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51497
- 條形碼:9787122251497 ; 978-7-122-25149-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本書特色
本書是以“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供中醫藥類專業用)為藍本,采用七字歌訣形式編著。概括了中醫診斷學所學之精要。訣后又有具體要求的內容,對歌訣所述進行充分地解釋說明,言簡意賅,便于理解記憶。本書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樂于習誦,便于記憶。適用于中醫院校學生及自學中醫者閱讀,對臨床工作者亦頗具參考價值。
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內容簡介
以精煉的歌訣形式概括中醫診斷學精要
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樂于習誦,速記不忘
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目錄
緒論/1一、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1二、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2三、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3四、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4**章望診/7**節全身望診7一、望神7二、望色10三、望形體16四、望姿態17第二節局部望診19一、望頭面19二、望五官21三、望軀體28四、望四肢29五、望二陰30六、望皮膚32第三節望排泄物34一、望痰涎34二、望嘔吐物35三、望大便36四、望小便37第四節望小兒示(食)指絡脈38一、示(食)指絡脈的三關定位38二、示(食)指絡脈的觀察方法39三、示(食)指絡脈的形色變化與意義39第五節望舌40一、舌與臟腑的關系及舌診原理40二、舌診的臨床意義42三、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44四、舌診的內容45五、舌質和舌苔的綜合診察53第二章聞診/56**節聽聲音56一、正常聲音56二、病變聲音57第二節嗅氣味63一、病體之氣63二、病室之氣65第三章問診/66**節問診的意義及方法66一、問診的意義66二、問診的方法67第二節問診的內容68第三節問現在癥72一、問寒熱72二、問汗74三、問疼痛77四、問頭身胸腹不適80五、問耳目82六、問睡眠84七、問飲食口味85八、問二便88九、問女子91十、問男子93十一、問小兒94十二、問情緒96第四章切診/99**節脈診99一、脈象形成的原理99二、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100三、脈象要素和平脈特征103四、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105五、脈象鑒別、相兼脈和真臟脈114六、診婦人脈與小兒脈120七、脈診的臨床意義及脈癥從舍122第二節按診123一、按診的方法與意義124二、按診的內容125第五章八綱辨證/129**節八綱辨證的概念與意義129一、八綱辨證的概念129二、八綱辨證的源流129第二節八綱辨證的基本內容130一、表里辨證130二、寒熱辨證132三、虛實辨證135四、陰陽辨證138第三節八綱證候間的關系142一、證候相兼143二、證候轉化145三、證候真假147第六章病因辨證/150**節外感病因辨證150一、六淫辨證150二、疫癘辨證155第二節情志內傷辨證156第三節勞傷辨證158第四節食積辨證159第五節蟲積辨證160第六節外傷辨證161第七章氣血津液辨證/163**節氣病辨證163一、氣虛證163二、氣陷證164三、氣虛不固證165四、氣脫證166五、氣滯證166六、氣逆證167七、氣閉證168第二節血病辨證169一、血虛證169二、血瘀證170三、血熱證171四、血寒證172第三節津液病辨證173一、津液虧虛證173二、津液內停證173第四節氣、血同病辨證178一、氣血兩虛證178二、氣虛血瘀證179三、氣不攝血證179四、氣隨血脫證180五、氣滯血瘀證181第八章臟腑辨證/182**節肝與膽病辨證182一、肝血虛證183二、肝陰虛證183三、肝郁氣滯證184四、肝火熾盛證185五、肝陽上亢證186六、肝風內動證187七、寒滯肝脈證191八、肝膽濕熱證191九、膽郁痰擾證192第二節心與小腸病辨證193一、心氣虛證193二、心陽虛證194三、心陽暴脫證195四、心脈痹阻證196五、心血虛證198六、心陰虛證198七、心火亢盛證199八、痰蒙心神證200九、痰火擾神證201十、瘀阻腦絡證202十一、小腸實熱證202第三節脾與胃病辨證203一、脾(胃)氣虛證204二、脾虛氣陷證204三、脾(胃)陽虛證205四、脾不統血證206五、寒濕困脾證207六、濕熱蘊脾證208七、胃陰虛證209八、寒滯胃脘證210九、胃火熾盛證211十、食滯胃脘證211十一、胃脘氣滯證212十二、胃虛停飲證213第四節肺與大腸病辨證214一、肺氣虛證214二、肺陰虛證215三、肺陽虛證216四、風寒束肺證216五、風熱犯肺證217六、燥邪傷肺證218七、寒痰阻肺證218八、肺熱熾盛證219九、痰熱壅肺證220十、大腸濕熱證220十一、腸熱腑實證221十二、腸燥津虧證222十三、大腸虛寒證223十四、蟲積腸道證224第五節腎與膀胱病辨證225一、腎精不足證225二、腎陰虛證226三、腎氣不固證227四、腎陽虛證228五、腎虛水泛證229六、腎不納氣證230七、膀胱濕熱證231第六節臟腑兼證辨證232一、心腎不交證232二、心腎陽虛證233三、心肺氣虛證234四、心脾兩虛證235五、心肝血虛證235六、脾肺氣虛證236七、肺腎陰虛證237八、肝火犯肺證238九、肝胃不和證239十、肝郁脾虛證239十一、肝腎陰虛證240十二、脾腎陽虛證241第九章其他辨證方法/243**節六經辨證243一、太陽病證243二、陽明病證246三、少陽病證248四、太陰病證249五、少陰病證250六、厥陰病證251七、六經病證的傳變252第二節衛氣營血辨證253一、衛分證253二、氣分證254三、營分證255四、血分證256五、衛氣營血的傳變257第三節三焦辨證257一、上焦病證258二、中焦病證259三、下焦病證260四、三焦病證的傳變261第四節經絡辨證261一、十二經脈病證要點261二、奇經八脈病證要點262三、十五絡脈病證要點262
展開全部
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作者簡介
李興廣,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20余年,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綜合課程教學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香港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臨床中藥學》組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屆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對中醫中藥及養生保健等方面有較深入研究,有較堅實中醫藥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國家、部局級等科研課題10余項,獲獎2項,課題負責人3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作者有9篇。主編和參編著作有30余部,其中主編有9部;副主編有12部;編委有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