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式政府改革新路徑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67030
- 條形碼:9787562067030 ; 978-7-5620-6703-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破題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式政府改革新路徑實證研究 本書特色
黨中央高屋建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輪改革以嶄新的理念指導,考驗著各級政府深化改革的誠意和條件反應性適應能力,因此做好政府職能轉變這篇文章,還需深刻破題。破題政府職能轉變,破的是政府職能轉與變的關系,避免轉而不變和變而不轉,切實實現轉與變的辨證對應:其一,著力廓清政府職能的配置;其二,著力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其三,著力排除政府職能轉變的障礙;其四,著力構建政府職能轉變的閉合體系。本書在經歷了深入的取證調研后發現改革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綜合部署、協同推進,從學術力量匯入實務內涵編成此書, 力求準確地探析當代改革中政府面臨的問題以及可行的解決辦法。本書切合政府改革實際,對現行政府改革存在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
破題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式政府改革新路徑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對涉及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性、核心性、關鍵性、操作性問題提供理論分析和對策建議, 以科學合理的學術力量為各類主體的需求意識、問題意識、項目意識注入務實的內涵, 使關心和支持這輪改革的視角, 朝著走向改革的深處、挑明改革的暗處、排除改革的盲處、做實改革的細處延
破題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式政府改革新路徑實證研究 目錄
**章重構政府職能及職能轉變的引導1一、政府職能的新界定1(一)政府職能基本理論1(二)中國政府職能演變60年3(三)十八大以來對政府職能的新界定6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要求9(一)基礎性到決定性——市場作用的轉變9(二)“市場決定”考驗政府作用12(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辯證統一14(四)市場決定背景下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要求16三、營造政府職能轉變后政府和市場、社會的新關系20(一)政府和市場的共生互補20(二)政府和社會的合作共治25四、構建政府職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理配置的新格局29(一)央地關系的一般性理論29(二)中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職能配置的現狀31(三)構建政府職能在央地政府間合理配置新格局的主要措施32第二章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42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歷程42(一)行政審批制度的形成與發展42(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44(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歷程45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48(一)推進三項清單制度建設48(二)改革商事登記制度52(三)改革社會組織登記制度55(四)優化行政審批流程57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58(一)改革目標形式化、改革過程運動化、改革標準簡單化58(二)審批改革缺乏系統性,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59(三)審批制度改革的路徑不合理61(四)審批改革缺乏法律規范62四、完善行政審批制度的具體思路64(一)回歸常態化改革模式,科學設定審批改革標準64(二)推進行政審批的整體性改革66(三)選擇行政審批改革的合理路徑67(四)加強行政審批改革的法治保障68第三章創新社會和市場組織發展路徑71一、研究視角:從政治控制轉向社會建構71(一)社會組織發展路徑的研究71(二)市場中介組織發展路徑的研究74(三)市場組織發展路徑的研究78(四)社會建構的分析視角79二、創新社會組織發展路徑82(一)社會組織發展概況82(二)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86(三)社會組織發展的具體路徑89三、創新市場中介組織發展路徑94(一)市場中介組織發展概況94(二)市場中介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98(三)市場中介組織發展的具體路徑100四、創新市場組織發展路徑101(一)市場組織改革發展歷程101(二)市場組織改革發展的具體路徑103第四章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107一、完善宏觀調控107(一)宏觀調控的發展107(二)宏觀調控存在的問題108(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110二、進一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111(一)破除行政審批改革的法律障礙112(二)精準確定審批環節113(三)審批權配置114(四)審批流程優化116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118(一)監管在現代國家中的作用愈發重要118(二)事前審批的弊端120(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121四、優化公共服務130(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提供服務130(二)加強公共服務提供的均等化131(三)推進公共服務提供主體、方式的多元化132第五章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法治保障135一、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法治保障概說135(一)法治保障的內涵135(二)法治保障的必要性136(三)法治保障的主要構成139二、法治保障的重點建設任務140(一)構建政府職能法律體系140(二)健全、完善規范政府職能履行的法律制度、法律機制146(三)加強司法監督,對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形成有力的外部制約163(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環境167第六章地方政府的創新典型170一、廣東順德模式170(一)順德模式的產生背景170(二)順德模式的內涵和外延172(三)順德模式的實踐做法和效果評價174(四)順德模式的理論凝練181二、廣東深圳模式184(一)深圳模式產生的背景185(二)深圳模式的內涵和外延187(三)深圳模式的實踐狀況及效果評價188(四)深圳模式的理論詮釋及凝練195三、上海浦東模式196(一)浦東模式產生的背景197(二)浦東模式的內涵與外延199(三)浦東模式的實踐狀況和效果評價201(四)浦東模式的理論詮釋及凝練205四、上海自貿區模式207(一)上海自貿區模式產生的背景208(二)上海自貿區模式的內涵及外延209(三)上海自貿區模式的實踐狀況及效果評價212(四)上海自貿區模式的理論詮釋及凝練214五、浙江富陽模式216(一)浙江富陽模式產生的背景217(二)浙江富陽模式的內涵和外延219(三)浙江富陽模式的實踐狀況及效果評價221(四)浙江富陽模式的理論詮釋及凝練225六、浙江義烏模式227(一)義烏模式產生的背景227(二)義烏模式的內涵及外延228(三)義烏模式的實踐狀況及效果評價230(四)義烏模式的理論詮釋及凝練235七、模式比較237(一)模式的背景比較237(二)模式的特征比較239(三)模式的實踐效果比較245(四)模式的理論凝練比較——內涵式改革理論249第七章當前推進政府職能根本轉變亟需解決的若干深層的問題252一、對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央地政府之間的關系作出明確系統的理論界說252二、建立健全標準統一的政府權力清單體系255三、增強各級地方政府主動改革的內在動力258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須注重內涵式推進262五、正確確定政府轉移給市場和社會的職能的管理屬性264六、在全國一盤棋中協同推進各地各級政府改革266七、培育基層政府、市場和社會主體的接收能力269八、切實加強政府事中事后監管271九、為改革提供合法性和合良法性保障274十、深化政府職能轉變須著力改革的深處、暗處、盲處和細處攻堅克難276
展開全部
破題政府職能轉變——內涵式政府改革新路徑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石亞軍,男,山東省鄄城縣人。現任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石亞軍教授的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行政管理,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體制機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兼涉黨的建設、高等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