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0860
- 條形碼:9787100110860 ; 978-7-100-11086-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商務印書館出版
★ 白先勇全面自敘與昆曲的因緣故事,深度解析自己為何摯愛昆曲、全身心投身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讀懂他與昆曲的故事,就等于讀懂了昆曲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 精選白先勇與文化人士、學者的訪談對話,談笑風生之間,洞悉當今的昆曲文化事業和生存環境;與余秋雨、許倬云、李文儒等人精彩訪談,碰撞出思想火花,讀之令人深思啟發
★ 初次收錄英美重要媒體對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彩劇評七篇,作為跨文化交流所引發的另一種解讀,角度新穎
★ 初次展現御用攝影師許培鴻的大量獨家劇照、精彩幕后照片,四色精美印刷,多維度展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學”理念
全面收錄白先勇先生關于昆曲的隨筆,以及與昆曲相關的精彩訪問與對談。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劃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開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場,成為這一階段著名的文化現象,有力推動了昆曲在中國社會以及歐美的傳播。在這一期間,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獨有的昆曲理念,不僅在眾多訪談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過程、深入的文化,還提出了“昆曲新美學”的概念。本書作為白先勇先生推廣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現了與昆曲的因緣與感想、收獲與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記》的心路歷程。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內容簡介
全面收錄白先勇先生關于昆曲的隨筆,以及與昆曲相關的精彩訪問與對談。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劃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開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場,成為這一階段著名的文化現象,有力推動了昆曲在中國社會以及歐美的傳播。在這一期間,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獨有的昆曲理念,不僅在眾多訪談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過程、深入的文化,還提出了“昆曲新美學”的概念。本書作為白先勇先生推廣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現了與昆曲的因緣與感想、收獲與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記》的心路歷程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目錄
我的昆曲緣由——憶梅蘭芳與俞振飛/13
我的昆曲之旅——兼憶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觀賞張繼青“三夢”/15
游園驚夢二十年——懷念一起“游園”、一同“驚夢”的朋友們/23
驚變——記上海昆劇團《長生殿》的演出/27
附:沉醉后的歡聚——白先勇與昆劇界人士談《長生殿》(陸士清)/35
讓《牡丹亭》重現昆曲風華/43
認識昆曲在文化上的深層意義——訪“傳”字輩老藝人/45
昆曲的魅力 演藝的絕活——與昆曲名旦華文漪對談/50
與昆曲結緣——白先勇對話蔡正仁/57
文曲星競芳菲——白先勇對話張繼青/69
絕代相思長生殿 文學與歷史的對話——白先勇對話許倬云/78
《牡丹亭》和文化美學——白先勇對話余秋雨/87
昆劇中的男歡女愛——在香港大學的演講/106
青春夢上
牡丹亭上三生路——制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127
《牡丹亭》還魂記/131
古典美學與現代意識——在北京的演講/137
姹紫嫣紅 青春再現——在中國海洋大學的演講/141
姹紫嫣紅開遍——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巡演盛況紀實/157
牡丹一百——青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感言/164
《牡丹亭》西游記/168
英倫牡丹開/172
昆曲的普及教育/183
至高的文化使命/185
面對世界——昆曲與《牡丹亭》/187
姹紫嫣紅兩百場——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場慶演感言/192
“儒生”岳美緹/196
青春版《牡丹亭》的總導演汪世瑜/199
曲終人不散——《圓夢:白先勇與青春版〈牡丹亭〉》序/205
青春夢下
一個是“美”,一個是“情”——白先勇訪談錄/217
關于《牡丹亭》的青春問題——李文儒訪白先勇/236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昆曲的發展——白先勇對話吳新雷/248
昆曲新美學
琴曲書畫——新版《玉簪記》的制作方向/292
昆曲與中國抒情詩的傳統——從平面到立體/295
傳統與現代——從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的制作講起/314
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學:從《牡丹亭》到《玉簪記》——陳怡蓁專訪白先勇/332
昆曲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白先勇、葉朗對話昆曲傳承/340
青春念想——央視《面對面》訪談/348
像保存青銅器一樣保存昆曲——央視《文明之旅》訪談/363
附錄一
守護
余秋雨/379
在春天里觀看春天
樊曼儂/386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義
在“白先勇的文學與文化實踐暨兩岸藝文合作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王文章/389
昆曲是一個仍然充滿生命力的傳統——致中國文化部孫家正部長
楊祖佑等撰白先勇譯/392
十年辛苦 十年有成
李婷/394
附錄二
來自一個女孩的夢之泉,長達九小時耳眼銷魂的歌劇體驗,牡丹將要綻放
史蒂芬·韋恩撰陸云雅譯/407
一門精致的藝術
邁克爾·茨威巴赫撰陸云雅譯/411
被祝福的回生
《牡丹亭》十月八日,星期天,上演于魯伯歐劇院
伊利莎白·施威茲撰陸云雅譯/415
《牡丹亭》:嫵媚女鬼以處子之身還魂
伊斯嫚·布朗撰陸云雅譯/417
沈豐英和俞玖林:“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唐納德·胡特拉撰陸云雅譯/419
《牡丹亭》:中國戲劇的高雅精美令David Dougill如癡如醉
大衛·道吉爾撰黃璇譯/421
昆曲《牡丹亭》:蘇州昆劇院
安·奧索莉歐撰黃璇譯/423
青春版《牡丹亭》二百場演出全紀錄/429
后記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陳均/433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節選
牡丹情緣-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作者簡介
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名將白崇禧之子。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只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本《游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后的貴族》等,撰有父親白崇禧傳紀《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