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1644-1911:英文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8262
- 條形碼:9787100118262 ; 978-7-100-11826-2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1644-1911:英文本 本書特色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是作者陳兆鯤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是在e.r.a.塞利格曼等的指導下,按照西方財政學理論梳理清代財政制度的*早的著作。原書初版于1914年。全書共五章,前兩章主要說明當時中國的行政結構、區域規劃、以及稅收征收部門對收支的調整。后三章則分析了中國稅收的三個主要稅種,土地稅、鹽稅和商品稅。對于當時的歐美讀者來說,本書的價值在于梳理了中國稅收體系的事實,使西方人對非常具有迷惑性且毫無規則的厘金、鹽稅等稅收機制有了大體了解。對于現代的學者而言,其價值不僅在于按照西方學術規則、應用西方財政學理論來分析稅收制度問題,還在于它將西方財政學引入中國過程中的開創性以及對當時中外學術交流的反映。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1644-1911:英文本 內容簡介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是作者陳兆鯤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是在E.R.A.塞利格曼等的指導下,按照西方財政學理論梳理清代財政制度的*早的著作。原書初版于1914年。全書共五章,前兩章主要說明當時中國的行政結構、區域規劃、以及稅收征收部門對收支的調整。后三章則分析了中國稅收的三個主要稅種,土地稅、鹽稅和商品稅。 對于當時的歐美讀者來說,本書的價值在于梳理了中國稅收體系的事實,使西方人對非常具有迷惑性且毫無規則的厘金、鹽稅等稅收機制有了大體了解。對于現代的學者而言,其價值不僅在于按照西方學術規則、應用西方財政學理論來分析稅收制度問題,還在于它將西方財政學引入中國過程中的開創性以及對當時中外學術交流的反映。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1644-1911:英文本 目錄
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1644-1911:英文本 作者簡介
陳兆鯤(焜)(SHAO-KWAN CHEN),字希堯。1886年12月出生于中國廣東。1909年自費在康奈爾大學學習農業,第二年轉學至哥倫比亞大學。1911年獲得文學碩士,后改學經濟學。1914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為《清代中國的稅收制度(1644—1911)》The System of Taxation in China in the Tsing Dynasty,1644-1911。1914年回國,任職于財政部。1915年任職于北京鹽務署,兼任北京大學法科教員。1922年前后任職于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1941年前后,任偽國立北京大學教授。1942年發表《讀馬爾瑟斯人口論感言》,收入《北京大學論文集》。1943年發表《中國古代田賦興革論略》,收入《社會科學季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