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十二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54721
- 條形碼:9787510454721 ; 978-7-5104-5472-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學十二講 本書特色
人類傳播是動物傳播的進化與發展,在進化期間起決定作用的是語言。在人類沒有開口說話之前,人類傳播和動物傳播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基本上也都是通過吼叫、動作或者簡單的發音來傳遞信息。那么本書開啟了系統認識人類傳播和傳播學的大門。
語言的產生揭開了人類傳播的新篇章,實現了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的飛躍,從此,人類傳播擺脫了動物傳播的狀態。當然,從人類開口說話到今天的信息社會,人類傳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本書解釋了傳播和傳播學的產生、發展的大致過程。
此書系統全面的介紹了傳播和傳播學的產生、發展以及其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影響。這其中,有傳播過程和方式的解析,有主要傳播學流派的介紹、,有傳播學在當今新時代的表現和影響等。本書注重理論的精辟,分析的透徹,是一本十分有普及價值的圖書。
傳播學十二講 內容簡介
●認識傳播學
學習傳播學有利于我們認識、開發和利用社會信息資源及社會信息交流系統,有利于我們適應新傳播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有利于我們在信息時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學會把握信息
信息爆炸的時代,傳播學能使我們客觀地認識、辨別、評價媒介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有助于我們利用媒介對信息做出**的傳播。
●學會運用媒介
在生活中學習傳播學,有利于我們學會選擇媒介并利用其為自己服務,如經營自媒體、參與社會輿論等。
傳播學十二講 目錄
**講:看似簡單卻牽連廣泛——傳播與傳播學 61. 追溯人類傳播的蹤跡 6一、 動物世界的傳播現象 6二、 如影隨形的人類傳播現象 7三、 人類傳播的演變——從口語交際到電子傳播 82. 從傳播看傳播學 10一、傳播與信息 10二、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11三、傳播學的性質及研究對象 123. 傳播學研究的演變 13一、孕育傳播學的外部條件 13二、傳播學的三大來源 14三、傳播學的發展演變 15第二講:傳播的基因,信息的載體——符號與意義 161. 人類傳播中的神秘符號 16一、符號與意義 16二、符號的分類和功能 17三、傳播過程中的意義 182.編碼和譯碼——符號互動 18一、編碼和譯碼 18二、符號互動與傳播 193. 語義與傳播——語言符號 20一、認識語言符號 20二、語言的誤用 21三、語言使用不當 224.非語言符號的妙用 23一、體態語言 23二、聽覺性非語言符號 24三、視覺性非語言符號 24四、非語言符號的作用 25第三講:交流信息、互動有方——傳播過程 261.認識傳播過程 26一、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26二、傳播過程的特點 272.傳播學研究的主要過程模式 28一、傳播過程的直線傳播模式 28二、傳播過程的循環和互動模式 293.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 30一、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 30二、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 31第四講 找到共同話題——人際傳播 321.自我思考和反思——人內傳播 32一、什么是人內傳播 33二、人內傳播的能動意識和思維活動 34三、心理活動的人內傳播 352.一對一的信息交流——人際傳播 37一、為什么要進行人際傳播 37二、人際傳播的特點及社會功能 383.人際影響與媒介效應 40一、兩級傳播 40二、創新擴散論 41第五講 一對多,自由而負責——大眾傳播 431.什么是大眾傳播 43一、什么是大眾傳播 43二、大眾傳播具有的特點 45二、大眾傳播社會“功能”說 462.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47一、大眾報刊 47二、電報、電影以及廣播 48三、電視媒介與大眾傳播 49四、新媒體與大眾傳播 49五、自媒體與大眾傳播 503.大眾傳播與輿論——沉默的螺旋 51一、諾依曼的“沉默的螺旋” 51二、構成沉默的螺旋的三個命題 52三、“沉默的螺旋”理論的特點 534.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培養理論 53一、培養理論的起源及背景 54二、培養理論中關于傳播的觀點 54三、培養理論的外圍 555.大眾傳媒與信息社會的階層分化——知溝理論 56一、知溝理論產生的背景 56二、知溝理論及其反命題 56三、知溝理論的研究及其意義 58第六講:人的延伸,通過什么傳播——理解媒介 591.媒介及媒介比較研究 592.麥克盧漢的“奇談怪論” 61一、媒介即訊息 61二、媒體:人的延伸 62三、熱冷媒介 623.斯蒂芬森的媒介游戲論 634.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 64一、什么是“議程設置” 64二、“議程設置”理論的研究 665.媒介的隱形功能:媒介環境 67一、身外世界與腦海圖景 67二、媒介環境 68第七講 人有人的用處,誰在影響傳播——媒介控制 691.媒介控制 69一、國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69二、利益群體和經濟勢力的控制 69三、廣大受眾的社會監督控制 702.媒介規范理論的演變 70一、極權主義媒介規范理論 71二、自由主義媒介規范理論 71三、社會責任規范理論理論 73四、民主參與規范理論 74五、社會主義媒介規范理論 753.大眾傳媒的把關及把關人 76一、盧因的把關人概念 76二、三種把關模式 77第八講 烏合or固執,人民的選擇——受眾分析 801.認識受眾 80一、何為烏合之眾 80二、聯合御敵的受眾 812. 集合行為——匪夷所思的受眾傳播機制 82一、認識集合行為 82二、集合行為的傳播機制 823.群體壓力與從眾 84一、為什么要從眾 84二、有趣的從眾研究 854.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85第九講 說服的藝術,態度的改變——傳播效果分析 861.傳播效果 86一、什么是傳播效果 87二、傳播效果的三個層面 872.傳播主體與傳播效果 88一、信源的可信性及休眠效果 88二、信源的知名度 89三、信源的動機 893.傳播技巧與傳播效果 90一、一面之詞or兩面之詞 90二、明說還是暗示 91三、以理服人還是以情動人 92四、先說還是后說 924.傳播效果與態度改變 93一、海德的平衡論 93二、奧斯古德和塔南鮑姆的和諧論 95三、認知不協調論 96第十講 源流、奠基及集大成者——傳播的研究者們 971.傳播學早期學術思想源流 97一、塔爾德的模仿法則 97二、西默爾:輿論的廚房 97三、杜威:大眾傳播是變革社會的工具 98四、庫利:“鏡中我” 98五、帕克:提倡社會互動論 98六、米德:“主我”與“客我” 99七、李普曼的“刻板成見” 992.傳播學的“四大先驅” 99一、拉斯韋爾:五w模式 100二、盧因:團體動力學 101三、拉扎斯菲爾德:人民的選擇 103四、霍夫蘭:態度改變 1043.傳播學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1064.經驗or批判——傳播學流派 108一、傳播學經驗學派 108二、傳播學批判學派 110第十一講 網世界,博天下——透視博客傳播 1121.博客——網絡時代的傳播新范式 112一、什么是博客 112二、博客與其他網絡傳播方式的比較 1122.博客傳播:在共同平臺展示凡人的生活 114一、博客的傳播特性 114二、博客傳播的模式 115三、博客現象的傳播學意義 1173.博客應用:虛擬公共領域的力量 119一、博客個體介入新聞傳播的方式 119二、博客的社會影響力 121三、博客應用中凸現的問題 123第十二講 微時代,大變革——輕松玩轉微傳播 1251.微傳播,微時代 125一、什么是微傳播 125二、微時代,微傳播 1252.微博:微時代的領航者 127一、什么是微博 127二、微博的傳播特點 127三、微博的分類 129四、發現微博的營銷價值 1303.微信:微時代的加速器 131一、微信的傳播特點 132二、微信營銷的模式及誤區 133參考文獻 136
展開全部
傳播學十二講 作者簡介
成振珂,文學碩士,曾在河南某高校任教,主要教授課程有傳播學、報刊編輯與策劃、媒介營銷、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學。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