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菰蒲深處 本書特色
曾祺的創作,不論采用何種形式,其**精神所寄是“詩”。無論文體如何變換,結體的組織,語言的運用,光彩閃爍,炫人目睛,為論家視為“士大夫”氣的,都是“詩”,是“詩”造成的效果。
曾祺在文學上的“野心”是“打通”,打通詩與小說散文的界限,造成一種嶄新的境界。
——黃裳(著名散文家,藏書家)汪曾祺的小說,什么都平平淡淡,但讀完之后你卻不能平靜,內心深處總會有一種隱隱的激動,滄海月明,藍田玉暖,不能自已。
——李陀(著名作家,理論家,評論家)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數中國作家身上沒有的好。他那種夫子氣,文士氣,率性而真切,沖淡而平和,有大學而平易,閱人閱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隨意。
——何立偉(著名作家)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說汪曾祺是個紅色年代的士大夫。
他只是在荒蕪的歲月里恢復了某個文化的傳統與趣味。在小說敘述模式上不及茅盾的恢弘,在文字的精約上也弗及廢名與張愛玲,但他找到了屬于自己也屬于眾人的恬靜洗練的世界。
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可能更接近于自己的本真,也接近于常人的本真。也緣于此,他那里流動的確是清美的意緒。
——孫郁(著名評論家,魯迅研究專家)
菰蒲深處 內容簡介
汪曾祺和沈從文一樣,是那種培養作家的作家,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在自己獨創的形式中達到藝術完美的惟一大師級中國小說家,其成就不亞于被國人津津樂道的博爾赫斯。他對白話文的貢獻是****的,文字干凈而傳神。他的小說作品“肯定是中國現代小說*足以傲世的極少數重大收獲之一”。
《菰蒲深處》是一部獻給故鄉的情歌,以汪曾祺故鄉高郵為背景。經歷風雨的老人,深情回顧故鄉,只書寫*熟悉的故鄉人和故鄉事,發掘卑微生命里的堅韌,恬淡而自足,機智而淳樸。這本“獻給家鄉”高郵的書,包括《異秉》《受戒》《大淖記事》《歲寒三友》等名篇。此次重編,仍遵循作者當初的編選原則,以高郵為背景的主要作品悉數收錄。
本書編者在汪曾祺先生自編文集的基礎上編選修訂,盡可能保留了各種文集本身的趣味;每部文集各自獨立,又具一定的系統性;可以滿足各個層面的汪曾祺先生的讀者,也具有相當大的版本價值。
菰蒲深處 目錄
小學校的鐘聲
異秉
受戒
歲寒三友
大淖記事
鑒賞家
八千歲
曇花、鶴和鬼火
故人往事
戴車匠收字紙的老人花瓶如意樓和得意樓
橋邊小說三篇
詹大胖子幽冥鐘茶干
鮑團長
黃開榜的一家
憂郁癥
仁慧
賣眼鏡的寶應人
熟藕
薛大娘
萊生小爺
釣魚巷
關老爺
合錦
百蝶圖
侯銀匠
異秉
附錄:《菰蒲深處》初版本目錄
編后記
菰蒲深處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一九二〇年生。-九三九年就讀于西南聯合大學,為沈從文先生的及門弟子。約-九四〇年開始發表散文及小說。大學時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亞?吳爾夫的影響,文字飄逸。以后備嘗艱難辛苦,作品現實感漸強,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國文學的傳統。畢業后曾做過中學教員,歷史博物館的職員。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學期刊編輯。曾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直至離休。著有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菰蒲深處》《矮紙集》,散文集《蒲橋集》《晚翠文談》《塔上隨筆》《獨坐小品》《旅食集》《逝水》等。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