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與散文 本書特色
數十位《散文》作者講述與《散文》相識相知的故事,追憶自己的散文創作之路,敘說他們眼中的《散文》,細數與《散文》相伴數十年的情與緣。
我與散文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幸有《散文》伴十年 ; 有句話, 每一次都給我鼓舞 ; 散文之心 ; 我和散文, 這十年 ; 何為《散文》 ; 我看《散文》 ; 嗓音等。
我與散文 目錄
幸有《散文》伴十年
有句話,每一次都給我鼓舞
散文之心
我和散文,這十年
何為《散文》
我看《散文》
嗓音
我與《散文》
殿堂里的日常生活
偶然
我產卵
我與《散文》
一個人和《散文》
我與《散文》十五年
我與《散文》
文字落在哪里,就像花開在哪里
我與《散文》
純粹的,本真的
《散文》的天津味道
后記:多余的笑話
我與散文 節選
《我與散文》: 前幾天,把大學畢業時寄存在親戚家的八箱書從烏魯木齊運到了伊犁。當時也不知道,這一存就是七八年。而不覺間,我來新疆也已經十一年了。去年,進疆十周年時,我寫完散文集《西出陽關》后曾梳理過十年來在新疆生活的一些關鍵詞,其中就有散文和《散文》。 前一個散文,是我現在主要寫作的文體。后一個《散文》,是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在看的雜志! ∫彩窃谶@八箱書里,有一箱是青少年時的摘抄本和初到新疆在圖書館借閱時復印留存的資料。在理書時,忍不住先翻起了摘抄本,主要是2003年和2004年閱讀時的摘抄記錄,大約因為多年未曾翻動,硬面抄本子還是完好的。隨手一頁頁翻開去,真是想不到我那時會有這樣的精力和耐力一頁頁地抄下去,兩年抄了三本。要知道,那兩年,正是我經歷兩次高考的年頭! 恼局芯谷话l現抄于2003年的兩篇文章,落款是摘自《散文》雜志,十二年過去,我已經忘記當初是怎么接觸《散文》的了,肯定不是從其他文摘類雜志上轉抄來的。聯想起當時班里讀報讀刊的氛圍很不錯,同學間互相交換訂閱的雜志,猜想大概是有同學訂閱了《散文》,我交換著來看的,見有喜歡的短章,就抄了下來。后來終于因為高考的壓力,報刊都丟在一邊不再讀了。細看我的那三本摘抄時間,基本都是兩年高三時抄錄的。到新疆上學時,大概覺得這些抄錄的文章價值很大,就隨身帶到了烏魯木齊。 到了新疆,重新接觸《散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陳所巨先生。那年。我十九歲.一個人跑到離家萬里的陌生之地,正做著文學的夢,而家鄉的作家陳所巨正是我就近模仿的對象。初到學校,每天都泡在圖書館,經常在一樓的期刊閱覽室讀一兩個小時的文學雜志,再到三樓去借書。《散文》也是在這時候重新進入我的視野。從一本圖書館存檔的《散文》合訂本中偶然看到了陳所巨先生的大作,于是就將整本合訂本(共六期)借回去看。除了陳先生的文章外,其他的文章也一篇篇地認真拜讀,從此就迷上了《散文》里的散文,它的風格、遣詞、立意,甚至裝幀、設計,都是我所喜歡的。那是2004年10月、11月的事! ≈链耍看卧谄诳営[室總是先找找看有無*新的《散文》,時常遇到喜歡的文章,就隨手抄在本子上。等到2005年第四期時,又看到了陳所巨先生的文章《莊子的草帽。》,正準備像往常一樣抄存時,隨口問了下圖書館管理員是否可以復印,沒想到很方便,只是價格比復印店稍貴而已,于是復印《散文》里的佳作自此開始,近四年下來,共復印了兩三公分厚,這些現在都和從烏魯木齊運回的書一起存在我的書架上!
我與散文 作者簡介
以《散文》復刻版為契機,向期刊多年的作者約稿。作者包括閆文盛、趙瑜等散文作家。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