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上海俗語圖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17952
- 條形碼:9787567117952 ; 978-7-5671-179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俗語圖說 本書特色
《上海俗語圖說》匯集了民國時期*喜聞樂見的上海話俗語文章241篇,插圖多達241幅。采用“一條俗語,一段故事,一幅漫畫”的形式,篇中俗語具生動故事情節,有的有典故可尋;漫畫夸張形象地展示俗語內涵。內容生動有趣,雅俗共賞,展現了當時上海的風土人情和上海民眾的人生百態。 本次重新整理出版,完全按照當時文章刊發順序編排,對早期版本不實之處進行了更正說明,除對明顯錯字做了更正外,盡*大限度地再現文章的原來的語言文法及時代歷史風貌,不僅有助于真實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與語言文字的變遷,而且對于語言、民俗、文化、社會等各界的研究兼具一定的文史價值。同時新版增加了上海話俗語篇目索引,更加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此為“上海話俗語系列”之一,該系列共包括五部作品:《上海俗語圖說》《上海俗語圖說續集》《洋涇浜圖說》《上海話俗語新編》《海派俗語圖解》。
上海俗語圖說 內容簡介
匯集了民國時期*喜聞樂見的上海話俗語文章241篇,插圖多達241幅。采用“一條俗語,一段故事,一幅漫畫”的形式,篇中俗語具生動故事情節,有的有典故可尋;漫畫夸張形象地展示俗語內涵。內容生動有趣,雅俗共賞,展現了當時上海的風土人情和上海民眾的人生百態。本次重新整理出版,完全按照當時文章刊發順序編排,對早期版本不實之處進行了更正說明,除對明顯錯字做了更正外,盡*大限度地再現文章的原來的語言文法及時代歷史風貌,不僅有助于真實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與語言文字的變遷,而且對于語言、民俗、文化、社會等各界的研究兼具一定的文史價值。同時新版增加了上海話俗語篇目索引,更加適合廣大讀者閱讀。此為“上海話俗語系列”之一,該系列共包括五部作品:《上海俗語圖說》《上海俗語圖說續集》《洋涇浜圖說》《上海話俗語新編》《海派俗語圖解》。
上海俗語圖說 目錄
一 那摩溫
二 白螞蟻
三 走腳路
四 洋盤
五 點大蠟燭
六 腳碰腳
七 陸稿薦
八 放白鴿
九 爛香蕉
一o 花瓶
一一 大人物
一二 無線電
一三 斬咸肉
一四 桂花
一五 剝豬玀
一六 開房間
一七 小先生
一八 么二
一九 長三
二o 十三點
二一 明星
二二 解板
二三 開方子
二四 白板對煞
二五 皇后
二六 拆姘頭
二七 燕子窠
二八 a揩油
二九 拖車
三0 小皮夾子
三一 兩頭大
三二 吹牛皮
……
上海俗語圖說 作者簡介
汪仲賢(1888—1937),近代上海俗語研究大家,出版有《上海俗語圖說》《上海俗語圖說續集》。汪仲賢原名汪效曾,又名優游,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作家。早年在上海民立中學讀書,后求學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后棄海軍而演文明戲。1905年起先后組織業余新劇團體文友會、開明演劇會等,飾角登臺,清末民初活躍在上海劇壇。辛亥革命時期參加職業新劇團體。1910年底,參加由任天知發起,聚集歐陽予倩、陳大悲等優秀戲劇人才的,我國第一個職業性的新劇團“進化團”,演出所謂“天知派新劇”,創造了中國現代話劇早期的創作與演出模式。“五四”時期與茅盾等組織成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話劇團體“民眾戲劇社”,并出版《戲劇》月刊,還積極從事新型小報的編輯和撰述。有影響的作品如《我的俳優生活》《倒灶室筆談》《惱人春色》等。 錢乃榮,上海人,1945年出生。著名語言學家,滬語研究專家,從事漢語語言學、方言學和海派文化研究。上海大學教授,曾任上海大學中文系主任、上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語言學會副會長等。現任上海詩詞學會理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語言學方面的學術成果載于中國語言學會編寫的《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專著有《當代吳語研究》《上海語言發展史》《現代漢語研究論稿》《上海方言》《上海話大詞典》《西方傳教士上海方言著作研究》等,開發制成“上海話輸入法”。 黃曉彥,上海大學出版社編輯,策劃編輯出版了《自學上海話》《新上海人學說上海話》《小學生學說上海話》《上海話童謠》以及“上海話俗語系列”等十多部“上海方言”題材圖書。編撰有《上海旅游經典》《TheEasyGuidetoEnjoyingShanghai》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