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35324
- 條形碼:9787562535324 ; 978-7-5625-353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 本書特色
陳昆侖編寫的《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從城市層面和河涌微觀層面多尺度研究結合,關注了城市河流水體的環境變化,并將人文因素置于環境變化同等重要的位置,從不同作用者的深入探討出發,解析了更高層次的社會、經濟、政治等人文驅動因素,繼而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總結,較為全面深刻地把握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廣州城市河流水體的環境變化和人文因素動力。本書將城市河流系統作為空間載體分析了人一地關系,提出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城市內部新的人一地平衡建立的關鍵——環保基礎設施。同時,由于學科交叉選題本身的復雜性和系統性,本書在自然一人文兩個角度和宏觀一微觀兩個層面的有效結合上還有待加強。
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 內容簡介
《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從城市層面和河涌微觀層面多尺度研究結合,關注了城市河流水體的環境變化,并將人文因素置于環境變化同等重要的位置,從不同作用者的深入探討出發,解析了高層次的社會、經濟、政治等人文驅動因素,繼而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總結,較為全面深刻地把握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廣州城市河流水體的環境變化和人文因素動力。《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將城市河流系統作為空間載體分析了人一地關系,提出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城市內部新的人一地平衡建立的關鍵——環保基礎設施。同時,由于學科交叉選題本身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在自然一人文兩個角度和宏觀一微觀兩個層面的有效結合上還有待加強。
自然.空間.社會-廣州城市水體的人文地理學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外研究情況概述
1.1.2 國內研究情況概述
1.2 研究設計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方法與數據
1.3 研究框架
1.3.1 核心內容
1.3.2 技術路線
第2章 研究的理論背景
2.1 城市環境議題
2.1.1 環境議題的興起
2.1.2 城市-環境關系的理論探討
2.1.3 城市環境問題的特點
2.1.4 城市環境問題研究方法
2.1.5 城市地理學的關注
2.2 城市環境問題與人文因素
2.2.1 城市環境問題的效應
2.2.2 城市環境問題的原因
2.2.3 城市環境問題的應對
2.3 城市水環境問題與人文因素
2.3.1 城市水環境問題的解析
2.3.2 城市水環境問題與城市化
2.3.3 城市水環境問題與城市代謝
第3章 廣州水體形態演化
3.1 數據說明
3.1.1 數據來源
3.1.2 數據處理
3.1.3 精度評價
3.2 研究結果
3.2.1 水域面積變化
3.2.2 岸線長度變化
3.2.3 形狀指數變化
3.3 特點討論
3.3.1 總體特點
3.3.2 減少部分
3.3.3 增加部分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廣州水體水環境質量演化
4.1 監測點和數據
4.1.1 監測點位置
4.1.2 數據來源
4.1.3 數據說明
4.2 研究結果
4.2.1 珠江廣州段水環境質量
4.2.2 城市河涌水環境質量
4.2.3 城市湖泊水環境質量
4.3 特點分析
4.3.1 總體演化態勢
4.3.2 監測指標差異
4.3.3 空間分布差異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廣州水體環境演化中的不同行為主體解析.
5.1 不同行為主體及其角色
5.1.1 雙重角色的城市政府
5.1.2 直接作用者——企業和個人
5.1.3 關鍵的監督者——媒體
5.1.4 漸進的指引者——法規
5.1.5 力薄的保護者——民間社會
5.1.6 更高層次相關者
5.2 作用機制
第6章 廣州水體環境演化的人文因素動力及機制
6.1 人文驅動因素
6.1.1 工業化
6.1.2 城市化
6.1.3 其他因素
6.2 驅動機制
6.2.1 打破舊有平衡
6.2.2 建立新的平衡
6.3 機制總結
第7章 五眼橋涌地區案例
7.1 研究說明
7.1.1 案例區選擇
7.1.2 研究方法和資料
7.2 五眼橋涌地區河涌環境演化
7.2.1 河涌形態變化
7.2.2 河涌水環境的變化
7.3 河涌環境演化動力——人類活動變遷
7.3.1 社會生產層面的人類活動變遷
7.3.2 居民個人生活層面的人類活動變遷
7.4 五眼橋涌地區人一河關系演進解析
7.4.1 親密和諧階段(1987年以前)
7.4.2 對立隔離階段(1987-2003年)
7.4.3 重塑波動階段(2003年至今)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東濠涌地區案例
8.1 案例說明
8.2 東濠涌演變歷程
8.2.1 形態演化
8.2.2 水環境變化
8.2.3 功能變遷
8.3 主要作用主體
8.3.1 吹府主導
8.3.2 民眾參與
8.4 作用機制
8.4.1 舊有平衡
8.4.2 打破舊平衡
8.4.3 建立新平衡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結論與討論
9.1 本書主要結論
9.2 本書主要成果
9.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