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緒論 1.1 為什么要自然通風? 1.2 自然通風調控室內空氣質量及室內溫度 1.2.1 自然通風調節室內空氣質量 1.2.2 夏季自然通風和熱舒適度 1.3 自然通風容易利用么?第2章 自然通風的基礎知識 2.1 風的特性及風對建筑的影響 2.1.1 氣候和微氣候:不同的氣候區域 2.1.2 近地面風場結構 2.1.3 城市環境中的風 2.1.4 風對建筑的影響 2.2 室內氣候 2.2.1 室內熱平衡 2.2.2 質量轉移預測 2.2.3 墻體熱傳遞的基本元素 2.3 自然通風的降溫潛能 2.3.1 概述 2.3.2 自然通風及舒適度 2.3.3 建筑與自然通風 參考文獻第3章 預測方法 3.1 經驗模型 3.1.1 預測自然通風狀態下建筑內部空氣流動速率的簡化方法 3.1.2 自然通風下建筑內空氣速度評估的簡化方法 3.2 網絡模型 3.2.1 介紹 3.2.2 自然通風物理機制的詮釋 3.2.3 通過大開口和縫隙的空氣流動 3.2.4 數學方法 3.2.5 利用實驗數據的內部模型比較 3.3 分區模型和cfd模型 3.3.1 介紹 3.3.2 分區建模 3.3.3 計算流體力學 3.4確定開口尺寸的方法 3.4.1 介紹 3.4.2 簡化的經驗方法 3.4.3 計算機網絡方法 3.4.4 比較分析 附件a 風壓系數計算的參數化模型 附件b 計算流體力學基本方程 參考文獻第4章 診斷技術 4.1 診斷技術的背景 4.2 診斷研究的目的 4.3 物理參數和監測設備 4.3.1 溫度記錄 4.3.2 通風測量 4.3.3 空氣流速測量 4.3.4 外部氣候 4.3.5 咨詢 4.4 診斷結果的解釋說明 4.5 結論 參考文獻第5章 關鍵障礙 5.1 介紹 5.1.1 建筑運行中的障礙 5.1.2 建筑設計階段的障礙 5.1.3 其他障礙 5.1.4 關于障礙的可能方法 5.2 障礙類型和可能的解決方法 5.2.1 安全性 5.2.2 噪聲 5.2.3 空氣污染 5.2.4 遮陽 5.2.5 穿堂風 5.2.6 用戶無意識和使用模式 5.2.7 建筑規范 5.2.8 控制 5.2.9 合適的設計工具的匱乏 5.2.10 對建筑的影響 5.2.11 建筑師風險的增加 5.2.12 設計的收費結構 5.3 結論 參考文獻第6章 自然通風的設計指導與技術方案 6.1 設計指導 6.1.1 場地設計 6.1.2 設計方案 6.1.3 建筑設計 6.1.4 開口設計 6.2 技術解決方案 6.2.1 傳統建筑中的自然通風技術 6.2.2 居住建筑中的自然通風 6.2.3 現代非居住建筑中的自然通風和混合通風系統 參考文獻第7章 自然通風的建筑 7.1獨戶住宅(葡萄牙波爾圖市) 7.1.1 場地特征 7.1.2 建筑的介紹 7.1.3 建筑材料 7.1.4 使用模式 7.1.5 夏季建筑的熱學性能 7.1.6 通風策略的影響 7.1.7 使用者的響應 7.1.8 結論 7.2公寓大樓(catania,意大利) 7.2.1 場地特征 7.2.2 建筑描述 7.2.3 建筑構造 7.2.4 使用模式 7.2.5 熱環境和通風策略的影響 7.2.6 結論 7.3 辦公建筑:meletltikiltd(雅典,希臘) 7.3.1 場地特征 7.3.2 建筑描述 7.3.3 建筑構造 7.3.4 使用模式 7.3.5 考慮通風后建筑性能 7.3.6 結論 7.4 pieiage住宅(louvain-la-neuve,比利時) 7.4.1 場地特征和氣候條件 7.4.2 建筑設計 7.4.3 夏季建筑的熱工性能 7.4.4 通風作為被動降溫技術的性能評價 7.4.5 紅外線熱成像 7.4.6 ailos模擬及與試驗數據的對比 7.4.7 結論 7.4.8 致謝 7.5 海洋之門(porte oceane)住宅樓(la rochelle,法國) 7.5.1 地段特征 7.5.2 戶型描述 7.5.3 建筑結構 7.5.4 夏季建筑的熱工性能 7.5.5 結論 7.6學校建筑(lyon,法國) 7.6.1 場地特征 7.6.2 建筑描述 7.6.3 建筑結構 7.6.4 熱質量 7.6.5 使用模式 7.6.6 夏季建筑的熱工性能 7.6.7 通風技術的影響 7.6.8 結論 專業詞匯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