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懷素自敘帖 本書特色
約大歷七年(772年)懷素北赴長安及洛陽,尋求進一步發展。由于他個性灑脫,草書絕妙,受到顏真卿、戴敘倫等書家、詩人及名流貴卿的激賞,紛紛贈以詩文。大歷十二年(777年),他摘錄部分贈詩和序,以狂草寫成《自敘帖》。 《自敘帖》共126行,698字。書于唐大歷十二年(777年)。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裝題記。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緩,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于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懷素自敘帖 內容簡介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本卷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其中有疾有緩,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此外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一字、一行,以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于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懷素自敘帖 作者簡介
懷素(725-785),唐代人,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后移居長沙。幼年好佛,出家為僧,并熱衷草書藝術,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