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嶺谷-中國地理百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2078
- 條形碼:9787510082078 ; 978-7-5100-8207-8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粵東嶺谷-中國地理百科 本書特色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出數百個地理單元,并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粵東嶺谷》即以中國嶺南“客家之都”——廣東梅州為中心,輻射至河源、揭陽、汕尾的區域,向讀者展示了粵東北一帶由蓮花山、鳳凰山和羅浮山等一系列山地所構成的自然地貌,并呈現了受其所限而衍生發育出來的地壘狀山塊、斷陷谷地、串珠狀沿河谷地和眾多夾雜其中、面積較小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同時,書中還有針對“山地性”生物群落和自然保護區,以及當地人因地制宜、利用山區豐富的礦石和林木資源發展出來的山地經濟的介紹。梅州作為歷史上客家民系繁衍、聚居及*終形成地,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祖籍地及精神家園,有關這里的客家民族遷徙歷史、宗族觀念、代表性建筑、特色菜肴、傳統祭祀儀式及中原遺留風俗在書中都有著精彩的呈現。
粵東嶺谷-中國地理百科 內容簡介
·中國首套規模達到數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范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認識上的行政區劃的界線,本分冊是依據粵東平行山谷地貌和客家文化特征進行區域范圍劃分的。
·介紹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區對古老珍稀植被的保育狀況。
·展示當地人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經典山地經濟模式。
·多方面呈現客家歷史文化:圍龍屋、客家宗祠、僑鄉古鎮、半山客、釀豆腐及腌面等客家菜肴……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提供對每一分冊的書評(可交叉評論),每條20~1000字,盡量從讀者角度出發。
粵東嶺谷-中國地理百科 目錄
前言區域地貌示意圖 1嶺東山地 2一 自然地理南嶺山地亞區 9 / 粵東低山丘陵區 9 / 羅浮山—項山甑山地東北段 11 / 七目嶂山地 11 /梅蕉平山地 12 / 鐵山嶂山地 12 / 梅江谷地 13 / 梅縣盆地 13 / 粵東變質巖構造帶 14 /梅縣山字型構造 15 / 蓮花山斷裂帶 16 / 粵東巖漿裂陷帶 16 / 蓮花山脈 17 / 鳳凰山脈 18 /陰那山 18 / 梅江水系 19 / 松源河 19 / 程江 22 / 南亞熱帶—中亞熱帶氣候 22 /多雨區·雨影區 22 / 紅壤·赤紅壤 23 / 黃沙嶂 24 / 明山嶂 25 / 笠麻頂 25 / 王壽山 25 /九龍嶂 26 / 龍牙巖 27 / 松口盆地 27 / 隆文河 28 / 陽天嶂 28 / 獅子巖 29 / 和山巖 29 /興寧盆地 30 / 寧江 30 / 渡田河 31 / 羅崗河 31 / 湯湖溫泉 32 / 西巖山 32 / 雞髻山 33 /帽山 33 / 雙髻峰 34 / 湖寮盆地 34 / 汀江下游 35 / 梅潭河(大埔段) 36 / 銀溪 36 /銅鼓嶂 37 / 釋迦崠 37 / 鴻圖嶂 38 / 韓山 38 / 龍鯨河峽谷 38 / 龍歸瀑布 39 / 揭嶺飛泉 40 /北河 40 / 產溪河 40 / 大勝溪 41 / 湯坑溫泉 41 / 大北山區 42 / 河婆盆地 42 /金和—棉湖平原區 42 / 黃滿磜瀑布群 43 / 上龍潭瀑布 44 / 榕江南河中上游 44 / 橫江河 44 /五經富溫泉 45 / 烏凸山 45 / 火山嶂 46 / 觀天嶂 46 / 黃布寨瀑布 47 / 旱崆地下河 47 /螺河中上游 47 / 上護溫泉 49 / 玳瑁山 49 / 石馬髻 49 / 天堂崠 50 / 洋塘山 50 /長布盆地 51 / 水寨平原 51 / 五華河谷 52 / 琴江(五華段) 52 / 五華河 53 / 蕉州河 53 /湯湖熱礦泥 54 / 益塘水庫 54 / 野豬嶂 55 / 金石嶂 55 / 大帽山 55 / 霍山 59 /東江(龍川段) 59 / 青山湖 60 / 九龍灣 61 / 梅子坑泉水 61 / 鐵場河·鶴市河 61 /風吹蝴蝶 62 / 五花嶂 62 / 合水—大壩低山區 63 / 李田巖 64 / 浰江 64 / 魚潭江 65 /熱水溫泉 65 / 鐵山嶂 65 / 五指石 66 / 南臺山 67 / 鳳石谷 67 / 仁差盆地 68 / 長田盆地 68 /差干河 69 / 柚樹河 69 / 熱柘溫泉 72 / 金山筆 72 / 大峰嶂 73 / 天馬屻 73 / 齋巖 74 /旱坑峽谷 74 / 廣福河谷地 75 / 蕉嶺谷地 75 / 高思河谷地 76 / 石窟河蕉嶺段 77 /南磜河 77 / 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81 / 黃石坳自然保護區 81 / 楓樹壩自然保護區 82 /龍文—黃田自然保護區 82 /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83 / 鐵山渡田河自然保護區 84 /長潭自然保護區 84 / 豐溪自然保護區 85 / 陰那山自然保護區 86 / 大北山森林公園 87 /翠山竹海 87 / 南萬紅錐林 87 / 雞公山桫欏群落 90 / 藍果樹 90 / 秀麗錐 91 / 任豆 91 /傘花木 91 / 白桂木 92 / 伯樂樹 92 / 三尖杉 93 / 山烏桕 93 / 半楓荷 93 / 野茶樹 94 /大頭茶 94 / 蘇鐵蕨 95 / 星毛冠蓋藤 96 / 廣金錢草 96 / 溪黃草 97 / 陸河花鰻鱺保護區 97 /云豹 98 / 熊猴 98 / 蘇門羚 99 / 大靈貓 99 / 水鹿 100 / 黃腹角雉 100 / 白頸長尾雉 101 /白鷴 101 / 鴛鴦 102 / 虎紋蛙 103 / 唐魚種群 103二 經濟地理原始農業 107 / 陶瓷業 107 / 興寧土布業 108 / “食山自足” 109 / 公堂田 109 / 山坑田 109 /坪山千畝梯田 112 / 棉湖打鐵街 113 / 水車窯 113 / “石匠之鄉” 114 / “水客” 114 /竹木貿易 115 / 長布清明圩 116 / “無興不成市” 116 / 梅縣機場 117 / 松源明清古橋群 117 /霞嵐釩鈦磁鐵礦 118 / 白石嶂鉬礦 118 / 玉水硫銅礦 119 / 興梅煤田 119 / 揭西稀土礦 119 /合水水庫 120 / 竹編 120 / 高陂陶瓷 120 / 黃蜂窩茶山 121 / 清涼山茶 122 / 大埔苦丁茶 122 /油茶 122 / 雙華板栗 123 / 梅州金柚 123 / 平遠臍橙 124 / 五華禾梨 124 / 龍田龍眼 125 /華城細核荔枝 125 / 陸河青梅 125 / 上護菠蘿 126 / 上坪金柑 126 / 和平獼猴桃 126 /和平白果 127 / 四都柿餅 127 / 梅菜干 127 / 白渡牛肉干 128 / 興寧蓼花 128 /松源麥芽糖 128 / 長樂燒酒 129三 歷史地理越人 133 / 畬民 133 / “和輯百越” 134 / 客民北徙而來 134 / 聚族而居 135 / 龍川置縣 136 /“流人營” 136 / “八千子弟走勤王” 137 / “起于嘉應,滅于嘉應” 137 / 三河壩戰役 138 /梅絹食邑 138 / 梅州 139 / 興寧 139 / 坑子里遺址 140 / 子頂山商周遺址 141 /屋背嶺遺址 141 / 長樂臺遺址 141 / 三河壩古城遺址 142 / 新圩編鐘 142 / 興寧潮州會館 144 /丘逢甲故居 144 / 建橋圍 145 / 松口古鎮 146 / 茶陽古鎮 147 / 仁居古鎮 147 / 僑鄉村 148 /茶山古村落 148 / 興井古村落 149四 文化地理半山客 153 / 客家婦女 153 / 鳳坪畬村 154 / 客家宗祠 155 / 客家圍龍屋 156 / 南華又廬 156 /花萼樓 157 / 善述圍 158 / 棉湖郭氏大樓 158 / 草鞋·木屐 159 / 客家頭帕 162 /粵東客家菜 162 / 客家釀豆腐 163 / 梅州腌面 163 / 田心魚生 163 / 陸河坑螺 164 /客家擂茶 164 / 客家粄 165 / 仙人粄 165 / 圓墳 166 / “轉外家” 166 / 崇文尚武 167 /保密“胞衣” 168 / 祖先崇拜 168 / 敬祀“伯公” 169 / 靈光寺 169 / 千佛塔 170 /佗城正相塔 170 / 英烈廟 171 / 三山祖廟 171 / 梅州學宮 172 / 長樂學宮 173 / 石旗桿 173 /風水林 175 / 上燈 176 / 廣東漢劇 177 / 漢調音樂 177 / 梅州客家山歌 178 / 蕉嶺竹板歌 179 /天穿節 179 / 山村姐妹節 180 / 太陽生日 180 / 埔寨燒火龍 180 / 埔寨紙花 181 /五華竹馬 181 / 花環龍舞 184 / 平遠船燈舞 184 / 程旼 185 / 祝枝山 185 / 羅芳伯 186 /丁日昌 186 / 黃遵憲 187 / 張弼士 188 / 鄒魯 188 / 葉劍英 189 / 李金發 190 / 李惠堂 190 /林風眠 191
展開全部
粵東嶺谷-中國地理百科 相關資料
a
家里孩子上高中了,平時對地理比較感興趣,中國國家地理、華夏遺產等雜志訂了一堆,最近突然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家鄉,可能小地方,所以雜志上都不會去關注,我試著找了一些地方志給他看,他又嫌枯燥,于是只好上網找,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書,竟然真的專門講到了我生活的地方,還很詳細,買來給孩子看,他也覺得不錯,對自己的家鄉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書是一個系列的,全國各地都會涉及,買來給孩子讀一下,就當作科普。
b
乍看之下,粵東這個地方好像并無特別之處,但如果有接觸過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故事,就一定會對這個被稱為“世界客都”的地方有所了解。《粵東嶺谷》這本書講的就是廣東東北、南嶺山地東部的地方,主要為梅州,還有河源、揭陽部分,在這里生活的人98%都屬于客家民系。圖書以數百幅精彩的圖片,圖文結合地展示了這一地方的自然和人文,既講到了那里的低山丘陵地貌、梅江水系、多雨氣候、分布廣泛的自然保護區,也提到當地的山坑田、梯田及柚子、臍橙、菠蘿、龍眼等豐富的亞熱帶水果種類,更少不了的是講解客家人的歷史由來、分布及生活習俗,介紹了當地富有特色的客家宗祠、客家圍龍屋等客家文化建筑,以及客家釀豆腐、客家擂茶、客家粄等客家美食。
即使沒有到過那里,你也能對那一方水土有一個具體的認識。這也正是這本書的目的吧,令每一個初接觸這個地區的人,都能在書中迅速找到它的特點,它的氣質,它之所以成為它的原因。
c
出生于潮汕平原的我,真的很少親眼見過大山大河。沒想到廣東居然也有如此一種崇山峻嶺的美!讀畢《粵東嶺谷》,忍不住想說幾句:書名太沒吸引力了,就像一個范爺級別的美女,名字叫翠花,一個徐長卿、白子畫般的人物,起名叫旺財。明明內容真的很有料,彩圖文字都亮眼,結果全被這個書名遮蓋了。單看封面,誰能看出這里就是著名的“世界客都”所在地?反正臣妾真的做不到。
d
廣東長久以來以蠻夷之地、歷史文化薄弱而為人詬病,身為客家人的我每每聽到這些話,都只是呵呵笑過就算了。其實,外地人很少有深入了解我們廣東的,尤其是我們的客家文化,在全國來說,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曾經看過的一本科普人文書,叫《粵東嶺谷》,里面的“歷史地理”似乎就是為我們廣東正名。這本書囊括的信息很多,值得細細咀嚼。它是從地理角度寫歷史的種族、客家民系、重大歷史事件(如文天祥抗元勤王、三河壩戰役)、歷史名城、歷史遺址、名人故居、歷史古鎮古村等多方面,其中重點介紹客家人在這一區域的歷史活動。怎么說呢?就算我是土生土長的客家本地人,看到書里面說到的祖先歷史,還真是不得不佩服。原來我身上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性格表現,都可以從里面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根源,有點集體無意識的感覺,呵呵!以后誰還敢說廣東是文化沙漠,說這話的人其實只看到了我們廣東銀的銀子,卻不知道我們其實也有特色文化。也難怪,太有錢容易遮住其他光芒啊!必須聲明,我只是一個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土豪,別扔我板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