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1935-1937-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11101
- 條形碼:9787567511101 ; 978-7-5675-111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35-1937-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 本書特色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第十一卷,收錄了杜威在1935—1937年間的所有作品,包括論文、書評、雜文,他擔任莫斯科審判指控列夫·托洛斯基罪行調(diào)查委員會主席時發(fā)表的聲明,以及《自由主義與社會行動》(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的權威版本,還有他在弗吉尼亞大學所作的佩基-巴伯系列演講等。 本卷的90余篇文章反映了杜威在這一時期處于精力充沛的寫作和演講狀態(tài)。他從《邏輯:探究的理論》(logic: the theory of inquiry )一書中抽取出一些注釋,寫了3篇文章;并討論了查爾斯·s·皮爾士(charles s. peirce)、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f. c. s. 席勒(f. c. s. schiller)、享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等人的著作。他的有關教育的一系列散論,發(fā)表在《社會前沿》雜志的“約翰·杜威專欄”上;在這些散論中,他捍衛(wèi)學術自由,加入傳統(tǒng)教育與進步教育的爭論,批評羅伯特·m· 哈欽斯(robert m. hutchins)提出的返回古典教育的主張,評價霍拉斯·曼(hrace mann)的貢獻,勸告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和勞工運動。 杜威寫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來分析、批評自由主義。當他的頗有爭議的《自由主義與社會行動》出版時,霍拉斯·m· 卡倫(horace m. kallen)在提出”做一個自由主義者是否仍有可能”這一問題之后寫道,杜威“在他所屬時代的條件下、用他所屬時代的語言重新陳述了杰斐遜(jefferson)在所屬時代的條件下用所屬時代的語言公布的《獨立宣言》”。 莫斯科缺席審判托洛茨基和他的兒子西道夫,指控他們反對蘇聯(lián),這一事件激起了抗議風暴。為列夫·托洛茨基辯護的美國委員會建立了一個公正的國際調(diào)查委員會。此時,杜威已屆77歲高齡,正在完成《邏輯:探究的理論》的撰寫工作。盡管杜威在意識形態(tài)上不同于托洛茨基,但他還是同意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雖然家庭和朋友為杜威著想而反對他承擔這項工作,杜威還是在墨西哥主持了對托洛茨基的訊問,并在《真相即將揭開》(truth is on the march)一文中報告他們的發(fā)現(xiàn)。杜威委員會(當時的稱謂)完成證據(jù)收集后,杜威報告了委員會的“無罪”裁決。在民眾集會的講話中,在國家廣播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訪談中,杜威都探討了這種蘇聯(lián)情景對于美國的意義。
1935-1937-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 內(nèi)容簡介
《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和《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的繼續(xù),共17卷,,收錄了杜威在該時期的所有作品。 《杜威全集》以杜威的思想發(fā)展歷程為線索,分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全面收錄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所撰寫的文章與專著。 這項浩大的工程為人們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手資料,為將對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個更高的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多圖書請點擊
1935-1937-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 目錄
導言
自由主義與社會行動
論文
列夫.托洛茨基案調(diào)查
社會前沿
書評
雜記
報告
附錄
注釋
文本資料研究
1935-1937-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 作者簡介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19世紀流行的是殖民時期沿襲下來的舊教育,再加上19世紀后期從德國傳入的赫爾巴特教學方法逐漸刻板化,使得當時的學校陳陳相因,缺乏生氣。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當時傳統(tǒng)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fā),促進兒童的個性發(fā)展。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jīng)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