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齊家華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48627
- 條形碼:9787226048627 ; 978-7-226-0486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齊家華夏說 本書特色
易華所著的《齊家華夏說》通過對齊家文化的地理分布、青銅器、玉器、陶器、墓葬等的考證與分析,表明齊家文化并非學術界一直認為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而是中國*早的青銅時代文化。齊家文化不僅是華夏文明之源,而且是中國或東亞進入青銅時代世界體系的標志。
齊家華夏說 內容簡介
《齊家華夏說》首先回顧了齊家文化發現研究史,正本清源說明了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與華夏文明密切相關。然后對齊家與二里頭文化進行了系統比較,從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卜骨、玉器和墓葬等方面論證齊家與二里頭文化的同質性,發現二里頭與齊家文化時空接近,性質又大同小異,提出如下推論: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齊家文化就是早期夏文化;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商文化,齊家文化也可能是夏文化。通過齊家文化地理研究發現齊家文化分布在三大高原結合部或過渡地帶,有山有水有草地,宜農宜牧;正好也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區,生態多樣性為孕育或接受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條件。齊家文化分布于東亞季風尾閭地帶,夏季降雨與融雪重疊容易造成洪水,為傳說中的大禹治水提供了依據。《禹貢》大禹治水積石山、合黎山、鳥鼠山、西河、黑水或弱水均位于齊家文化分布區。從文化與交通地理來看,齊家文化分布在中西文化結合部或絲綢之路要沖,正是游牧與農耕的交匯區;既是東亞文化重要的一環,亦是中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青銅器研究追溯了齊家文化中亞共性,紅銅、砷銅或青銅冶煉技術均來源于中亞或西亞。通過玉器研究論述了齊家文化的東亞特性,琮、璧、玉刀、玉戈、璋、圭、璜表明齊家玉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齊家陶器大體繼承了馬家窯文化陶器傳統,無鼎少鬲,以雙耳陶器為特色。陶盉又稱雞彝,被認為是夏文化的標志。齊家文化不僅有二里頭風格的款足益,亦有齊家獨特的平底壺形益,還有特型盉。齊家文化時代洞室墓、男女合葬和火葬開始流行,墓葬形式明顯多樣化;繼承了東亞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傳統,又引進了中亞甚至西亞和東歐的墓葬型式,集歐亞墓葬文化之大成。 齊家文化墓葬的多樣性不僅反映了其人群社會文化的復雜性,亦標志著東亞墓葬的革命性變化。探討齊家文化洞室墓、火葬和男女合葬墓的來龍去脈及其社會文化意義,發現與歷史記述的夏代社會狀況若合符節。 大體而言齊家文化繼承了東亞定居農業文化傳統,也吸收了中亞青銅游牧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復合文化,開創了東亞文化與歷史新時代。*后,從元昊西夏、赫連勃勃大夏、周代“有夏”追溯了夏崇拜的源流,鞏固了齊家文化是華夏文明的論斷。夏是新石器時代或傳說時代到歷史時代的過渡期,也是游牧與農耕文化激烈碰撞與融合時期。西北地區是農業文化與草原文化的接合部,形成了獨特多元的齊家文化,與夏代紀年相當,是東西民族與文化交流的結果。齊家文化與羌有關,既是周秦文化之源,也是夏文化。如果真有夏民族,有可能形成于黃河上游大夏河地區;夏末商初四分五裂,部分演變成了漢族,其他變成了羌、匈奴、黨項、鮮卑等民族。夏、大夏、西夏并非前后相繼,但藕斷絲連數千年,均與夏崇拜有關。
齊家華夏說 目錄
前言 正本清源說齊家
**章 從齊家到二里頭
第二章 黑水西河惟雍州
第三章 銅蹤夏跡見齊家
第四章 琮璧刀戈圭璋璜
第五章 鼎鬲之外有罐盉
第六章 齊家墓葬與社會
第七章 西夏、大夏與夏
后記 走讀齊家覓華夏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