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29863
- 條形碼:9787208129863 ; 978-7-208-129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理論、方法、實踐經驗以及重要問題的專題文集,也是國史研究名家程中原數十年國史研究之精粹。全書包括三編:一、國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國史研究、編撰的指導思想,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國史的分期、特點,以及人物研究、史料考證、口述歷史等方法。二、國史研究的歷程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包括若干學術研討的進行情況和總結,重要國史著作編寫工作經驗的總結。三、國史編研中許多重要問題的探討和解答,包括同國內學者和哈佛大學學者研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的記錄。本書對當代中國史、中共黨史研究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史研究名家程中原數十年研究之精粹 國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國史研究的歷程和實踐經驗 國史編研中重要問題的探討 金沖及 邵維正 程恩富 周一平 謝春濤 聯合推薦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目錄
1、研究編修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重要意義和指導思想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與中共黨史的聯系與區別
4、怎樣認識和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特點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歷史分期問題
6、當代人能不能寫當代史
7、談談國史黨史人物研究和傳記寫作的若干問題
8、談談四重證據法
9、談談口述史的若干問題
附錄:胡喬木論研究編撰中共黨史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第二編 國史研究的歷程和經驗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回顧和前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新進展
——2003年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的總結發言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新進展
——“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學術總結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編寫過程、指導思想、主要特點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
6、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編寫工作的一些體會
7、一部全面展現共和國發展歷程的信史
——高校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評介
8、三十年黨史國史研究的回顧
9、回望“1975-1982年偉大歷史轉折”
第三編 國史研究若干問題研討
甲、與國內學者研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國體、政體是怎樣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毛澤東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探索取得哪些成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有何意義?
3、國史稿是怎樣看待和記述“三年困難時期”的?
4、關于“文化大革命”歷史評價的幾個問題。
5、應該怎樣全面認識1974年10月毛澤東學習理論、反修防指示?
6、怎樣評價毛澤東的“三個世界劃分”?
7、1975年整頓中斷的原因是什么?
8、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時中國的國民經濟是否到了崩潰的邊緣?
9、恢復高考和推倒“兩個估計”起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10、農村改革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歷程?它對各方面改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1、怎樣評價經濟領域的思想解放和國務院務虛會?
12、是“兩年徘徊”,還是“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13、華國鋒有沒有阻撓鄧小平復出?
14、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對外開放有哪些舉措?
15、怎樣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
16、鄧小平為什么要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何重大意義?
17、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做了哪三件大事?
18、怎樣評價國慶三十周年講話和《歷史決議》在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程中的歷史地位?
19、鄧小平怎樣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怎樣從總體上認識和評價歷史轉折時期?
21、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作了怎樣的調整?
22、新時期外交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
乙、與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研討轉折年代(1975—1982)的鄧小平及其他
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鄧小平
2、關于整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
3、關于軍隊整頓
4、關于派性和鐵路整頓、鋼鐵整頓
5、鄧力群與《論總綱》以及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命運
6、1975年整頓為何中斷?
7、關于“四人幫”篡改毛主席的囑咐
8、關于恢復高考
9、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
10、關于農村改革
11、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
12、思想解放運動中的胡喬木與胡耀邦
13、關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成立及其后胡喬木等人的工作
14、關于鄧小平何時居于主導地位
15、陳云的貢獻和他同鄧小平的配合合作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相關資料
程中原同志在國史學者中大概是出版論著最多的,又曾長期是國史學術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因此他能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對國史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提出許多很有見地的看法,還對國史研究中常遇到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研討和論述。這本書是值得國史工作者一讀的。
——金沖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
共和國史已成為近些年史學研究的熱點,而本書是熱點中的一個亮點。本書作者程中原研究國史30余年,視野開闊,立論公允,多有建樹,碩果累累,史料積存豐富,學術造詣深厚,尤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科學的論證方法,對國史研究提出獨到見解,有益于推動國史這一新興學科的深入發展。本書作為國史研究的代表作,對初學者是入門向導,對專業者也啟迪良多,彰顯雅俗共賞、聚精凝氣之效。
——邵維正(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少將)
國史的熱點和揭秘人人關心,但又眾說紛紜。本書作者提出的“四重證據法”等研究理論和方法嚴謹新穎,關于毛澤東、鄧小平等的社會熱議,均可從中找到準確的可靠信息和答案!
——程恩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
程中原研究員治學嚴謹,論著資料翔實,新資料、新觀點迭出,解決了一些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中的疑難問題,澄清了一些不實之詞,學術價值很高。
——周一平(揚州大學教授)
程中原先生研究國史多年,著述頗豐。他的著作選題新穎、史料豐富、見解獨到,讀后給人啟發。
——謝春濤(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
信史立國-當代中國史研究縱橫談 作者簡介
程中原,生于1938年,江蘇無錫人,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 1952—1955年在無錫市任小學教師。1955—1959年在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畢業后先后在漣水農校、淮安師范、淮陰師專任教。曾任函授進修部主任、教務科長、學報主編等職。1983年起任《江海學刊》副主編、主編。1991年調當代中國研究所,任編研室主任。1996—2006年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2003—2007年任《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為國史學會學術顧問。 主要著作有:《張聞天傳》、《中國道路的奠基與開創: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歷史轉折論——從遵義會議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合著)、《歷史轉折的前奏——鄧小平在一九七五年》(合著)、《歷史轉折三部曲:前奏決戰新路》(合著)、《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談談四重證據法》等。主持或參與編寫的主要作品有:高校重點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課題組第一首席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五卷本,副總主編,第三卷主編)、《胡喬木傳》(編寫組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副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副主編)、《胡喬木集》(主編)、《喬木文叢》(編寫組副組長)、《張聞天選集》(編輯組成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基開創發展》(主編)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