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可持續安全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03715
- 條形碼:9787302403715 ; 978-7-302-403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持續安全論 本書特色
《可持續安全論》是2004年筆者劉江永首次系統提出可持續安全概念后,10余年來撰寫和發表的相關論文構成的。這是筆者在自身學術專業領域日本研究以外,形成的又一獨立學術體系。全書除前言外,共分七章,內容包括可持續安全與當今時代特征、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與經驗教訓、國際格局演變與可持續安全、國家大戰略與可持續安全等。
可持續安全論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可持續安全”概念、內涵,以及“可持續安全戰略”構建的必要性、重要性與可能性進行了具有原創意義的探討,并從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時代大背景與國際格局新變化等不同角度加以論述,提出了反對“暴力的多邊主義”,提倡“和平的多邊主義”;倡導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之間形成和平合作的“海陸和合論”,為中國的國家安全和世界各國的共同安全探索新的安全戰略理論與路線圖。本書部分論文是中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審批號09JZD00402)、教育部社科司中共“十八大精神理論研究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可持續安全論 目錄
**節 我們處在怎樣的時代
第二節 論“可持續安全戰略”的建構——關于21世紀安全戰略的哲學思考
第三節 新興大國的可持續安全戰略——“中國夢”視野下的新安全觀
第二章 中國古代國家安全思想與經驗教訓
**節 中國歷史上的國家安全思想與經驗教訓
第二節 《管子》國家間政治思想初探
第三章 國際格局演變與可持續安全
**節 國際格局演變與未來的中美日關系
第二節 國際格局演變與中國周邊安全
第三節 甲午戰爭以來東亞戰略格局演變及啟示——兼論120年來的中日關系及未來
第四章 國家大戰略與可持續安全
**節 中國未來的主要戰略風險與規避之策——如何避免成為戰后第三個失敗的“老二”
第二節 中國未來30年的路該怎么走——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
第五章 可持續安全要靠王道而非霸道
**節 可持續安全要靠王道而非霸道——再論可持續安全戰略的建構
第二節 國際形勢前景與中國外交理念
第三節 可持續安全與“海陸和合”地緣戰略
第六章 可持續安全與東亞安全合作
**節 關于建立東亞安全共同體的戰略設想
第二節 通向東亞共同體之路:合作與創新
第三節 中日共同參與建立東亞安全共同體
第四節 金正恩接班后的朝鮮半島局勢
第五節 安倍政治走向與中日韓關系
第六節 共謀東北亞的可持續安全
第七章 可持續安全的理論、實踐與法律保障
**節 從國際戰略視角解讀可持續安全真諦
第二節 可持續安全四項原則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可持續安全與“上海共識”
第四節 中國的可持續安全與國家安全法
可持續安全論 節選
《可持續安全論》: 國際格局和國際潮流的變化,是日本政局變化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國內政局和政治思潮的變化,在受到國際格局變化影響的同時,反作用于包括中日關系在內的日本對外關系,也會對國際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近20年來國際格局發生了兩次重大變化,而恰巧日本國內也幾乎同時發生了兩次自民黨政府倒臺的政權更迭。**次,正如1993年首次取代自民黨執政的八黨派聯合政府首相細川護熙所說:“以美蘇兩大國為兩極的東西方對立的時代業已結束,國際社會正在摸索取代原有體系的國際新秩序。”第二次,正如取代自民黨執政的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首相所指出的,伊拉克戰爭失敗和美國金融危機表明“美國單極獨霸時代告終”,“世界正由單極走向多極化”。正是在這一國際背景下,民主黨執政后開始摸索日本第四次國家模式轉型。其基本方針是:爭取在對美國和亞洲保持平衡中采取“民生優先”的發展模式。 鳩山的執政理念與變革思想是“脫美人歐”。他尤其推崇“友愛”,即博愛政治哲學,并稱它是“辨別政治方向的指南、決定政策的標準,是支撐我們所面向的‘自立與共生時代,的精神支柱。”他表示,日本要“建設一個共存的友愛社會”,在國際上要排除極端民族主義,開展“友愛”外交。這與中國提倡建立“和諧社會”、共同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比較契合。在經濟體制方面,鳩山內閣徹底否定了小泉內閣的郵政民營化改革,重視就業以及消費者和弱勢群體的利益。 ……
可持續安全論 作者簡介
劉江永,1953年生于南京,原籍北京,法學博士,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隨后進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并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迄今曾歷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兼東北亞研究室主任、中央外辦參贊、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現兼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等。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博士課程,因公輟學回國,后獲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日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做過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國際關系、國際安全、日本及東亞。曾撰寫多篇政策調研報告,1 994年獲“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迄今出版專著及合著作品近40部,發表專業論文和時評文章500余篇,多篇獲獎。2007年出版的《中國與日本:變化中的“政冷經熱”關系》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