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社區人與中國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58098
- 條形碼:9787560858098 ; 978-7-5608-580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區人與中國夢 內容簡介
《社會教育讀本·社會教育區本教材:社區人與中國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區教育讀本暨區本教材。全書共分文明古國,改革開放、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現代社會的公民性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力量四個部分,依沿社區人一公民意識一核心價值觀一中國夢的路徑,圍繞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以公民文化為主要內容。各章列出教與學建議。書后附錄包括營造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實施方案,新型城鎮化與社區教育發展研究,學習型社區建設與社區治理創新研究。 《社會教育讀本·社會教育區本教材:社區人與中國夢》可供社區工作者、社區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閱讀參考。
社區人與中國夢 目錄
前言
引言
一、公民源起與公民概念
二、公民與其他社會身份的區別
三、公民與國家的關系
四、公民與公民性
五、公民的力量
**部分 文明古國
**章 歷史悠久
**節 文明源起
一、三皇五帝
二、夏朝、商朝、周朝
第二節 秦漢階段
一、秦朝一統漢武盛世
二、三國鼎立三分歸晉
第三節 隋唐階段
一、兩朝對峙大隋皇朝
二、大唐遺風五代十國兩宋輝映
第四節 明清階段
一、遼朝北興西夏廣域
二、金朝突起大哉元朝
三、明朝治隆未代王朝
第五節 東方曙光
一、辛亥革命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
本章教與學建議
第二章 文化燦爛
**節 遺址文物
一、遺址類
【資料】至2014年中國已有47處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文物類
第二節 文史哲典籍
一、哲學類史學類
二、典籍類文學類
第三節 農業醫藥科技建筑
一、農業類醫藥類
二、科技類建筑類
第四節 書法繪畫石刻藝能
一、書法類繪畫類石刻類
二、戲曲類音樂類舞蹈類體育類
【資料】中華文化中的“四”
本章教與學建議
第三章 山河壯麗
**節 山岳地勢
一、喜馬拉雅山傳奇五岳
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第二節 江河湖海
一、長江黃河京杭大運河
二、青海湖五大淡水湖海域遼闊
第三節 風景名勝
一、十大名山十大峽谷十大名湖十大草原
二、十大森林十大瀑布十大美島十大風景名勝區
第四節 上海名勝古跡
……
第二部分 改革開放、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三部分 現代社會的公民性
第四部分 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力量
社區人與中國夢 節選
《社會教育讀本·社會教育區本教材:社區人與中國夢》: 自由理性主義所倡導的自由以國家的建構為基準:國家按出生地的原則授予個體以公民資格,個體以公民身份在共同體內自由追求個人的生活和利益;公民服從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對國家保持認同和忠誠,并以納稅的義務來換取國家的保護;政府的權力為公民各項權利提供公正與保障,但也受到嚴格限制,不能干預公民的私人空間,并通過稅收進行收入的再分配從而使社會達到公正狀態,即正義。 自由理性主義主張政府應該僅限于執行一套權力框架,其間人民可以為自己選擇目標。如果說公民共和主義者致力于提倡公共領域的復興,鼓勵公民參與社會生活,那么自由理性主義者則認為這應該由個人自由選擇。對此,自由理性主義的態度是:自由主義的民主政治是*適合人的本性的政治,一旦建立起來它就能自動維持和生存;在人的本性之外,需要存在相互制約的制度;而僅有制度本身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公民和社會的支持,但這是與政治分離的社會領域和私人領域的事情。 由此,自由理性主義類型的公民特征如同《公民身份》一書的作者基思·福克斯所說:“公民身份是一種成員地位,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這種成員地位意指平等、正義和自主。” (四)自由共和主義的公民類型 公民及公民性并非只有公民共和主義和自由理性主義所主張的兩種類型,在相關文獻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其他類型的公民及公民性的表述,其中包括自由共和主義的公民類型或樣態。 自由共和主義主張自’由就在于無支配,而非無干涉和去主宰,可以設想一個非常仁慈的主人從不干涉和強迫他的仆人,但我們決不能說仆人是自由的。無支配自由是公民身份的根本標志和*高境界。國家不能支配公民,相反,應該給公民提供保護;因此,與君主專制相對立的憲政共和國是理想的國家形式。 此外,自由是與公共服務、公共參與密切相關的。公民自由、平等理想的實現,除了憲政共和國的法律保障外,還需要公民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共同體公共生活的自我治理,即公民在多層級、寬領域的公共事務的直接有序參與中成其為公民。 因此,有必要強調并創設自我治理的各種條件和機制,強調并體現整體利益和公共善,強調并培養公民的美德,強調并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就公民及公民性而言,自由共和主義類型推崇美德,推行個人作為公民自覺服務于公共利益從而實現公民自由的品性和能力,認為勇氣、奉獻、論辯、審慎、愛國、包容等公民品質尤為重要。之所以重要,在于公民品格是使法律得以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和增進公共利益的內在動力。簡言之,自由共和主義以無支配自由為目標和宗旨,以憲政共和國為前提和保障,以自我治理、公民品格和公民意識教育為實現方式和途徑,從而將公民及公民性闡釋為一個有機鮮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社會意義上的“公民”指的不僅僅是具有法定身份或與民主政治相聯系的個人,而且還包括一些與現代社會相符合的公民素質、氣質、品格、責任、義務和權利,也就是一種綜合的,普遍的、集體的“公民性”(citizenship)。“公民性”把屬于公民的公共領域同傳統的部落、族群或其他親緣關系區分開來,形成一種新的公共生活方式。 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具有公民性,可以通過一系列外在指標來觀察,如相關的法制建設、社團的發展水平和生存環境、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個人對公益事業的參與等等。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檢驗它的內在屬性,也就是“公民屬性”、“公民意識”“公民品格”或“公民精神”等等。citizenship-詞中的ship解釋為如“船”那樣的載體,“公民性”裝載的不僅是權利,還裝載著公民的責任、道德、信仰、信譽、修養、素質、自律、人際關愛、承諾、信任等。由此,社會意義上的“公民”,也被延伸為具有文化意義的“公民”。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