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近代史家批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58750
- 條形碼:9787301258750 ; 978-7-301-2587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史家批判 本書特色
“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代表作,影響至深理解蘭克的學說、研究近代歷史,都繞不開的經典著作影響深遠,“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作品中繞不開的一部。德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與斯特凡·約爾丹兩位教授親自撰寫了數萬字的精彩導言,講解蘭克的生平與學術。 1.“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作品中影響深遠的一部;2. 首次譯成中文,譯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專治德國史學史的著名教授孫立新;3. 德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與斯特凡·約爾丹兩位教授親自撰寫了數萬字的精彩導言,講解蘭克的生平和學術
近代史家批判 內容簡介
《近代史家批判》為“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代表作。在書中,蘭克系統批判了自圭恰爾迪尼和馬基雅維利以降歐洲諸國的史家和史著,對有關近代歷史的著作的性質和價值進行了認真細致的鑒定。在此基礎上,全面展示了運用和辨別史料、開展歷史研究的方法。
本書為三卷本“蘭克史學文選”第二部,原為《羅曼與日耳曼諸民族史(1494—1514)》副卷,但在出版后,實際上成為蘭克的著述中影響**的一部。甚至有評論家稱:“對現代歷史學家的批判所做的貢獻,是蘭克先生的工作中*杰出的部分。”無論是理解蘭克的學說,還是研究建基于他之上的西方近代歷史學的濫觴及流變,本書都是一本繞不開的名著。
“歷史的觀念譯叢”叢書主編耶爾恩·呂森教授和斯特凡·約爾丹教授為中譯本撰寫了長篇導言,系統評述蘭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為讀者了解蘭克提供了方便。
《近代史家批判》影響深遠,“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作品中繞不開的一部。德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與斯特凡·約爾丹兩位教授親自撰寫了數萬字的精彩導言,講解蘭克的生平與學術。
近代史家批判 目錄
編者導言(耶爾恩·呂森斯特凡·約爾丹)
**版前言
**部分 關于圭恰爾迪尼、比奧凱、馬里亞納、富格爾、施萊丹和喬維奧
**章 圭恰爾迪尼著《意大利史》
第二章 弗朗索瓦·比奧凱(又稱貝爾卡利烏斯)
第三章 馬里亞納
第四章 《奧地利大公世家的榮譽見證》
第五章 施萊丹
第六章 喬維奧(保盧斯·約維斯)
第二部分 關于意大利各國的歷史編纂者或這一時期的諸多事件
**章 佛羅倫薩人
第二章 威尼斯人
第三章 米蘭人
第四章 那不勒斯人和西西里人
第五章 教廷人士
第三部分 西班牙人
**章 關于西班牙用拉丁文寫作的歷史編纂者
第二章 關于西班牙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歷史編纂者
第四部分 德意志人
**章 沙德訥
第二章 皮爾克海默爾
第三章 格伯勒
第四章 科西尼烏斯
第五章 《白色國王》
第六章 關于卡爾五世時期
第五部分 法蘭西人
**章 舊風格的編年史
第二章 宮廷史家
第三章 巴雅爾和特莫勒的傳記
第四章 費勒紐夫和弗朗熱的回憶錄
第五章 一般性質的回憶錄
第六章 歷史學家
結語 關于還需要做的事情
新版(第二版)附注
附錄 關于馬基雅維利
**章 《提托·李維〈羅馬史〉前十書評注》
第二章 《戰爭藝術七書》
第三章 《君主論》
譯后記(孫立新)
近代史家批判 作者簡介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國歷史學家。他出生于一個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中產階級家庭,大學時代由神學研究轉入古典研究,師從著名古典學家、語文學家哥特弗里德·赫爾曼和克里斯蒂安·貝克,獲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處女作《羅曼與日耳曼諸民族史(1494—1514)》出版后,蘭克一舉成名,受聘為柏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后因卓越的歷史研究成就,相繼獲得柏林科學院院士、普魯士國家歷史學家、普魯士國務委員會委員、普魯士樞密顧問等榮譽職位,并受封貴族。
在長壽的一生中,蘭克治史范圍廣闊,完成了數量驚人的歷史著作,僅其在生前親手編訂的全集,就有54卷之巨。他提倡歷史研究的“客觀性”理想,首創學術專題研討班制度,對現代歷史學的發展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被公認為“近代歷史學之父”。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