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247652
- 條形碼:9787502247652 ; 978-7-5022-476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 內容簡介
《壓水堆核電廠操縱人員基礎理論培訓系列教材: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主要講解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某些問題的分析及計算。全書共分六章,內容包括核燃料、包殼材料、冷卻劑及其熱物性,反應堆內的釋熱,反應堆傳熱,燃料元件和堆內部件的傳熱及其溫度分布,穩態工競下反應堆流體力學分析,堆芯穩態工水力設計等。《壓水堆核電廠操縱人員基礎理論培訓系列教材: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是壓水堆核電廠操縱人員基礎理論培訓系列教材之一,也可供從事核電工程的相關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核工程專業的師生參考。
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學 目錄
第1章 核燃料、包殼材料、冷卻劑及其熱物性1.1 核燃料1.2 對核燃料、包殼材料及冷卻劑的一般要求1.2.1 核燃料1.2.2 包殼材料1.2.3 冷卻劑1.3 核燃料、包殼材料和冷卻劑的熱物性1.3.1 二氧化鈾燃料的熱物性1.3.2 包殼和某些結構材料的主要熱物性1.3.3 膨脹系數1.3.4 水和水蒸氣的熱物性1.4 輻照(或燃耗)對熱物性的影響1.4.1 輻照(或燃耗)對二氧化鈾熔點的影響1.4.2 輻照(或燃耗)對二氧化鈾熱導率的影響1.4.3 輻照(或燃耗)對燃料芯塊腫脹的影響復習題第2章 反應堆內的釋熱2.1 核裂變產生的能量及其在堆芯內的分布2.1.1 反應堆的熱源2.1.2 堆芯體積釋熱率2.1.3 堆芯和燃料元件的功率度量表示法2.1.4 堆芯內釋熱率的分布2.1.5 影響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2.2 核熱通道(熱管)因子2.3 燃料棒和堆芯釋熱計算2.3.1 單根燃料棒的釋熱計算2.3.2 非均勻堆芯的總釋熱2.4 結構材料、慢化劑和壓力容器的釋熱2.4.1 堆芯結構材料內的丁釋熱2.4.2 慢化劑的釋熱2.4.3 壓力容器或厚壁構件的丁釋熱2.5 停堆后的釋熱及其冷卻2.5.1 停堆后的釋熱功率2.5.2 停堆后的冷卻復習題第3章 反應堆傳熱3.1 反應堆內熱量的傳輸過程3.1.1 燃料元件的導熱3.1.2 包殼外表面與冷卻劑之間的傳熱3.1.3 冷卻劑的輸熱3.2 固體內的導熱微分方程3.2.1 直角坐標系中的熱傳導方程3.2.2 圓柱坐標系中的熱傳導方程3.3 單相對流傳熱3.3.1 黏性力、層流和湍流3.3.2 速度邊界層和溫度邊界層3.3.3 速度邊界層的厚度δ和溫度邊界層的厚度δ,以及換熱系數入的計算式3.3.4 單相強迫對流傳熱系數3.3.5 自然對流傳熱系數3.4 沸騰傳熱3.4.1 池式沸騰傳熱3.4.2 流動沸騰傳熱復習題第4章 燃料元件和堆內部件的傳熱及溫度分布4.1 板狀燃料元件的導熱和其橫截面上溫度分布以及包殼外表面向冷卻劑傳熱4.1.1 燃料內(有內熱源)的導熱和其橫截面上溫度分布的計算4.1.2 包殼內(無內熱源)的導熱和其橫截面上溫度分布的計算4.1.3 包殼外表面對冷卻劑的傳熱計算4.2 棒狀燃料元件的導熱和其橫截面上溫度分布以及包殼外表面向冷卻劑傳熱4.2.1 燃料芯塊內(有內熱源)的導熱和其橫截面上溫度分布的計算4.2.2 燃料芯塊與包殼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傳熱4.2.3 燃料芯塊與包殼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內的溫度分布4.2.4 包殼內的導熱和其溫度分布4.2.5 燃料棒包殼外表面對冷卻劑的傳熱4.3 傳熱系數h對燃料元件釋熱的影響4.4 積分熱導率4.5 棒狀燃料元件和其冷卻劑的軸向溫度分布4.5.1 基本假設4.5.2 冷卻劑溫度Tf的軸向分布4.5.3 包殼外表面溫度Tc和內表面溫度Tci的軸向分布4.5.4 燃料芯塊表面溫度Ts和中心溫度To的軸向分布4.5.5 燃料元件*高溫度的軸向位置及其數值4.6 熱屏蔽的傳熱復習題第5章 穩態工況下反應堆流體力學分析5.1 流體力學分析的主要內容和目的5.2 流體的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質5.3 作用在流體上的力、靜止流體中的應力特征、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5.4 單相流體一維流動的基本方程和壓降計算5.4.1 單相流體一維流動的基本方程5.4.2 單相流動壓降計算5.5 兩相流基本概念、兩相流流型、兩相流特性參量、含汽率在沸騰通道內的分布5.5.1 兩相流基本概念5.5.2 兩相流的流型5.5.3 描述兩相流的特性參量5.5.4 含汽率和空泡份額在沸騰通道內的分布5.6 兩相流基本方程和壓降計算5.6.1 基本方程5.6.2 兩相流的壓降計算5.7 臨界流動5.7.1 臨界流動現象5.7.2 單相流體的臨界流動5.7.3 兩相臨界流動5.8 氣(汽) 液逆向流動5.8.1 氣(汽)-液逆向流動現象5.8.2 氣(汽)-液逆向流動的流量制約關系5.9 水錘現象5.10 流動不穩定性5.10.1 概述5.10.2 水動力不穩定性5.10.3 密度波不穩定性5.11 堆芯冷卻劑流量分配5.11.1 概述5.11.2 壓水堆堆芯流量分配的計算5.12 自然循環復習題第6章 堆芯穩態熱工水力設計6.1 穩態熱工設計概述6.1.1 熱工設計的范圍和任務6.1.2 堆芯熱工設計的步驟6.1.3 熱工設計和其他專業的關系6.1.4 熱工設計準則6.2 堆芯熱工設計參量的分析6.2.1 冷卻劑的工作壓力6.2.2 冷卻劑的出口溫度6.2.3 冷卻劑的進口溫度6.2.4 冷卻劑流量6.3 堆內功率分布不均勻性問題6.3.1 影響堆內功率分布的主要因素6.3.2 熱通道和熱點,熱通道因子和熱點因子6.3.3 影響工程熱通道因子的主要因素6.3.4 熱點因子對堆芯熱工性能的影響以及降低熱點因子的方法6.4 單通道模型的反應堆穩態熱工設計6.4.1 單通道模型熱工設計的一般步驟和方法6.4.2 堆芯平均通道的熱工參量計算6.4.3 堆芯熱通道的熱工參量計算6.5 子通道分析模型6.5.1 子通道分析模型概述6.5.2 冷卻劑的交混6.5.3 子通道流體動力學方程6.6 核反應堆熱工參量的選擇6.6.1 核動力反應堆熱工參量的選擇6.6.2 蒸汽發生器的工作條件,Q-T圖6.6.3 核電站一回路和二回路熱工參量間的關系與參量選擇復習題附錄附錄Ⅰ 包殼和某些結構材料的熱物性附錄Ⅱ 飽和水和飽和水蒸氣的某些熱物性附錄Ⅲ 水和水蒸氣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壓力下的物性附錄Ⅳ 彎管、接管和閥門的形阻因子索引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