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溫帶草原概述 1**節 溫帶草原溯源 1一、溫帶草原概念內涵 1二、世界溫帶草原起源 2三、中國溫帶草原的形成與發展 2第二節 溫帶草原地理分布 5一、溫帶草原分布概況 5二、歐亞大陸溫帶草原 6三、北美大陸溫帶草原 8四、南美洲溫帶草原 9第三節 中國溫帶草原的基本特征 9一、空間分布及區劃 9二、區域水熱環境特征 14三、草原類型及特點 19第四節 中國溫帶草原區社會經濟發展 27一、行政區劃 27二、產業經濟 29三、社會發展 32第二章 研究進展及研究方法 34**節 研究進展與評價思路 34一、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 34二、生態服務功能研究進展 39三、生物多樣性評價思路 42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調查 45一、植物多樣性調查 46二、野生動物多樣性調查 50三、景觀多樣性遙感調查 54四、植被高光譜及相關參數測定 58五、地面遙感測產模型構建 59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測度 60一、群落α 多樣性測度 60二、群落β 多樣性測度 61三、群落物種生態位測度 62第四節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62一、評價指標構建原則 62二、指標體系構成 63三、評估技術與方法 64附表: 草原生態系統生物野外觀測記錄表 67第三章 中國溫帶草原與荒漠生態系統多樣性 73**節 生態系統多樣性概述 73一、生態系統 73二、生態系統多樣性 76三、中國生態系統多樣性 78第二節 溫帶草原區生態系統多樣性 79一、基于系統分類法的生態系統多樣性 79二、基于群系分類法的生態系統多樣性 84三、典型植被群系空間分布特征 87第三節 森林生態系統 89一、生態系統類型 89二、空間分布特征 92三、生態系統豐富度 93四、生態系統多樣性 95第四節 草地生態系統多樣性 99一、生態系統類型 99二、生態系統分布特征 101三、典型植物群系 107第五節 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 114一、濕地生態系統概述 114二、濕地生態類型及分布 115三、濕地典型植物群系 118四、濕地動植物保護 121第六節 荒漠生態系統多樣性 127一、荒漠生態系統概述 127二、荒漠生態類型及分布 127三、荒漠植被典型群系 130第四章 高等動植物物種多樣性 136**節 野生脊椎動物多樣性 136一、野生脊椎動物基本特征 136二、野生脊椎動物種類組成 137三、野生脊椎動物地理分布 138第二節 維管束植物多樣性 145一、維管束植物概述 145二、蕨類植物 146三、裸子植物 149四、雙子葉植物 150五、單子葉植物 165第三節 高等動植物物種特有性 170一、野生脊椎動物特有性 170二、野生維管束植物特有性 176第四節 受威脅物種豐富度 178一、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178二、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植物 180第五節 外來入侵高等動植物種類 189一、外來入侵物種 189二、外來入侵動物 190三、外來入侵植物 191第五章 動植物遺傳多樣性 194**節 遺傳多樣性概述 194一、遺傳多樣性基礎 194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演化 195三、遺傳多樣性的研究意義 197第二節 農作物遺傳多樣性 198一、農作物種質資源 198二、典型農作物類群 199三、重要經濟作物類群 202第三節 飼用植物遺傳多樣性 207一、飼用植物遺傳資源 207二、飼用植物類群及特性 209三、飼用植物遺傳資源利用 211第四節 園藝作物遺傳多樣性 212一、野生蔬菜植物 212二、野生花卉植物 222三、草坪地被植物 226第五節 藥用植物遺傳多樣性 229一、野生藥用植物編目 229二、野生藥用植物分布 237三、重點保護類野生藥用植物 238第六節 畜禽遺傳多樣性 238一、畜禽遺傳多樣性現狀 238二、地方特有畜禽遺傳資源 240三、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242第六章 溫帶草原與荒漠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 245**節 草地沙化植物群落演替 245一、草地沙化標準 245二、群落退化演替特征 246三、優勢種群生態位變化 250四、物種多樣性演變動態 254五、土壤動物多樣性環境響應 256第二節 草地退化生態風險演變動態 261一、草地退化現實表現 261二、地面高光譜模型構建 262三、草地生產力空間格局分析 266四、草地退化生態風險評價 270第三節 生態系統時空動態變化 277一、生態系統結構組成 277二、生態系統演變動態 278三、生態系統類型轉換特征 279四、生態系統空間變化特征 283第四節 生態系統功能動態變化 289一、涵養水源能力動態變化 290二、固持土壤能力動態變化 297三、生物固碳能力動態變化 301第七章 溫帶草原與荒漠可持續保護與管理對策 305**節 保護成就及經驗教訓 305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 305二、生態環境問題 318三、潛在壓力 323四、當前面臨的挑戰 326第二節 優先保護重點及空缺分析 330一、需要保護的重點對象 330二、現有保護措施的保護程度分析 332三、保護空缺分析 334四、優先重點對象名單 340第三節 保護戰略與技術對策 344一、可持續保護與發展戰略 344二、結構優化與技術集成創新 348三、環境監管制度與機制建設 351四、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353參考文獻 355中國溫帶草原與荒漠維管植物名錄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