上諭31八月初三日參預新政軍機章京“簽擬”權力受限33四、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43楊崇伊的奏折與八月初三日晚慈禧太后決定明日回西苑43伊藤博文的覲見47八月初四日光緒帝移居瀛臺非為囚禁51八月初五日上午光緒帝單獨處理政務54五、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訓政前后56八月初五日慈禧太后決定回頤和園時間推遲至初十日56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訓政58袁世凱告密消息傳到北京63光緒帝不認可“圍園劫后”說67六、整肅與軟禁69八月十五日慈禧太后決定不回頤和園70八月十九日杖斃太監72八月二十三日起光緒帝被軟禁75九月初四日公布光緒帝病情77七、結論81附錄一:百日維新期間軍機處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82附錄二:光緒二十四年正月至百日維新前軍機處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91補記94“康有為自寫年譜手稿本”閱讀報告96一、手稿本的基本情況96二、抄本的流傳及刊行100三、書名、卷數與寫作時間104四、手稿本的修改與增添108五、光緒十五年之誤記113六、初步的結論與愿望115戊戌變法前后諸政事117一、光緒十九年劉坤一查辦張之洞117二、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一年起用容閎120三、光緒二十一年李提摩太的“妙法”128四、光緒二十二年查驗劉鶚的假資產證明137五、光緒二十二年為李鴻藻治病142六、光緒二十四年清朝決策岳州自開通商口岸147七、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香港談話、來信及“密詔”在上海發表與張之洞等人對此的反應155八、光緒二十六、七年策反邱菽園160九、光緒二十七年請獎梁慶桂等人赴西安報效事169十、光緒二十七年請廢大阿哥171 公使駐京本末176一、“公使駐京”之由來176二、《天津條約》的簽訂及對“公使駐京”的規定179三、全免關稅與修改條約186四、俄國使節、美國公使在北京190五、西禮覲見的威懾力量195六、普魯士等國條約的范式201七、西禮覲見的實現208八、簡短的結語215三元里抗英史實辨正217一、起因:英軍的暴行217二、中英文獻記載及其差異218三、英軍撤退的原因220四、傳說流傳的原因222五、抗英民眾的身份223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225一、南京條約及其之后的交涉225二、四項重大權益的喪失227三、“一視同事”的原則231四、簡短的結語233 陳旭麓先生忌日十周年235在越南的學術訪問239日程安排與一般印象239教授與文廟240嚴霆為242在胡志明陵前243感受到的經濟生活244在鬧市區被搶劫245在板門店247板門店、聯合安全區(jsa)與非軍事區(dmz)247“脫北者”249第三地道與都羅山250霸道的攝影師與不那么霸道的高麗參商店252附:游客聲明(編號:unc reg 551-1)253 征引文獻255
展開全部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相關資料
我不敢說這些當代學人中誰最終能成為大師,但可以肯定的是,列入本叢書的一些成果完全夠得上大師之作。
——葛劍雄
當代學人精品:茅海建卷 作者簡介
茅海建,國際著名歷史學家,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次鴉片戰爭與戊戌變法這兩塊傳統領域,但均能推陳出新,有所發明。代表作《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前后重印二十余次,在學術界內外引起了重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