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39223
- 條形碼:9787301239223 ; 978-7-301-2392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 本書特色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由三部分組成:上編"文體源流敷演"是對話本小說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歷史及普遍性問題的綜合性研討;中編"小說專集講論"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小說集加以分析;下編"名篇佳作說微"則以部分經典文本為中心,從小說史角度透視其文體價值與歷史內涵。三個部分互為補充,文本詮釋引出的普遍現象在綜合研討中得到了理論化的說明,而綜合研討的分析又處處與文本詮釋相印證。這一研究思路的有效實踐,使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相得益彰,呈現出與以往概論式、賞析性話本小說論著不同的論述形態。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 內容簡介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自覺地將話本小說的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聯系起來,探尋審視小說史的新維度,為建設符合中國古代小說特色的理論提供了借鑒。對某些有爭議的問題如“擬話本”“韻散結合”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頗有創獲,對話本小說的研究有所推進。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 目錄
上編 文體源流敷演
入話
一、話本小說中的“東京”
(一)“話說東京汴梁城開封府”:都市特性與話本小說的產生
(二)“東京”在話本小說敘事中的時空意義
(三)話本小說與文言小說中“東京”描寫的異同
(四)“東京”與小說中其他城市異同
(五)不完整的都市面相
二、話本的“可擬性”與文人性:關于明代文人話本小說的創作形態
(一)話本“可擬性”的三個方面
(二)文人性的多重表現
三、明代話本小說地域色彩的凸顯
(一)話本小說家的空間想象
(二)作為文學語言的方言
(三)超越南北:近代化的一個表征
四、話本小說與文言小說的關系:以“三言”“二拍”對《夷堅志》的繼承與改造為中心
(一)《夷堅志》影響“三言”“二拍”概述
(二)語言-語境
(三)敘述方式
(四)故事的價值
附論 關于文言小說的新變化
五、話本小說的“韻散結合”:以“三言”署名詩詞為中心
(一)“三言”詩詞的分類與署名詩詞的界定
(二)署名詩詞的呈現方式、特點及藝術功能
(三)古代詩詞傳播中的特殊版本
六、話本小說文本的“互文性”
(一)話本小說敘事傳統的互文性
(二)話本小說與戲曲的互文性
(三)話本小說與詩詞的互文性
七、話本小說版本問題的特殊性
(一)話本小說編刊的特殊性使其版本研究需兼顧表演與文本兩個方面的因素
(二)話本小說版本數量相對較少,校勘、考證存在一定的局限
(三)話本小說在演變與傳播過程中的版本變異、改纂和修訂
小結
中編 小說專集講論
入話
一、影響或被影響:《青瑣高議》《綠窗新話》《醉翁談錄》
(一)《青瑣高議》和《綠窗新話》
(二)《醉翁談錄》的價值
(三)從若干文本的演變看上述三部小說集在話本小說史上的地位
二、嘉惠里耳:“三言”的經典品格
(一)由“清平山堂話本”與“三言”同題材作品推論馮夢龍對話本小說的選擇與加工
(二)馮夢龍的經典意識
(三)由“三言”所選作品略談文學經典的接受基礎與闡釋空間
三、無奇之奇:凌濛初的藝術追求
(一)小說“奇”史
(二)凌濛初對“奇”的理解與表現
(三)“二拍”說“奇”
四、清濁之間:《石點頭》中的復雜人性
(一)《石點頭》成書片議
(二)《石點頭》中的復雜人性及其小說史意義
五、《西湖二集》:話本小說的地域性標本
(一)“西湖小說”產生的文化背景與文學基礎
(二)《西湖二集》的世俗文化特點
(三)周清源的文人氣質與批判意識
(四)作為小說場景的西湖
六、風土·人情·歷史:《豆棚閑話》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
(一)解惑豆棚
(二)數落蘇州
(三)唐突西施
下編 名篇佳作說微
入話
一、話本小說情節藝術的范本——談《計押番金鰻產禍》
二、情感與道德的張力——談《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三、天長地久的信義之交——談《范巨卿雞黍死生交》
四、為市井細民寫心——談《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五、平中見奇的為官之旅——談《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六、千年怨氣一朝伸——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七、虛擬的歷史公共空間——談《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八、衣冠暫解人間累——談《薛錄事魚服證仙》
九、生死兩難的屈辱與抉擇——談《蔡瑞虹忍辱報仇》
十、寧知鐘愛緣何許——談《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
十一、心上人——談《心堅金石傳》及其流變
十二、且尋且哭甘酸楚——談描寫王原尋父的三篇話本小說及“萬里尋親型”在清代的流變
十三、從才子佳人到風塵知己——談《七松園弄假成真》
十四、一隊夷齊下首陽——談《首陽山叔齊變節》
十五、戲夢人生——談《譚楚玉戲里傳情劉藐姑曲終死節》
十六、因果報應的柔性化——談《狹路逢》
十七、“掘藏”的夢想與現實——談《桂員外途窮懺悔》和《正交情》
參考書目
后記
話本小說敘論-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 作者簡介
劉勇強,1960年生于江西南昌,1988年初在北京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后即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樹仁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及宋元明清文學,出版《西游記論要》《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記新說》《幻想的魅力》《中國神話與小說》《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等專著,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同時,參與了北京大學《中華文明史》等集體項目的工作,并主編《古代文化經典選讀》及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兩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