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27.7(2.9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00:00:00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儒學-第九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4052
- 條形碼:9787516154052 ; 978-7-5161-54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儒學-第九輯 本書特色
王中江、李存山主編的《中國儒學(第9輯)》立足于學會,面向海內外,廣泛聯合儒學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學傳統展開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 本輯分兩個主題:禮樂文明與中國社會和儒學散論。無論是對中國思想的細致梳理,還是對傳統儒學的現代解讀與詮釋,都能結合新材料,抒發新思想,體現了中國儒學研究的較高水平。
中國儒學-第九輯 內容簡介
王中江、李存山主編的《中國儒學(第9輯)》立足于學會,面向海內外,廣泛聯合儒學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學傳統展開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 本輯分兩個主題:禮樂文明與中國社會和儒學散論。無論是對中國思想的細致梳理,還是對傳統儒學的現代解讀與詮釋,都能結合新材料,抒發新思想,體現了中國儒學研究的較高水平。
中國儒學-第九輯 目錄
禮樂文明與中國社會
李翔海:從“孝”看禮樂文明的現代意義
吳展良:禮與中國人的“多層級錐形網絡存在意識”:以朱熹的禮學及其實踐為中心
陳福濱:“禮”的反思:以《荀子》“禮”、“樂”、“法”為論
宋志明:禮樂仁芻議
向世陵:禮樂和合的社會治理與理想秩序
曾亦:論墓葬與儒家的孝道觀念
曹峰:“天禮”、明堂制度及其儒道關系——以出土文獻為線索
方朝暉:禮治與法治:中西方制度的基礎比較
郭曉東:以禮釋《論語》:簡論《戴氏注論語》的禮學色彩
陳壁生:禮在古今之間——“城市祠堂”祭祀的復興
謝曉東:茍子政治哲學中的禮:以人性、優良政府和正義為中心的考察
朱承:生活政治與禮樂文明
朱人求:李覯的禮法觀
孔德立:道不遠人:儒家禮儀之道的形成
袁曉晶:禮教下延及其德育化轉型——清末新學制中的禮教困境
柴可輔:晚明樂論的“節奏”觀及其治世關懷
郭梨華:先秦禮治與法治初探
姚季冬:禮治與賢能政治:以《禮運》為個案的分析
儒學散論
陳明:公民宗教:儒教之歷史解讀與現實展開的新視野
馬淵昌也:關于王守仁“知行合一”的解釋
王曉昕:鄭珍對王守仁表彰《古本大學》的表彰
范麗珠、陳納:關于“儒”的宗教性與儒教在當代中國的復興問題
鐘云鶯:當代儒家型企業之“企業家族”信念的探討——以國際元立集團為例
任蜜林:《易緯·乾鑿度》易學思想闡微
匡釗:超越權利的焦慮——儒家與人權的新對話
閆恒:《詩經》的政治文化背景淺析
李翔海:從“孝”看禮樂文明的現代意義
吳展良:禮與中國人的“多層級錐形網絡存在意識”:以朱熹的禮學及其實踐為中心
陳福濱:“禮”的反思:以《荀子》“禮”、“樂”、“法”為論
宋志明:禮樂仁芻議
向世陵:禮樂和合的社會治理與理想秩序
曾亦:論墓葬與儒家的孝道觀念
曹峰:“天禮”、明堂制度及其儒道關系——以出土文獻為線索
方朝暉:禮治與法治:中西方制度的基礎比較
郭曉東:以禮釋《論語》:簡論《戴氏注論語》的禮學色彩
陳壁生:禮在古今之間——“城市祠堂”祭祀的復興
謝曉東:茍子政治哲學中的禮:以人性、優良政府和正義為中心的考察
朱承:生活政治與禮樂文明
朱人求:李覯的禮法觀
孔德立:道不遠人:儒家禮儀之道的形成
袁曉晶:禮教下延及其德育化轉型——清末新學制中的禮教困境
柴可輔:晚明樂論的“節奏”觀及其治世關懷
郭梨華:先秦禮治與法治初探
姚季冬:禮治與賢能政治:以《禮運》為個案的分析
儒學散論
陳明:公民宗教:儒教之歷史解讀與現實展開的新視野
馬淵昌也:關于王守仁“知行合一”的解釋
王曉昕:鄭珍對王守仁表彰《古本大學》的表彰
范麗珠、陳納:關于“儒”的宗教性與儒教在當代中國的復興問題
鐘云鶯:當代儒家型企業之“企業家族”信念的探討——以國際元立集團為例
任蜜林:《易緯·乾鑿度》易學思想闡微
匡釗:超越權利的焦慮——儒家與人權的新對話
閆恒:《詩經》的政治文化背景淺析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