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部美術考古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18409
- 條形碼:9787567118409 ; 978-7-5671-184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部美術考古史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
★通過大量圖像、文獻資料的積聚、甄別、類比、分析和個案性學術關照,對數十種代表性群體、個體文物位序、流傳、變異、聚合及時代背景與制約元素等進行了有效科學分析與情景復原,建構了一部豐富、曲折的區域美術考古歷史
★作者羅宏才,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美術學院教授,曾于陜西文物考古界工作30余年,長期從事考古發掘、田野調查、文物修復、藝術品鑒定、藝術品推介等工作
★本書隸屬“西部美術考古叢書”,著名學者李學勤為叢書作序,該叢書獲上海市文化發展出版基金資助,為“十二五”出版規劃選題
中國西部的歷史條件與中原等地區不同,不僅保存著地下地上大量的美術品,而且是與境外文化交流溝通的必經通道,從而美術考古,特別是強調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的美術考古,在此有著十分廣闊的用武之地。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古代文化有其自己的起源和獨立的發展,然而其進程從來不是完全封閉的。中國古代文化與境外文化的接觸,主要的路徑便是通過西部。由此可見西部美術考古的重要性。
本書匯集羅宏才教授30余年相關西部地區美術考古調查、研究成果,針對西部美術考古發展史線延展過程中模糊性、跳躍性、復雜性等時代因素,以勾勒史線、修復殘缺、初建體系、尋找規律為研究目的,積極采用類型學、比較學、統計學、風格學、社會學等多元研究手法,并重視強化史料、圖像的豐富性、首現性以及視覺效果表達方式,通過“西部美術考古發展史述論”、“途徑與方法”、“區域與主題”、“自由與規制”、“流傳與遞變”五大部分內容,旨在實施史綱與范例、理論與實踐、前緣與趨勢、經驗與教訓等元素的相互關照與呼應中,建構我國首部區域性質美術考古史,為進一步探討、復原中國美術考古史有重要實踐與奠基意義。
其中80%資料系首*公布,如北朝造像組(件)選例剖析、大夏石馬諸種拓本的鉤沉與寫真、宋夏圭溪山無盡圖卷流變研究與已毀圯部分珍貴寺廟壁畫資料整合分析等,尤為矚目。
作者在前代學者的基礎上,注意到曾經給予中外美術考古歷史以重要影響的中國西部地區具有區域性、時段性的美術考古歷史,通過不同教育與研究學者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與勾勒爬梳,試圖從時間、空間上建構將近一百多年的中國西部美術考古歷史,具有填補區域美術考古歷史研究空*的重要意義,且有可能對于重新審視、完成更趨完整、系統的美術考古歷史提供彌補重要的參考資料。
西部美術考古史 內容簡介
本叢書獲"上海市文化發展出版基金資助",為"十二五"出版規劃選題。本書作者在前代學者的基礎上,注意到曾經給予中外美術考古歷史以重要影響的中國西部地區具有區域性、時段性的美術考古歷史,通過不同教育與研究學者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與勾勒爬梳,試圖從時間、空間上建構將近一百多年的中國西部美術考古歷史,具有填補區域美術考古歷史研究空白的重要意義,且有可能對于重新審視、完成更趨完整、系統美術考古歷史提供彌補重要的參考資料。
西部美術考古史 目錄
西部美術考古史 節選
西部美術考古史 作者簡介
羅宏才,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美術學院教授、博導,美術學博士后流動站合作導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博士論文評審專家,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文物鑒定專家評審庫專家。主要從事美術考古、文化遺產、藝術管理及藝術市場等學科方向教學與研究,策劃重要學術論壇、展覽項目30余項,主持***及省級重要課題10余項,于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探尋碑林名碑》、《中國佛道造像碑研究》、《慈恩印象》、《從中亞到長安》(主編)、《盧是藝術年譜長編》、《陜西考古會史》等*述10余部。其中《盛唐宮廷的劇場與舞臺》復原設計研究獲文化部舉辦中國第二屆舞臺美術展覽會**創作獎(與竇鵬合作);《從中亞到長安》一書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九屆**學術專*一等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