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85873
- 條形碼:9787561485873 ; 978-7-5614-858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 本書特色
曹順慶主編的這本《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為文學、文化理論相關學術論文集,重點討論文學理論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流變問題,分為“比較文學前沿問題”“外國文論中國化”“符號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道路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論及其本土化研究”六大部分,收錄論文40余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 內容簡介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為文學、文化理論相關學術論文集,重點討論文學理論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流變問題,分為“比較文學前沿問題”“外國文論中國化”“符號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道路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論及其本土化研究”六大部分,收錄論文40余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 目錄
中外茅盾研究的比較
英語世界的巴金研究對中國巴金研究的啟示
可比性與“他國化”視野中的翻譯文學
聚焦“以中釋中”:自立本土文論話語體系——兼談黃維梁立足本土文論資源研究個案
從主流白人文學生態批評走向少數族裔文學生態批評
儀式抵抗: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麥克尤恩早期創作
從《!房磦饔洈⑹隼Ь臣鞍愄氐臄⑹律矸堇碚
跨越時空的文學因緣:羅杰·弗萊的中國古典藝術研究與英國現代主義文學
論中外電影特效技術與形象思維的相呈之美
諾貝爾文學獎與比較文學——兼談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的三個理論錯誤
英語世界的中國新聞學研究
外國文論中國化
以我為主,批判改造,融化吸收——關于西方文論中國化的思考
中西思想交匯中的現代中國文論“境界”說
接受與共生:20世紀以來西方文論在中國發展歷程的反思
批判與超越:略談國內馬爾庫塞理論研究——對觀西方文論中國化問題
精神之為世界與歷史——中國語境中的詮釋與實踐
符號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任何理解都是一種解釋
認知敘述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鈴術禪學的兩漸:一場書寫策略下的詩性接受
小說同旋跨層內在悖論——廣義敘述學一個問題的商榷
論品牌“三位一體”的符號結構與動態位移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道路研究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優勢資本向文化魅力的轉化:原創性文藝作品中多民族文化的凝聚
知識經濟時代的文化生產與文化認同
在比較視野中定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道路”
返本開新: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中國道路”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
中蘇文藝理論中的“民族形式”辨析
“中國經驗”與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
反鮑德里亞: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政治經濟學——道格拉斯·凱爾納媒介文化思想的一種解讀
論中國當代美學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接受
再談“民族形式”論爭中的“新”與“舊”、“歐”與“中”
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論及其本土化研究
論馬爾科維奇馬克思主義意義理論的美學闡釋
中國語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闡釋與思考——國外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中國現代化的有機結合
盧卡奇文論在中國的旅行圖譜
穆卡若夫斯基在中國
取熔中外,自鑄偉辭:當代語境下的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當代外國文論及其跨文化旅行”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全國“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會”年會會議綜述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9輯 節選
一、“以中釋中”是本土文論登臨世界殿堂的希望 “以中釋中”這個詞套用“以中融西”、“以西釋中”以及“以西代中”而來!耙灾腥谖鳌钡葞讉詞的原創出處不詳,筆者*早是從曹順慶的論文《中國文學理論的世紀轉折與建構》中看到的,只是文中尚未直接出現“以中釋中”這個詞。但文中在對“以中融西”這一命題的踐行者王國維與他的《人間詞話》、錢鐘書與他的《管錐編》等表達心儀的同時,又提出對于“以西釋中”、“以西代中”等命題的質疑乃至否定,又以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朱光潛的《悲劇心理學》等為例展開了分析論證。盡管文中沒有出現“以中釋中”這個詞或命題,但字里行間顯然不能排除這樣一種潛意識,即“以中釋中”的理念。直白一點說,這一命題的含義就是:無論是建構本土文論話語還是研究中國文學作品,都應該以中國自身的文化語境去釋讀中國自身的諸多文論命題以及文學問題。一切“以西釋中”甚或“以西代中”的研究方法與思路都凸顯蹈空襲虛、不著邊際之弊,不可取,即便“以中融西”,較之“以中釋中”,也存在一定的偏頗。目標正前方就是用中國的話說中國的事,這個“話”就是中國傳統文論積累的話語經典,這個“事”就是自立本土文論話語體系的事和中國文學的事。至于“以西釋中”以及“以西代中”的極端學術思路,就需要加以警惕了。 就建構本土文論話語權而言,“以中釋中”是讓筆者感到比較溫暖的一個命顥!耙灾嗅屩小本鸵馕吨环N回歸、一種自立、一種自信,無疑,用中國的文化來釋讀中國的文化,天經地義,倘若這一領域的同仁諸君能在“以中釋中”的研究方向上達成共識,讓“以中釋中”這~命題能成為建構本土文論話語體系的焦點與支點,即以本土的文化語境去觸擊中國文論以及中國文學之賾,那么,我們的文論話語體系遲早也有望在全球化語境覆蓋下登場亮相。 然而,近20年來,本土文論研究一直膠著在忽冷忽熱、忽進忽退的不自信的矛盾之中。比如“古代文論現代轉換”這一命題,從提出到討論乃至踐行,起起伏伏快20年了,成果也出了一大堆,可就是不解決問題,對當下文學創作與文學接受的實際指導、教學作用幾乎是零。如此,所涌現出來的累累碩果又有何用?倒是那些“以西釋中”或“以西代中”的“半成品”能迎來一些喝彩,相形之下,本土文論研究領域總是顯得有些黯然無光。 曹順慶在《中國文學理論的世紀轉折與建構》一文中曾直言不諱:“20世紀中國出了多少部文學概論性的著作,我們幾乎快數不過來了,但這些著作有著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西代中’,可以說就是從西方搬過來的、地道的西方文論話語!睂W西方,抄西方,西風壓倒東風的“文論景觀”,一直延續到今天。一度有志于立足自我,做強做大自我的同仁諸君,卻仍然像一只只迷途的羔羊陷人“山重水復”之中,尋尋覓覓,總是找不到自我…本土文論研究似乎總是處在朦朧期,尚有待啟蒙! 〈送,還有一個更大的議題,即文論重建之工程,好像眾聲喧嘩了一陣子之后,也沒有如期收到“麥琪的禮物”。在一度話語狂歡的大討論、大爭論中,曹順慶也是“高調”者之一:“曾經失落的中國傳統文論話語,在今天為什么又開始受到當代文學理論界的高度重視?這種大規模的關于中國文論的現代轉化、關于中國文論‘失語癥’和‘重建’的學術討論及學術論戰,實際上是中國文論另歲卜一個轉折的開始。……中國文論必將實現另一次轉折,即在融會中西文論的過程中,以我為主地重建中國文論話語!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