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3858
- 條形碼:9787010153858 ; 978-7-01-01538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 本書特色
詞律是詞體構成的*核心因素,直接關系到詞體的破與立。明清時期,詞樂散佚。詞人若想倚聲填詞,就必須充分考察唐宋詞的用律情況,并總結、重建一套合理的創作規則。清代詞學家在承繼明人詞律成就的同時,更加深入挖掘詞律理論,構建創作規范,詞律批評理論因此而日漸興盛,爭論日漸激烈,一度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在激烈的爭論過程中,詞律批評理論日漸深刻,碩果累累,*終集大成。 由劉少坤著的《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分為緒論、清代詞律批評理論概論、清代前期的詞律批評理論、清代中期的詞律批評理論、清代后期的詞律批評理論、民國時期的詞律批評理論以及余論,系統梳理了清代詞律批判理論的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 內容簡介
詞律作為創作的規范,既有規范詞體形式的作用,又有規范詞的內容、風格的作用。明清時期,詞學家們日以孜孜地研究詞律,并由此分化出詞譜、詞調、詞樂、詞韻等幾大領域。這幾大領域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共同構筑了清代詞律批評理論的體系,詞律學日漸成為一門專業的學問。《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將詞調、詞譜、詞樂、詞韻、平仄、四聲、節奏、句法、襯字等直接關系到詞律基本特征的文獻以及詞律與詞學、創作等相互關聯的內容結合來研究,以期分析出清人詞律爭論的原因、過程與結果等。
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 目錄
引言
**章 清代詞律批評概說
**節 詞律及清代詞律批評
一、詞律及詞律批評的內涵
二、清詞中興、清代詞學的繁榮與清代詞律批評
三、清代詞律批評的分期與框架構建
第二節 清代詞律批評興盛的背景
一、明及明以前詞律學
二、清代初期學術發展的轉型
三、清初詞創作的興盛對詞律發展的要求
第三節 清代詞律批評的總體特征
一、百家爭鳴
二、大家輩出、名著接踵
三、批評載體眾多、資料豐富
四、考據性與實用性并重
第二章 清代前期詞律批評的興盛
**節 清初詞學家對明代詞律主張的批評
一、吸收明人制譜體例符號
二、肯定“小令、中調、長調”三分法
三、承襲“詞有襯字”之說
第二節 清代前期詞律批評的創獲
一、詳討詞譜體例、斟酌制譜寬嚴
二、大規模梳理詞調、考證詞調源流
三、從音律角度探討詞體本位
四、清初詞學家開始關注僻調問題
第三節 清代前期詞學家在詞韻上的貢獻
一、唐宋有無詞韻專書之爭
二、討論詩、詞、曲用韻之別
三、建構詞韻體系
四、總結唐宋詞押韻規律
第三章 萬樹《詞律》的編制與詞律主張
**節 《詞律》編纂的背景及學理基礎
一、編纂背景
二、學理基礎
第二節 《詞律》對明末清初詞律成果的批評
一、反復申詳、深入辨析,*終確立詞譜體系
二、于詞的句法、章法的建設性意見
三、審慎處理同調異名與同名異調問題
第三節 《詞律》的律學理論
一、填詞須嚴守唐-宋人格律
二、力主詞無“襯字”
三、剔除詩、曲二體
第四節 《詞律》在詞律史上的地位
一、詞譜的集大成之著
二、開詞律嚴密一路
三、開創了詞學校勘學上的“律校法”
四、《詞律》之缺憾
第四章 《欽定詞譜》的編制與詞律主張
**節 《欽定詞譜》編纂背景與學理基礎
一、編纂背景
二、學理基礎
第二節 《欽定詞譜》的體例特征
一、詞調前系調名考證
二、于句法辨析更加翔實
第三節 《欽定詞譜》的詞律理論
一、以平仄法標注圖譜
二、提出詞律學上的“正變論”
三、崇雅黜俗
第四節 《欽定詞譜》的地位
一、官修詞譜
二、樹立創作的典范
三、詞譜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四、不足
第五章 清代中期詞律批評的深化
**節 浙西詞派籠罩下的詞律特色
第二節 方成培、凌廷堪、陳澧與詞樂研究
一、乾嘉學派的成熟與詞體研究的深入
二、方成培的詞樂主張
三、凌廷堪與燕樂研究
四、陳澧對凌氏的責難及聲律成就
第三節 恢復詞體歌唱的實踐
一、“詞為樂體”認識的深入
二、《九宮大成》與詞的演唱
三、許寶善與謝元淮在唱詞實踐上的貢獻
第四節 《四庫全書總目》的詞律主張
一、定位詞體的文體位置
二、詳論前期詞譜詞韻書籍得失
三、闡揚詞律校勘
第六章 戈載《詞林正韻》的編制與詞韻學的成熟
**節 清代詞韻學發展略論
一、制作詞韻書籍熱情頗高
二、詞韻研究日漸走上自主發展道路
三、詞韻體系日漸細密
第二節 戈載詞韻理論的學理基礎
一、清代音韻學大發展
二、戈載的家學與師承
三、前期詞韻學的成果
第三節 《詞林正韻》的體例架構
一、在比斟各種韻書后確立詞韻體例
二、參合前人成果得失重建詞韻體系
三、例分十九部
第四節 戈載的詞韻主張
一、擬構唐宋詞用韻體系,指導今人創作
二、鼓吹詞韻地位
三、“博考舊詞,妄成獨斷”
四、詞韻須建立自己獨立的體系
五、學術性與實用性兼重
第五節 《詞林正韻》的詞韻史地位
一、詞韻著作之集大成
二、清代“詞律學”體系完備
三、《詞林正韻》一時風行
四、后人對戈載的批評
第七章 清代晚期詞律批評的升華
**節 晚清詞律批評升華的表現
一、“晚節漸于詞律細”
二、創作上寬嚴兩路并行
三、詞學校勘學中的“律校法”成熟
第二節 王鵬運的詞律主張
第三節 朱祖謀的詞律主張
第四節 況周頤的詞律主張
第五節 秦巘《詞系》對詞譜的總結與發展
一、秦巘對傳統詞譜的辯正
二、《詞系》在體例上的創新
三、收調數量大增
四、考證成績突出
第八章 鄭文焯的詞律威就
**節 鄭文焯的詞學活動與詞學文獻
一、鄭文焯的主要生平事跡
二、鄭文焯主要的詞學活動
三、鄭文焯的詞學文獻與新版《大鶴山入詞話》
第二節 鄭文焯的詞律主張
一、填詞須嚴守字聲
二、立足唐宋詞原貌發表議論
三、承揚“律校法”
四、“入聲字”例
五、“不在韻而在聲”
第三節 鄭文焯詞律批評的成就
一、促進詞律研究更加細密
二、打破了聲韻與格律之隔閡
三、詞律批評與詞學批評相結合
四、推進詞籍校勘學發展
五、詞樂研究成績突t出
第九章 傳統詞律研究的余響
**節 民國以來詞律研究的背景
第二節 民國以來詞律研究的新變化
一、以大學為中心普及詞律教育
二、報紙、期刊雜志成為詞律爭論的新載體
三、嚴格意義上的詞律學術論文出現
第三節 民國以來詞律批評的成就
一、開拓晚清詞律批評
二、補正明清詞律研究
三、詞樂理論研究更加系統深入
四、《白石道人歌曲》旁譜研究取得突破
余論 清代詞律批評的詞學史地位及意義
一、詞律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問漸趨成熟
二、對唐宋詞本體特質認識的深化
三、規范了清代詞人的創作
四、指導詞籍整理與校勘
參考文獻
后記
清代詞律批評理論史 作者簡介
劉少坤,男,1980年生,河北保定人,現為河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在讀博士后。2009年畢業于河北大學,師從詞曲名家劉崇德先生,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師從詞學名家孫克強先生,取得博士學位。現主要研究領域為詞曲學。曾參編劉崇德教授主編的《中國古代曲譜大全》《碎金詞譜全譯》等著作,在《文獻》《河北大學學報》《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