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俗語(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45450
- 條形碼:9787538745450 ; 978-7-5387-454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言.俗語(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本書特色
“漢字學習”系列立足于素質教育,根據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和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節目精心打造而成的。《漢字學習:方言?俗語》分冊精選了生活中常用的方言和俗語詞語。從選詞上,主要選取貼近百姓生活、有意義、有深入了解必要的詞,在板塊設置上,有“聽寫提示”,提示圍繞著詞語的語義展開,但又不局限于此,有關其所屬的類別、語義的形成演變、出處等等,都是提示發散思維的點;有“注音”“解釋”;有“相關知識”,主要是圍繞詞語,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包括與所選詞語內容相關的知識,字形、字音、字義相關的知識,易混易錯字詞的辨析,漢字形成的知識,涉及的詩詞、神話傳說等等。
方言.俗語(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內容簡介
★漢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都是已經死亡的文字,唯有中華民族的漢字仍延續使用,并且充滿了生命活力。
★中華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漢字的薪火相傳。國家教育部在**的《語文教育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做了這樣的解讀:語言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方言.俗語(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目錄
a腌臜 1挨風緝縫 2娭毑 2哀天叫地 3挨悶棍 3矮半截兒 4矮瓜 4礙難 4按金 5盎盂相擊 5熬心 6熬磨 6懊糟 7b八八席 7八輩子 8八下里 8巴頭探腦兒 8吧唧 9疤瘌眼兒 9粑粑 10把家 10 11壩子 11罷園 11子 12掰扯 12掰開揉碎 12劃 13白不呲咧 13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14白斬雞 14擺劃 15擺治 15韛拐子 16半彪子 16絆腳石 16半截兒入土 17半瓶醋 17半晌 18伴宿 18拌蒜 19柈子 19幫襯 19幫貼 20梆硬 20稖頭 21棒子面 21煲電話粥 22包袱底兒 22包圓兒 22爆棚 23爆魚 23杯葛 24背搭子 24背篼 24椑柿 25悖晦 25褙子 26畚斗 26畚箕 26繃場面 27繃簧 27镚子兒 28逼上梁山 28閉門羹 29壁虱 29扁食 30辮辮子 31飆車 31摽勁兒 31癟三 32蹩腳 32別價 33別嘴 33面 34冰碴兒 35病秧子 35餑餑 36菠薐菜 36埠頭 37c擦背 37擦黑兒 38拆爛污 38猜枚 39踩咕 39菜碼兒 40孱頭 40藏悶兒 41糙糧 41槽子糕 42草甸子 42插關兒 42茬口 43子 43纏磨頭 44唱白臉 44抄手 45車轱轆話 45扯臊 45吃勁 46眵目糊 46吃槍藥 47盹兒 47抽搭 47起來 48搋子 48窗欞 49窗屜子 49吹燈拔蠟 49吹法螺 50戳脊梁骨 51粢飯 51瓷實 52刺撓 52湊份子 52汆子 53攛掇 53躥火 54撮火 54撮箕 54矬子 55d搭幫 55搭茬兒 56打包票 56打喳喳 57打盹兒 57打躉兒 58打哈哈 58打愣 58打破砂鍋問到底 59打挺兒 59打牙祭 60打佯兒 60大拇哥 61大排檔 61大氣候 62大柵欄兒 62蕩子 62捯飭 63捯氣兒 63倒騰 64倒灶 64倒打一耙 65倒栽蔥 65嘚啵 66嘚瑟 66蹬腿 67戥子 67提溜 67嘀里嘟嚕 68滴里嘟嚕 68掂對 69墊補 69吊膀子 70吊兒郎當 70調侃兒 71掉槍花 71跌眼鏡 71碟機 72頂杠 72凍瘃 73兜翻 73兜嘴 73篼子 74豆汁 74逗悶子 75子 75嘟嚕 75屙痢 76e摁釘兒 76摁扣兒 77耳報神 77耳挖勺兒 78f發怵 78發嗲 79發蒙 79發苶 79發痧 80發噱 80發瘧子 81翻跟頭 81翻老賬 82枋子 82風疙瘩 83桴子 83g旮旯兒 83胳肢窩 84嘎巴兒 84嘎嘣脆 85嘎渣兒 85玍古 86尕娃 86嘎子 87牌頭 87泔腳 87趕趟兒 88趕圩 88贛語 89搞掂 89圪 90圪針 90疙里疙瘩 91胳肢 91搿犋 91硌窩兒 92硌硬 92跟趟兒 93索 93狗皮膏藥 94夠嗆 94咕嘟 95轱轆 95榾柮 96呱嗒 96呱嗒板兒 97掛幌子 97棺材瓤子 98摜紗帽 98歸里包堆 98滾雪球 99輥子 99聒噪 100裹亂 100過晌 101過逾 101h哈喇 102哈喇子 102頇實 103憨子 103寒磣 104韓信點兵 104汗褟兒 105號喪 105豪橫 106河浜 106黑不溜秋 106黑咕隆咚 107黑帖 107黑瞎子 108紅不棱登 108紅苕 109后脊梁 109厚篤篤 110呼幺喝六 110淴浴 110胡吃海塞 111囫圇 111胡謅亂扯 112胡子拉碴 112猢猻 113糊糊 113花胡哨 114花里胡哨 114花鯽魚 115滑不唧溜 115耲耙 116歡實 116緩醒 116荒貨 117慌神兒 117黃賬 118火箸 118鑊子 119j雞肋 120急茬兒 120急赤白臉 120劑子 121假慈悲 121假眉三道 122架秧子 122尖溜溜 122糨子 123交學費 123嚼蛆 124鉸刀 124酵子 125接茬兒 125揭蓋子 126解扣子 126戒箍 126褯子 127筋道 127襟章 128緊箍咒 128妗子 129京片子 130酒鱉 130酒靨 131懼內 131k開涮 132侃大山 132坷垃 132l拉饑荒 133邋遢 133砬子 134拉忽 134癩蛤蟆 135癩皮狗 135濫好人 136郎罷 136榔頭 136撈稻草 137撈飯 137撈世界 138勞金 138老白干兒 139老表 139老疙瘩 139老庚 140老鴰 140落炕 141嘮嗑 141落忍 141落子館 142肋脦 142勒掯 143肋巴骨 143棱縫兒 143愣蔥 144犁牛 144里挑外撅 145立睖 145栗暴 146連軸轉 146靚仔 147寮子 147尥蹶子 147撂荒 148撂跤 148撂挑子 149零嘴 149溜光水滑 149溜號 150溜溜湫湫 150綹子 151鎦子 151礱糠 151弄堂 152露餡兒 152m姆媽 153抹搭 153馬后炮 154螞蚱 154埋殯 155埋單 155埋汰 156饅首 156牤牛 157毛髻 157鉚勁兒 158冒炮 158沒轍 158媚氣 159嬤嬤 159n嗯哪 160拿把 160耐煩 161囡囡 161孬種 162鬧饑荒 162妮子 162膩煩 163黏米 163黏涎子 164扭搭 164o甌子 165藕煤 165p趴窩 166扒拉 166爬灰 167爬犁 167拍檔 168拍花 168拍話 169拍拖 169排揎 170排子車 170攀扯 170盤川 171盤頭閨女 171拚命 172旁岔兒 172拋梁 172跑龍套 173跑青 173跑灘匠 174炮銃 174賠情 175脾性 175騙腿兒 176破罐破摔 176q欺猛子 177起晌 177掮客 178翹棱 178悄沒聲兒 178翹辮子 179秦椒 179清湯寡水 180千刀萬剮 180秋罷 181蛐蛐兒 181焌油 182黢黑 182曲辮子 182搉蒜 183r繞脖子 183繞搭 184熱蓬蓬 184如意算盤 185孺子牛 185軟面筋 186s仨瓜倆棗 186撒村 187腮幫子 187塞狗洞 188臊眉耷眼 188臊皮 188森人 189僧多粥少 189傻狍子 190山丹丹 190晌午 191燒包 191筲箕 191潲水 192神神道道 192剩湯臘水 193實誠 193拾掇 193拾翻 194使媽 194勢派 195侍弄 195收檔 195手悶子 196壽頭 196受癥 196瘦筋筋 197書堂 197贖藥 198樹栽子 198豎蜻蜓 198刷俐 199衰仔 199摔耙子 200水門汀 200菘菜 200蒜臼子 201尿脬 201碎催 202t趿拉板兒 202塌下窟窿 203塌心 203塔灰 204抬轎子 204臺柱子 204攤黃菜 205坍臺 205攤檔 206談嘮 206湯婆子 206堂倌 207蹄髈 207天棒 208觍著臉子 208挑飭 209跳蹋 209貼譜兒 209聽壁腳 210挺床 210挺脫 210筒子樓 211土坷垃 211禿嚕 212禿瓢兒 212推搡 213屯溜子 213褪套兒 213w瓦碴兒 214帵子 214晚娘 215旺子 215煨灶貓 216偎窩子 216倭瓜 216窩里斗 217窩囊廢 217臥果兒 218捂蓋子 218x吸溜 219錫镴 219席篾兒 219細佬 220蝦兵蟹將 220香胰子 221熊瞎子 221圩場 221靴掖 222踅摸 222噱頭 223y牙祭 223眼力見兒 224仰八叉 224幺蛾子 224一塌刮子 225一剎那 225一大躉兒 226一根筋 226一撲納心 226一眨巴眼 227疑影 227陰損 228硬撅撅 228悠車 229油馓子 229擁躉 229迂磨 230圓蹄 230月窠 231z咂摸 231雜和面兒 232咋呼 232照葫蘆畫瓢 233糟踐 233锃光瓦亮 233扎猛子 234斬草除根 234棧房 235直溜 235紙筋 236紙鷂 236鉆頭覓縫 236坐福 237坐蠟 237索引 239
展開全部
方言.俗語(分冊)-漢字學習-素質教育啟蒙讀本 作者簡介
編寫組成員包括語言文字專家、教育專家和文化學者。這就使得本套圖書在知識性上,準確、豐富,在表述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這些專家學者歷時一年時間,對每個詞進行了嚴格篩選,以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為標準,對每個詞的展開解析都經過了精心打磨,充分發揮他們每個人在專業領域內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