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4243
- 條形碼:9787516154243 ; 978-7-5161-542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勞動經濟學 本書特色
蔡昉主編的《勞動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介紹勞動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人口特征分析,勞動供給,勞動需求,就業與失業,人力資本,健康與發展,收入分配等。本書強調勞動經濟學研究對象“人”的特殊性,并結合國內外經濟實踐探討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勞動經濟問題,如勞動力遷移,勞動力市場歧視,勞動標準與工會,*低工資制度,勞動力市場規制等。在吸收國內外勞動經濟學*新成果的基礎上,本書力求融理論分析于現實經濟現象之中,突出勞動經濟學的中國特色,抓住勞動市場從二元經濟到新古典經濟轉軌的特點,分析中國轉軌期間的獨特現象。
勞動經濟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勞動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人口特征分析,勞動供給,勞動需求,就業與失業,人力資本,健康與發展,收入分配等。本書強調勞動經濟學研究對象“人”的特殊性,并結合國內外經濟實踐探討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勞動經濟問題,如勞動力遷移,勞動力市場歧視,勞動標準與工會,*低工資制度,勞動力市場規制等。在吸收國內外勞動經濟學*新成果的基礎上,本書力求融理論分析于現實經濟現象之中,突出勞動經濟學的中國特色,抓住勞動市場從二元經濟到新古典經濟轉軌的特點,分析中國轉軌期間的獨特現象。
勞動經濟學 目錄
緒論 勞動經濟學及其中國特色課題 **節 為什么要學習勞動經濟學 第二節 理論基礎的共性和特殊性 第三節 勞動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科 第四節 中國特色勞動經濟問題 一 應對新古典的失業風險 二 面向未來的人力資本積累 三 中國特色的社會保護 思考題**章 人口特征分析 **節 人口特征與人口過程 一 人口數量 二 人口年齡結構 三 人口性別結構 四 人口受教育結構 五 生育 六 死亡 七 遷移 第二節 部分人口統計方法簡介 一 比例、率和比 二 隊列分析與時期分析 三 假想隊列方法 四 標準化方法 五 生命表及其應用 第三節 人口變動對勞動供給的影響 一 人口變動對勞動供給影響的作用機理 二 生育水平變動對勞動供給的宏觀影響 三 生育模式變動對家庭勞動供給的影響 四 人口年齡結構變化 五 婚姻狀況變化 六 家庭結構和居住安排變動 思考題第二章 勞動供給 **節 勞動供給導論 一 勞動供給分類 二 勞動參與率和勞動參與決策 三 工作時間的選擇 四 努力程度 五 長期勞動供給 第二節 勞動供給:基本模型 一 傳統的新古典勞動供給模型 二 擴展模型 第三節 勞動供給理論進展:家庭決策模型 一 傳統的單一決策模型(unitary model) 二 家庭集體決策模型(collective model) 第四節 勞動供給理論進展:動態勞動供給模型 思考題第三章 勞動需求 **節 對勞動力的派生需求 一 生產函數 二 邊際產品和邊際收入 三 邊際成本 四 利潤*大化 五 幾種常用的生產(成本)函數 第二節 企業的短期和長期就業決策 一 企業的短期就業決策 二 企業的長期就業決策 三 長期和短期的勞動需求曲線 四 規模效應與替代效應 第三節 勞動需求彈性 一 勞動需求的gdp彈性 二 需求自身彈性 三 替代彈性 思考題第四章 治理失業與擴大就業 **節 失業的定義、類型與特征 一 失業的定義 二 失業的類型 三 失業的特征 第二節 失業的原因 一 工作搜尋假說 二 部門調整假說 三 跨期替代假說 第三節 自然失業率 一 什么是自然失業率 二 自然失業率的測算 三 失業的構成及其政策含義 第四節 中國的就業、失業與政策 一 非農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二 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 三 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 四 失業保險制度 思考題第五章 人力資本理論 **節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 第二節 教育 一 教育決策的形成 二 教育的勞動力市場回報 三 教育水平與工資差異 四 教育回報率的估計 五 教育的信號作用 第三節 培訓 一 培訓的類型和影響 二 一般培訓和特殊培訓及其付費 思考題第六章 營養、健康與發展 **節 營養的度量 第二節 營養和健康:長期經濟發展水平的度量 第三節 營養、健康與貧困 一 營養需求 二 營養與貧困 三 如何估計營養需求彈性 第四節 營養、健康的生產率效應 一 營養與生產率關系的早期研究 二 營養和生產率關系研究的新進展 三 如何估計營養、健康的生產率效應 思考題第七章 收入分配與不平等 **節 收入的定義與形成 一 收入的定義 二 收入的類型 三 收入的分布特征 第二節 收入決定的理論解釋 一 勞動力市場供求 二 人力資本 三 補償性工資差異 四 效率工資與談判 五 壟斷與特權 第三節 收入不平等的測量 一 測量不平等的意義 二 測量不平等的方法 三 存在技能偏好型收入差距嗎 第四節 中國的收入分配 一 城鎮勞動者的收入狀況 二 城鄉收入分配及變化趨勢 三 為什么中國收入會變得更加不平等 四 存在收入分配的倒u型收入分配曲線嗎 思考題第八章 勞動力遷移 **節 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遷移 一 工業化過程中的勞動力遷移 二 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遷移 三 勞動力遷移成為市場經濟的常態 第二節 勞動力遷移理論 一 劉易斯模型 二 托達羅模型 三 推拉理論 四 成本收益分析理論 五 新遷移經濟學理論 六 遷移函數 第三節 中國的勞動力遷移 一 中國勞動力遷移的歷程 二 中國勞動力遷移的特殊動力 三 中國勞動力遷移的主要特征 四 勞動力遷移與中國經濟發展 五 “民工荒”與中國的劉易斯轉折點 思考題第九章 勞動力市場歧視 **節 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定義和類型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歧視的衡量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 一 個人偏見產生的歧視 二 先入為主的統計性歧視 三 非競爭性歧視模型 四 反饋效應產生的歧視 五 不同來源的歧視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的性別歧視 第五節 政府消除勞動力市場歧視的措施 思考題第十章 勞動力市場制度 **節 勞動力市場規制的內容 一 什么是勞動力市場規制 二 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市場:為什么會有勞動力市場規制 三 勞動力市場規制的內容 四 如何合理地規制勞動力市場 第二節 勞動標準與就業安全 一 雇員的無差異曲線 二 企業的等利潤線 三 風險水平與工資率:企業和雇員的結合 四 補償性工資與職業安全規制 第三節 工會及其對工資的影響 一 工會的概念 二 工會與工資決定 三 工會對工資率的影響理論 第四節 *低工資及其影響 一 什么是*低工資? 二 *低工資的覆蓋 三 *低工資的影響 第五節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標模式 一 規制的模式與勞動力市場結果 二 規制中的政府與市場 三 確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標模式 思考題
展開全部
勞動經濟學 作者簡介
蔡肪,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主席團成員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 。兼任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勞動經濟研究》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貧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