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上黨戲魂郭金順 本書特色
上黨梆子是流行于上黨地區(潞澤遼沁四個府州)的一個古老的地方劇種,是山西省地方戲曲四大梆子之一,發源于古澤州,流傳于山西省東南部的廣大地區。清代官方稱土戲,俗稱大戲,它包括昆、梆、羅、卷、黃五種聲腔,以梆子腔為主。晉南人稱它東府戲,河南、山東、河北人稱它為澤州調。1934年澤州藝人赴太原演出時,曾被命名上黨宮調。1957年山西省舉辦第二屆戲曲會演時,省政府統一省內大劇種之名,正式定為上黨梆子。它是北方梆子腔系中光彩照人的一支,它既有“原生梆子”母體的共性,又有歷史長河中趙清海、郭金順、段二淼、吳婉芝、吳國華、張愛珍、張保平、郭孝明等藝人在“音隨地改”“方言容腔”過程中個性創造的智慧。如今,上黨梆子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魁元、張保福執筆的《上黨戲魂郭金順》講述了上黨梆子名家郭金順的傳奇人生。
上黨戲魂郭金順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文化高平 戲曲搖籃、苦難童年 梨園青春、初出茅廬 一鳴驚人、領觴萬億 戲驚天地、丹鳳朝陽 名滿太行、八送朝陽 情深意長、凝聚一團 珠峰共攀、赴京上影 全國馳名、技藝精湛 享譽劇壇等。
上黨戲魂郭金順 目錄
苦難童年梨園青春
初出茅廬一鳴驚人
領觴萬億戲驚天地
丹鳳朝陽名滿太行
八送朝陽情深意長
凝聚一團珠峰共攀
赴京上影全國馳名
技藝精湛享譽劇壇
德劭品良山高水長
金聲玉潤響遏行云
眾星捧月名角如云
無懼厄運心系舞臺
巨星隕落山河同悲
戲魂永在余韻流芳
附錄
紀念詩詞
滿庭芳·憶上黨戲劇大師郭金順兼話戲劇傳承
水調歌頭·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誕辰一百周年之
詠嘆
郭金順(應昌)師逝世十周年
紀念上黨戲魂郭金順百年誕辰
憶郭金順先生來陵演出
戲劇名家郭金順
——紀念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百年誕辰
敬賦郭金順誕辰一百周年
懷一代名伶郭金順
懷郭金順名伶
七律·憶上黨梆子大師郭金順演技有感
紀念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誕辰一百周年
紀念上黨名伶郭金順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鷓鴣天·懷郭金順先生
紀念文章
錘煉
——記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記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
太行留痕憶良師
一代藝魁郭金順
從戲王到戲魂
杰出的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郭金順
大師風范歷久彌彰
交心與匯報
郭金順碑文
祭父母
刊載郭金順生平事跡書刊一覽表
后記
上黨戲魂郭金順 節選
《上黨戲魂郭金順》: 苦難童年梨園青春1915年10月25日,農歷九月十七日,正是金秋季節碩果累累的豐收時刻,一位上黨梆子巨擘在山西省高平縣王何村呱呱墜地。 這里是兩千多年前秦趙長平之戰的古戰場。 公元前260年,秦國將軍白起率軍大舉進攻趙國的長平,而趙國迎戰的卻是剛接替名將廉頗、新上任的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趙軍全軍覆沒,被白起坑殺四十多萬人。這場戰爭是春秋戰國時期一次持續時間*長、規模*大亦*慘烈的戰爭。其尸骨堆山,血流漂杵,天地為愁,草木悲凄,往往鬼哭,天陰則聞。郭金順的誕生地王何一帶正是這場戰爭的主戰場之一。這里的許多地名都與這場戰爭有關。如圍城村,是趙括死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書條條,安營扎寨,困獸猶斗,被秦軍圍困一個多月的地方。寄甲院,是沖出重圍的趙軍,在潰逃時丟盔棄甲之處。王降,是趙軍被秦軍圍困、被迫投降之地。王何位于現高平市城北四公里,長平大戰時,從圍城、寄甲院突圍過來的趙軍剛沖至王何村西,又被埋伏的秦軍堵住去路,趙軍拼命沖殺都無法突破,又扭頭往回跑,行至丹河岸邊,又被追殺過來的秦軍截住,弄得前進不能,后退不得,繞來繞去,不知何去何從。當地百姓也為趙軍(王師)擔憂,互相詢問:“王師如之何?”意思是咱們的軍隊該怎么辦?后人便把這里稱作王何。 山地無言。兩千多年前韓趙故地的氣韻,透著隱約的熟悉。這些安靜的山和水,就像風中驀然回首的女子,雖不華麗,但豐富、內斂,充滿著靈性和讓人心安的意味,暗含著無法言說的期待。 王何這個小村雖然離縣城不到十里,但卻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幽靜而閉塞,古老而貧困。古戰場的慘烈和苦難也孕育了郭金順的風骨、率真、豪爽、達觀。在這個貧窮落后的地方,臉上布滿一道道皺紋的父老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苦難、艱辛,充滿了無盡的嘆息與無奈,差不多每戶人家都盼望自己的兒女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夠離開這里,到外面闖蕩世界,甚至謀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這塊風姿綽約的土地,生機勃勃,眾多的梁峁上和溝壑里,生長著樹木和莊稼,那樣的豐富,從來不甘寂寞,隱秘而美麗。丹河從北而南緩緩而來,安詳而平靜,仿佛一個人在低頭散步。丹河經過王何,兩岸飄散的河流氣息,永遠地留在了郭金順的記憶之中,沉淀在他的心底。路上嬌嫩的小草自由自在地迎著陽光和風雨,滿不在乎地茁壯生長。街道、房屋一律泛著青,那是青苔的痕跡,雨水的痕跡,也是時間的痕跡。牛馬、雞狗、糧禾、炊煙、嗩吶、二胡、朝代、戰爭、愛恨,無窮無盡的事物肆意地張揚,誰都不肯低頭。樹木在天地哺育中按自己的意志自然舒展,風兒吹來發出嘩嘩的聲響,還有蟬鳴、鳥叫、人們的勞作聲,無不生動地在村莊上空交織。燕子成群結隊地在樹上、梁問呢喃,不知是在叫春天,還是在呼喚愛情。天上浮云似白衣,俄頃變幻如蒼狗。人們年年月月日日貪婪地吮吸著黃土地的營養,不斷地壯大著自己,成為一個個英武的漢子或者風情萬種的美女。 郭金順就出身于這樣一個村莊里的梨園世家。郭金順祖上世代為農,直到他的祖父才進入戲劇行當,專為戲班做水紗。所謂水紗,就是戲裝上演員罩在頭上的黑色紗巾,易臟易破,而演出時又必須保持白凈整潔。一件好的戲裝,往往要換很多水紗。他祖父水紗做得好,信譽高,又服務周到,晉城、高平一帶的戲班,經常請他去做,十分慣熟。郭金順的父親郭生生,從小生得模樣好,身材好,因常跟父親去戲班送水紗,從小對唱戲就十分著迷。懂事后便央求父親送他去學戲,學唱旦角,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