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72699
- 條形碼:9787550272699 ; 978-7-5502-726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本書特色
無論對于想實現一個小小電影夢的愛好者,還是已經有豐富經驗的職業導演,本書都是一部全面而易于理解的指南。它詳細介紹了編、導、攝、美、錄各部門職能、合作重點及運作原則,幫助導演規劃職業生涯,涵蓋了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必須了解的導演方法、拍攝技術、創作思維和判斷標準,在逐項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劇組這樣一個分工明確的龐大拍攝團隊精誠合作,順利完成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
本書強調低成本數字制作技術,幫助創作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保證*好的創造力和專業性。作者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磨練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實際操作的有效評估和練習。這些都能夠幫助創作者去發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來,本書已經讓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使他們得以實現自己的藝術想象、制作出扎實的好電影。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內容簡介
全球暢銷的導演**手冊 一本值得閱讀的經典
打基礎,介紹編、導、攝、錄、美、演等各部門職能
重體驗,包含大量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練習
可評估,豐富測試題幫你了解自己的職業技能優勢
更直觀,呈現電影工業標準工作圖表及電影劇照
有規劃,提供從選擇電影學校到打入電影節的經驗
樹信心,從中小成本制作開始,敢于邁出*步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目錄
前 言 **部分 藝術個性與故事 第1 章 電影導演的世界 1.1 電影藝術與你 1.2 導 演 1.2.1 什么樣的人在做導演? 1.2.2 責 任 1.2.3 個人特質 1.2.4 合 作 1.2.5 領導力 1.2.6 面對考驗 1.3 媒 介 1.3.1 膠片還是數字? 1.3.2 短片還是長片? 1.3.3 發展電影藝術 1.3.4 為什么起步時好萊塢方式不管用? 1.3.5 電影制作工具和電影放映 1.4 學做導演 1.4.1 環 境 1.4.2 電影學校 1.5 投身獨立電影導演事業 1.5.1 好消息 1.5.2 壞消息 1.5.3 記住低預算 1.5.4 作者導演和作者控制 第2 章 確立電影主題 2.1 選取深切關注的故事 2.2 藝術、獨特性以及競爭 2.3 獨特性、信仰以及眼界 2.4 發現生活的要義 2.4.1 應回避的主題 2.4.2 錯位與變形 ■ 練習2-1:自我經歷清單 ■ 練習2-2:調整自我 ■ 練習2-3:用夢境來發現潛在情結 2.5 藝術的形成過程 2.6 如何寫作 第3 章 故事的戲劇化關鍵 3.1 二元性和沖突 3.2 確定一個角色的沖突 3.3 表現形式 3.4 性情影響視角 3.5 角色驅動型和情節驅動型故事 3.6 劇情片和宣傳片是不同的 3.7 劇情片的更多種類 3.8 戲劇性單元和場景 3.8.1 節 拍 3.8.2 “茶婆子” 3.8.3 角色議程 3.8.4 劇情片讓我們提出疑問 3.8.5 質詢一個場景 3.8.6 戲劇性弧線 3.8.7 情節的層次 3.8.8 三幕劇結構 3.9 建造一個圍繞“關切的觀察者”的世界 3.9.1 從觀察者到講述者 第二部分 電影的創作手段 第4 章 導演的銀幕語法 4.1 電影語言 4.1.1 什么是有效的 4.1.2 人類的表達需要 4.1.3 人類的立場 4.2 電影語言與人類感知 4.2.1 固定的攝影機位置 4.2.2 移動的攝影機 4.2.3 靜態位置的攝影機運動 4.2.4 動態位置的攝影機運動 4.3 鏡頭和被攝物的并置 4.4 視 點 4.5 關切的觀察者和故事講述者 4.5.1 文學與電影講故事方式對比 4.6 場景軸線要點 4.6.1 張力線和場景軸線 4.6.2 越 軸 4.6.3 表演者和表演接受者 4.7 創作要點:文本和潛文本 4.7.1 作者的視點 4.7.2 關聯地使用隱喻和象征 4.8 構思意義 4.9 銀幕方向和角度 4.9.1 改變銀幕方向 4.9.2 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動作 4.10 抽象概念 4.11 主觀性和客觀性 4.12 持續時間、節奏和注意力 4.13 段落和記憶 4.14 轉場和轉場技巧 4.15 銀幕語言概要 4.16 調查研究并成為一個故事講述者 4.16.1 拍紀錄片對你有何幫助 第5 章 站在電影制作者的角度思考 ■ 練習5-1:畫面構圖分析 分析步驟 學習策略 靜態構圖 視覺節奏:持續時間如何影響感知 動態構圖 內部與外部構圖 5.1 構圖、形式和功能 ■ 練習5-2:剪輯分析 觀片筆記 分析步驟 制作并運用平面圖 學習策略 5.2 視點與場面調度 5.3 角色和攝影機調度 5.4 故事片和紀錄片 ■ 練習5-3:劇本場景與電影成品的比較 學習策略 ■ 練習5-4:燈光分析 燈光風格的種類 反 差 光 質 光源的名稱 布光的種類學習策略 第6 章 拍攝練習 6.1 如何打好基礎 6.2 成果評估 6.2.1 評分方法 6.3 發展自己的能力 ■ 練習6-1:基本技巧——“往返” 6-1a:計劃、拍攝和剪輯較長的粗剪版本 6-1b:剪輯更精練的版本 6-1c:配 樂 ■ 練習6-2:角色研究 6-2a:計劃、排練以及拍攝展示人物動作的長鏡頭 6-2b:增加一個內心獨白 6-2c:聲音對位與視點 ■ 練習6-3:開發拍攝場景 6-3a:環境的戲劇化 6-3b:添加音樂 ■ 練習6-4:剪輯雙人對話鏡頭 6-4a:多個備用鏡頭 6-4b:轉換視點進行剪輯 ■ 練習6-5:通過即興創作表現作者風格 6-5a:創作一個簡短的場景 6-5b:剪輯一個更簡短的版本 6-5c:從即興創作到劇本 ■ 練習6-6:平行敘事 6-6a:將一個場景看成兩個分開的獨立存在的實體 6-6b:較長的交叉剪輯版本 6-6c:簡短的版本 6-6d:非連續性和運用跳切 第三部分 故事及其發展 第7 章 鑒別優秀劇本 7.1 選擇適合你的題材 7.2 為何閱讀劇本很難 7.3 優秀劇本的標志 7.4 標準劇本格式 7.4.1 劇本格式 7.4.2 劇本的分頁格式和電視劇本格式 7.4.3 添加了第三欄的分頁格式 7.4.4 劇本格式的混淆 7.5 初次評估 7.5.1 確定給定信息 7.5.2 做出每幕內容列表 7.5.3 評估影片質量 7.5.4 通過行為講故事 7.5.5 建立人物和動機 7.5.6 心理矛盾與行為矛盾 7.5.7 隱喻與象征 7.5.8 檢測內含價值 第8 章 分析劇本 8.1 情 節 8.1.1 障礙和困境 8.1.2 情節點 8.2 人物:沖突、發展和變化 8.2.1 初步印象 8.2.2 靜態角色的定義 8.2.3 動態角色的定義 8.2.4 角色發展 8.3 對白和言語動作 8.3.1 對白測試 8.3.2 言語動作 8.4 檢查劇本基礎8.4.1 分場大綱 8.4.2 情節大綱 8.4.3 故事前提 8.4.4 評估和再評估 8.4.5 把觀眾放在心中 第9 章 導演的發展策略 9.1 故事的邏輯 9.1.1 闡釋和確立 9.1.2 延后的闡釋 9.2 可信度、情緒以及贏得觀眾 9.2.1 怎樣制造一系列的情緒變化 9.2.2 為觀眾制造空間 9.3 設計動作 9.4 置換原則 9.5 歡迎批評的聲音 9.5.1 故事的定調 9.5.2 尋找反響 9.5.3 臨時劇組表演試驗 9.6 吸收批評 9.6.1 深思熟慮后再行動 9.6.2 不要把批評看作是針對個人的 9.7 擴展和分解劇本9.8 重寫,重寫,重寫! 9.9 籌集資金和項目說明的寫作 9.10 專業制片人的興起 第10 章 可供選擇的故事來源 10.1 文學作品的改編 10.2 獲得版權 10.3 以演員為中心發展劇本 10.4 構思:啟動一個劇本的三種非傳統方法 10.4.1 方法一:以主題為核心 10.4.2 方法二:以角色為核心 10.4.3 方法三:以事件為核心 第11 章 制定有創意的限制原則 11.1 道格瑪95 共同體 11.2 設定你自己的限制原則 第四部分 美學和作者風格 第12 章 視 點 12.1 文學中的視點 12.2 電影中的視點 12.2.1 主要角色 12.2.2 視點的種類 12.2.3 故事講述者的視點 12.2.4 觀眾的視點 12.3 視點就像俄羅斯套娃 12.4 設計一個視點 第13 章 潛文本、類型和原型 13.1 潛文本:賦予畫面重要的意義 13.2 選擇類型 13.2.1 原 型 13.2.2 類型和觀點 13.2.3 類型和故事原型 13.3 問題一覽表 第14 章 時間、結構與情節 14.1 時 間 14.1.1 壓縮時間 14.1.2 擴展時間 14.1.3 線性發展 14.1.4 非線性發展 14.1.5 處理時間的其他方法 14.2 情 節 14.2.1 情節失效 14.2.2 情節有效:流動和必然性 14.3 結 構 14.3.1 計劃和檢驗結構 14.3.2 敘事和非敘事方式 14.3.3 其他選擇 14.4 主題和主題意圖 14.4.1 抽象:現實之外的意蘊 14.4.2 使用圖形 14.5 創作路上的機會和改變 第15 章 空間、風格化環境和表演 15.1 空 間 15.2 風格化的世界、角色和類型 15.2.1 距離和懸置質疑 15.2.2 風格化 15.3 風格化的表演: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15.4 為隱喻定名與使用象征手法 第16 章 形式與風格 16.1 形 式 16.2 故事講述者的視角 16.2.1 視覺設計 16.2.2 音效設計 16.2.3 節奏設計 16.3 主 旨 16.3.1 視覺主旨 16.3.2 聽覺主旨 16.4 布萊希特間離效果和觀眾認同 16.5 長鏡頭vs 短鏡頭 16.6 短片形式:被忽略的藝術 16.6.1 電影短片與你 16.7 風 格 第五部分 前期制作 第17 章 表演基礎 17.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7.1.1 狀態調整 17.1.2 想象力 17.1.3 集中與放松 17.1.4 狀態迷失與重新入戲 17.1.5 精神—肢體連接 17.1.6 逐步打造角色內心生活 17.1.7 內心獨白 17.1.8 孤立與交流 17.1.9 動 作 17.1.10 角色目標 17.1.11 潛臺詞 17.1.12 角色動作與角色個人化 17.1.13 調整與預見 17.1.14 感知記憶 17.1.15 情感與情感記憶 17.1.16 將演員的情感當作角色的情感來利用 17.2 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比較 第18 章 指導演員 18.1 導演與演員的關系 18.1.1 加強聯系 18.1.2 問答溝通 18.1.3 積極并溫和地執導 18.2 常見問題 18.2.1 無法集中與放松 18.2.2 失去精神—肢體聯系 18.2.3 反應提前與滯后 18.2.4 孤立地表演 18.2.5 內心生活缺失 18.2.6 尾白:疊加臺詞 18.2.7 缺乏潛臺詞 18.2.8 推進表演 18.2.9 分離與指示 18.2.10 缺乏強度與親密度 18.2.11 限制演員的表演范圍 18.2.12 解決頑固的矯揉造作 18.3 排練多少次才算夠? 18.3.1 “極限出現時” 18.4 一些“要”與“不要” 第19 章 即興表演練習 19.1 表演與行動 19.2 導演在即興表演中的職責 19.2.1 判斷節拍與戲劇性單元 19.3 演員在即興表演中的職責 19.3.1 讓觀眾看見 19.3.2 保持狀態 19.4 在練習中盡量挖掘經驗 19.4.1 堅持寫日志 19.4.2 觀眾守則 19.4.3 表演持續時間 19.4.4 評估與討論 19.5 即興表演練習 ■ 練習19-1:看見或是被看 ■ 練習19-2:家用電器 ■ 練習19-3:蒙上眼睛表演 ■ 練習19-4:“變成木材!” ■ 練習19-5:鏡中人 ■ 練習19-6:誰,做了什么,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 練習19-7:獨角戲,無臺詞 ■ 練習19-8:對手戲,無對白 ■ 練習19-9:胡言亂語 ■ 練習19-10:獨角戲,有臺詞 ■ 練習19-11:對手戲,有對白 ■ 練習19-12:塑造你自己的角色 ■ 練習19-13:集體演出 ■ 練習19-14:醞釀情緒 ■ 練習19-15:情緒過渡 ■ 練習19-16:切換頻道 ■ 練習19-17:電視節目展銷會 ■ 練習19-18:相 親 ■ 練習19-19:內心沖突 ■ 練習19-20:矛盾角色共存 第20 章 帶劇本的表演練習 20.1 場景分析 20.1.1 實 例 20.2 通 讀 20.3 研讀過程 20.4 “什么時候有用” 20.5 帶劇本的表演練習 ■ 練習20-1:演員的特質 ■ 練習20-2:給劇本劃分節拍 ■ 練習20-3:即興內心獨白 ■ 練習20-4:使節拍性格化 ■ 練習20-5:節拍點上的表演 ■ 練習20-6:給我太多了! ■ 練習20-7:讓我們成為英國人 ■ 練習20-8:情節點檢查 ■ 練習20-9:角色轉換 ■ 練習20-10:將場景變成即興表演 第21 章 選演員 21.1 概 述 21.2 選角分析及角色的描繪 21.3 吸引申請人 21.3.1 尋找演員的消極方式 21.3.2 尋找演員的積極方式 21.4 安排**次試鏡 21.4.1 答復電話應征者 21.4.2 演員到達 21.5 指導**次試鏡 21.5.1 開始試鏡 21.5.2 理想人物的危險 21.5.3 獨 白 21.5.4 冷 讀 21.6 **輪之后的決策 21.6.1 反面角色和分類型選角 21.6.2 長期或短期選擇 21.6.3 性格不斷發展的角色 21.7 **次復試 21.7.1 附加獨白 21.7.2 劇本段落表演 21.7.3 即興表演 21.8 第二次復試 21.8.1 面 談 21.8.2 混合、搭配演員 21.9 *后的選擇 21.9.1 整體印象回顧 21.9.2 鏡頭前的考驗 21.10 公布選角結果 21.10.1 給予和收獲 第22 章 深度挖掘劇本 22.1 影片長度與時間控制 22.2 闡釋劇本 22.3 兩種類型的電影,兩種準備 22.3.1 視覺化 22.4 準備工作 22.4.1 分解成可掌控的單元 22.4.2 劇本分析 22.4.3 定義潛文本和隱喻 22.5 揭示戲劇力度的工具 22.5.1 框 圖 22.5.2 曲線圖的張力與節拍 22.6 首次時間安排 第23 章 演員和導演為一個場景做準備 23.1 演員的準備 23.1.1 給定的情境 23.1.2 背景故事與人物小傳 23.1.3 調 整 23.1.4 目 標 23.1.5 定義動作 23.1.6 其他角色如何看自己?我如何看待自己? 23.1.7 別的角色試圖對我做什么,或他們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 23.1.8 節 拍 23.1.9 調 整 23.1.10 維持角色的內在聲音與心靈的眼睛 23.1.11 理解角色的作用 23.1.12 了解整部作品的主題意圖 23.2 導演的準備 23.2.1 潛文本、場景分析、指導的權威 23.2.2 沖 突 23.2.3 加強戲劇張力 23.2.4 “籠統的”表演 23.2.5 角色節奏中的變化 23.2.6 強制性的時刻 23.2.7 決定每一個場景的作用 23.2.8 整部作品的主題意圖 第24 章 初見演員 24.1 制定排練時間表 24.2 初次會面 24.2.1 項目引導 24.2.2 調查研究與視覺化 24.3 排練場地 24.4 帶著劇本工作 24.4.1 做筆記 24.4.2 **次排練:桌邊朗讀 24.4.3 加深對角色的認識 24.4.4 *重要場景的討論會議 24.4.5 和演員單獨見面 24.4.6 收集反饋意見并建立工作節奏 24.4.7 排練的順序 24.4.8 角色的復雜性 24.4.9 處理“反面”角色 24.4.10 讓問題溜走 24.4.11 只解決主要問題 24.4.12 從節拍到節拍,戲劇性單元 24.4.13 關注主題意圖 24.4.14 肢體動作 24.4.15 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25 章 排練和計劃拍攝范圍 25.1 脫稿排練 25.1.1 將思考與意愿融入動作 25.1.2 充分利用空間 25.1.3 角色的心理活動 25.1.4 當角色內心不夠豐富 25.1.5 反 應 25.1.6 有用的誤解 25.1.7 潛臺詞的表達 25.1.8 自發狀態 25.1.9 調 度 25.1.10 提示和節奏 25.1.11 使用布景 25.2 導演作為積極的觀察者 25.2.1 形式:用陌生的眼光去觀察 25.3 排練錄像 25.3.1 什么時候不應該為演員播放他們的表演 25.4 跟隨電影工業 25.5 檢查時長 25.6 制作“草稿” 第26 章 美術設計 26.1 美術設計問題清單 26.2 實例討論 26.2.1 選定色調的重要性 26.3 設計一個世界 26.3.1 情 緒 26.3.2 服 裝 26.3.3 聲 音 26.3.4 化妝與發式設計 26.3.5 背景墻、家具及道具燈 26.4 設計確認 26.5 藍幕或綠幕 26.6 模 型 26.7 場面調度 第27 章 前期會議和設備確定 27.1 拍戲的日程安排 27.1.1 根據場景地安排拍攝順序 27.1.2 根據劇本安排拍攝順序 27.1.3 關鍵場次及表演安排 27.1.4 情緒上需要的安排 27.1.5 天氣及其他突發事件的考慮 27.1.6 每場戲拍攝時間的分配量 27.1.7 提前或超時完成 27.2 擬定預算 27.2.1 線上預算與線下預算 27.2.2 成本流程和成本報告 27.2.3 保 險 27.3 擬定設備清單 27.3.1 警惕:繁瑣的設備 27.3.2 警惕:設備不兼容 27.3.3 數字采集 27.3.4 消費級攝影機的缺點 27.3.5 電影生成 27.3.6 聲 音 27.3.7 后期制作 27.4 租用設備 27.5 劇 照 27.6 同意預算和日程表 27.7 與演員和工作人員簽訂合同 27.8 特別提醒 27.8.1 黃金法則1:做*壞的打算 27.8.2 黃金法則2:先測試,再實施 27.9 制片聚會 第六部分 制 作 第28 章 培養創作團隊 28.1 關于劇組成員和演員 28.1.1 使用有經驗的人 28.1.2 培養你自己的創作團隊 28.1.3 劇組成員的性情 28.1.4 劇組成員的禮節 28.2 劇組成員的職責 28.2.1 責任范圍 28.2.2 職責說明 28.2.2.1 導演部門 28.2.2.2 制片部門 28.2.2.3 攝影部門 28.2.2.4 聲音部門 28.2.2.5 美術部門 28.2.3 后期制作部門 第29 章 場面調度 29.1 目 的 29.2 分析電影 29.3 長鏡頭vs 短鏡頭 29.4 固定鏡頭vs 移動鏡頭 29.5 攝影機的主觀表達法或客觀表達法 29.6 關聯性:分離拍攝法和綜合拍攝法 29.7 勇于追求簡單 29.8 攝影機作為觀察意識 29.9 導演工作的核心:故事講述者的視點 29.10 處理一個場景 29.10.1 劇本、概念和場景設計 29.11 視 點 29.11.1 誰的視點? 29.11.2 視點可以改變 29.12 妥協:空間、感知和鏡頭 29.12.1 鏡頭不同于人眼 29.12.2 畫幅比例 29.12.3 選擇攝影機鏡頭類型 29.12.4 透視和標準 29.12.5 攝影機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變化引起的透視變化 29.12.6 控制透視 29.12.7 變焦特寫vs 推攝特寫 29.12.8 鏡頭類型與圖像質地 29.12.9 為什么會有膠片感與電視感 29.12.10 鏡頭速度 29.13 攝影機高度 29.14 限制攝影機的運動 29.15 適應局促的位置 29.16 后 景 29.17 攝影機作為揭示的工具 29.18 為攝影機所做的妥協 29.18.1 用自己的方式工作 29.19 向大師學習 第30 章 編寫分鏡頭劇本 30.1 診斷問題 30.2 計劃拍攝范圍 30.3 “切至海鷗” 30.4 在拍重要場面時要用多種方式 30.5 平面示意圖和故事板 30.6 劇本分析 30.7 機位設置 30.7.1 使用張力線 30.7.2 主觀的和客觀的 30.7.3 顯示關系 30.7.4 沒有規則,只有意識 30.7.5 不要越軸 30.7.6 重組和重置轉場 30.8 計劃從何處剪輯 30.8.1 運動是*佳的剪輯點 30.8.2 為強化與放松而剪輯 30.8.3 變換視角的剪輯 30.9 意外的計劃 30.9.1 拍攝順序 30.9.2 對照清單 30.9.3 注意進程 第31 章 開機之前 31.1 裝配布景 31.1.1 避開影子和借位 31.2 初始設定與編排 31.3 調度和**次排練 31.3.1 放置走位標記 31.3.2 排 練 31.3.3 用替身試燈光 31.3.4 **遍過場 31.3.5 帶妝彩排 第32 章 開 機 32.1 鏡頭標記系統 32.1.1 鏡頭和場景標記 32.1.2 場記板 32.1.3 鏡位和鏡頭編號 32.2 拍攝記錄 32.2.1 雙系統錄音 32.2.2 膠片拍攝 32.2.3 數字拍攝 32.2.4 拍攝記錄如何起作用 32.3 倒計時“標記”,然后“開拍” 32.3.1 不用拍板開始 32.3.2 工作人員的責任 32.4 誰可以叫“停” 32.5 臨時鏡頭 32.6 膠片洗印 32.7 補充鏡頭 32.8 注意動向 32.9 調度的改變 32.10 導演、場記和連戲報告 32.11 場記表 32.12 完 工 第33 章 現場錄音 33.1 監聽所有錄音 33.2 聲音原理 33.3 錄音專家應該物色每個位置 33.3.1 未預料到的拍攝環境 33.4 錄音設備 33.4.1 錄音機 33.4.2 話 筒 33.4.3 錄音桿 33.4.4 外景混音器 33.5 錄音要求 33.5.1 直接與反射的聲音 33.5.2 環境聲和現場聲音軌 33.5.3 陰影和多話筒系統 33.5.4 聲源到話筒的距離 33.5.5 布景內的聲音 33.6 音效和獨立音軌 33.6.1 循環氛圍聲音 33.6.2 聲 景 33.7 自動對白補錄 第34 章 場記工作 34.1 協調與通告 34.2 劇本分析 34.3 時間表 34.4 計劃拍攝 34.5 場景銜接的類型 34.6 服裝和道具的失察 34.7 場記分析 34.8 時 間 34.9 注意對白 34.10 動作銜接 34.11 各個角度拍攝的鏡頭 34.12 劇本劃分 34.13 場記的位置 第35 章 指導演員 35.1 日常安排 35.2 你的職責 35.3 初始階段演員的焦慮 35.3.1 提醒演員拍攝進程緩慢 35.3.2 拍攝之前 35.3.3 緊張及其后果 35.3.4 走上正軌 35.4 導演工作 35.4.1 將自己和工作人員、演員分開 35.4.2 排 練 35.4.3 開拍前 35.4.4 拍攝一條之后 35.4.5 要求與反饋 35.4.6 當戲陷入僵局時要臨場指導 35.4.7 反應鏡頭 35.4.8 拍攝新鏡頭 35.5 挑戰你的演員 35.5.1 人人需要反饋 35.5.2 感官超載 35.6 委 托 35.7 批評與反饋 35.7.1 來自演員 35.7.2 來自工作人員 35.8 士氣、疲憊和緊張 35.9 保護演員 35.10 你要做出表率 35.11 利用交流時間和休息時間 35.12 結束一天的工作 35.12.1 不要把每日樣片給演員看 35.12.2 和工作人員共同觀看樣片 第36 章 指導劇組工作人員 36.1 限制你的責任 36.2 主動性 36.3 交 流 36.4 透過攝影機看 36.5 推進進度 36.6 當你和工作人員單獨在一起時 36.7 結束一天的工作 36.8 每日樣片 第37 章 監管進程 37.1 監控你的資源 37.2 表演與拍攝的質量 37.3 實現原創的意圖 37.4 計算進度 37.5 超越現實 37.6 放棄控制 37.7 讓故事講述者常駐心中 37.8 開銷報告 37.9 在拍攝工作的*后階段 第七部分 后期制作 第38 章 準備剪輯 38.1 后期制作團隊 38.1.1 剪輯師 38.2 剪輯影片和視頻 38.3 后期制作概況 38.3.1 同步工作樣片 38.3.2 做好工作樣片記錄 38.3.3 工作人員樣片查看會議 38.3.4 做筆記 38.3.5 反 饋 38.3.6 剪輯師和導演觀看樣片 38.3.7 唯一的電影出自樣片 38.3.8 標記剪輯劇本 38.4 開始剪輯 38.4.1 合 成 38.4.2 與導演一起開始工作 38.4.3 合作關系 38.4.4 身兼剪輯師一職的導演 第39 章 在**次合成的樣片上開始工作 39.1 硬件和軟件 39.2 不同的制作方法 39.2.1 數字采集、數字后期、數字發行 39.2.2 數字采集、數字后期、膠片發行 39.2.3 膠片采集、數字后期、膠片發行 39.3 剪輯力學 39.4 聲音考量 39.5 時間碼:ntsc 丟幀和不丟幀格式 39.6 剪輯觀念 39.7 **次合成 39.8 觀看**次合成的樣片 39.8.1 無干擾 39.8.2 你有些什么東西? 39.8.3 第二次播放樣片 39.8.4 診斷式提問 39.8.5 觀看完**次合成樣片后的決議 39.8.6 優先次序 39.8.7 篇 幅 39.8.8 結 構 39.9 把剪輯工作留給剪輯師 第40 章 剪輯原則 40.1 剪輯是一種模擬性的觀察 40.2 眼神交流 40.3 觀看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 40.4 攝影機位如何透露心理優勢 40.5 內心生活 40.6 從觀察者到講述者 40.7 剪輯影響潛臺詞 40.7.1 改變表演節奏 40.7.2 潛臺詞的力量 40.7.3 創造或者改變潛臺詞 40.8 視覺與聽覺的剪輯節奏: 一個音樂的類比 40.8.1 有節奏的相互作用 40.8.2 和 聲 40.8.3 對 位 40.8.4 不協和音 40.9 重疊剪輯和轉場 40.9.1 對話段落 40.9.2 段落轉場 40.9.3 音效在場景省略中的作用 40.10 實現流暢性的問題 40.10.1 實際的對位法:流暢地統一素材 40.11 粗剪瀏覽 40.11.1 觀看整部電影 40.12 觀 眾 40.12.1 劇情發生在觀眾的想象里 40.12.2 觀眾作為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參與者 40.13 總 結 40.14 求助,我不能理解! 第41 章 學會分析和利用反饋效果 41.1 診斷的方法 41.1.1 設計一個流程圖 41.1.2 再次使用流程圖 41.2 試 片 41.2.1 試片的觀眾 41.2.2 準備工作 41.3 勇于接受批評并充分利用意見 41.3.1 聽取意見,不要辯解 41.3.2 引導評價 41.3.3 平衡不同的意見 41.3.4 以自我為中心的批評意見 41.3.5 內心的折磨 41.3.6 謹慎地做出改變 41.3.7 堅持你的中心意圖 41.3.8 承認失誤 41.3.9 拖延的作用 41.3.10 嘗試,再次嘗試 41.4 適時結束 41.5 對所有材料進行*后檢查 第42 章 處理音樂 42.1 配置音樂的過程 42.2 選擇音樂與使用現成音樂 42.3 版 權 42.4 音樂資料庫 42.5 雇一名作曲家 42.5.1 會花多長時間? 42.5.2 開始工作 42.5.3 示例音樂 42.5.4 制作一份音樂線索表 42.6 基調:劇情音樂與非劇情音樂 42.7 什么時候該用音樂,什么時候不用 42.7.1 沖突以及找準同步點 42.8 現場演奏的音樂 42.9 音樂剪輯和音樂匹配 42.10 混 音 第43 章 從精剪到混音 43.1 精 剪 43.2 聲音定稿 43.2.1 聲音、心理聲學以及聲音對于敘事的作用 43.2.2 音效(sfx)和聲音配置環節 43.2.3 后期同步對白(ard) 43.2.4 擬音音效和同步音效再造階段 43.2.5 老套的音效 43.3 混 音 43.3.1 混音的作用 43.3.2 混音的準備工作 43.3.3 解說或畫外音 43.3.4 對話音軌和聲音不一致的問題 43.3.5 音樂音軌 43.3.6 氛圍聲音和背景音 43.4 混音策略 43.4.1 預 混 43.4.2 修 剪 43.4.3 相對音量:需要引起注意的錯誤 43.4.4 檢查每一部分,然后再聽整體效果 43.4.5 制作安全備份,然后將它們分別儲存 43.4.6 音樂和音效音軌 第44 章 字幕、鳴謝以及宣傳物料 44.1 片頭字幕 44.2 對白字幕 44.3 宣傳物料 44.4 充分利用電影節和放映機會 第八部分 職業軌跡 第45 章 職業規劃 45.1 職業規劃的自我評估問卷 45.2 機 遇 45.3 技而優則導 45.4 校外紀錄片導演 45.5 激情四射 45.6 電影學校招生 45.7 成功屬于誰 45.8 行動起來 45.9 你在電影學校學到的 45.10 開始當學徒 45.11 自救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45.12 職業能力測試的答案 第46 章 主流電影院校 46.1 選擇適合的學校 46.2 北美的電影學校 46.3 出國留學 46.4 cilect 成員學校 46.5 未出校門前做好職業準備 第47 章 進軍電影界 47.1 電影節、研討會和獲得認可 47.2 實 習 47.3 居住環境的影響 47.4 自身素質 47.5 妥協? 47.6 導演之路 47.6.1 手藝人 47.6.2 心有猛虎,破繭而出 47.6.3 邁向成熟 47.6.4 空想家:畢業即成導演 47.6.5 攢足經驗,即成導演 47.7 低成本市場與直接發行dvd的影片市場 47.8 自由職業 47.9 電視之路 47.10 發展機構 47.11 樣片的重要性 47.12 在應聘中秀出自我 47.13 發展新計劃 47.13.1 尋找主題 47.13.2 找一個代理人 47.13.3 形式與市場性 重要詞匯 參考書目與網站資源 出版后記
展開全部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相關資料
從我的觀點看,市面上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書。
像以前的版本一樣,邁克爾·拉畢格在《導演創作完全手冊》中繼續提供了關于導演技術完整的、全面的綜覽,事實上它無所不包,從創意到預算,從選角到剪輯。
—— eric swelstad,洛杉磯河谷學院媒體藝術系主任
邁克爾·拉畢格的這本書是黃金標準。他將目光放在導演工作的藝術性上,而不僅僅是技巧,這讓他成為這類書作者中的佼佼者。拉畢格的品味、學識和洞見在這一版里有更精細的體現。不論對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都是必備的,而且讀起來會很有趣。
—— jared rappaport,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影視藝術系主任
這是我向自己的學生推薦的唯一一本電影創作類綜述書籍。
—— jeremy kagan,南加州大學電影制作研究所教授,圣丹斯協會藝術指導
一本導演工作的綜合指南,特別強調了這門手藝的人際關系、組織結構等方面……對于那些打算開始制作自己第一部短片或長片的創作者來說,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指導,使他們不會學習每樣東西都異常艱難。
——《美國電影攝影師》雜志(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后浪電影學院-053-插圖修訂第5版 作者簡介
邁克爾·拉畢格(Michael Rabiger),曾任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影視系主任,并建立了該學院的紀錄片中心,在歐洲為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CILECT)主持跨國紀錄片講習班,曾導演、剪輯了超過35部電影作品。他是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講授故事創意、導演和高級制片課程。其他著作有《開發故事創意》(Developing Story Ideas)《紀錄片創作完全手冊》(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這些教材為世界各地電影院校、電影專業人士、電影愛好者所喜愛,并不斷更新、再版,長銷不衰。
米克·胡爾比什-切里耶爾(Mick Hurbis-Cherrier),在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影視制作專業執教十幾年,講授制片、劇作、導演、攝影、剪輯等課程。他的影視作品曾在美國各地的電影、電視節上獲獎。著作有Voice & Vision:A Creative Approach to Narrative Film and DV Production。
唐培林,湖南永州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求學于湖南師范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CUNY)布魯克林學院和南加州大學(USC)電影藝術學院訪學學者。目前任教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主要講授《攝影構圖》、《視聽語言》《紀錄片創作》和《中國電視劇史論》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