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61089
- 條形碼:9787500861089 ; 978-7-5008-610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本書特色
《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是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之一。《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全國勞動模范蔣筑英,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了他的生平事跡,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畫呈現了他的成長歷程。《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的出版,可以促動更多的勞動者了解勞模故事,學習勞模精神,爭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一代新人,讓勞模精神熠熠發光,永遠傳遞。
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內容簡介
《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蔣筑英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他是我國光學界的優秀人才,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位逝世后被追認為全國勞動模范的知識分子。他在科學研究中勇探索,刻苦鉆研,無私奉獻著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建成了我國第1臺光學傳遞函數測量裝置,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的關鍵技術難題。他的進取精神和高尚人格,成為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為民族崛起而努力拼搏。
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目錄
2.好學不倦 打基礎報祖國
3.刻苦鉆研 搞科研攻難關
4.成家立業 結姻緣教子女
5.研無止境 鉆科學攀高峰
6.勤勤懇懇 助同事甘奉獻
7.省吃儉用 赴進修猶憂國
8.安貧樂道 居陋室讓住房
9.刻骨銘心 加入黨圓夙愿
10.積勞成 疾疾病發猝然去
大事記
后記
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節選
《共和國勞模故事叢書·蔣筑英:一生追逐科學之光》: 1938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猖狂地踐踏著中國大地。遠在西南邊陲的貴陽也未能幸免于難,天災人禍不斷,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旱,加上日寇不時前來空襲,一片生靈涂炭。 這年8月13日,黔靈山下,一個舊職員家庭迎來一個新生命。盡管時局動蕩不安,天氣又酷熱難耐,這個呱呱墜地的小生命還是讓愁眉不展的一家人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孩子的父親叫蔣樹敏,在貴州省政府部門工作,算是一位文化人,想到貴陽以制作弦樂器“筑”而聞名,便給這個小生命取名為筑生。后來,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都取個響亮的名字,蔣樹敏決定按“英雄豪杰”四個字的順序排下去,長子筑生便更名為筑英。 蔣家其實并不是貴陽人,老家是在浙江杭州。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日狂轟濫炸,美麗的西湖在戰火中被撕成碎片,百姓們為躲避戰亂,紛紛舉家外逃。蔣家就這樣隨著逃難的人群,離開了杭州。 蔣樹敏拋棄了在杭州的銀行職員工作,帶著一家老小投奔貴陽的一門遠親。他們一路風塵仆仆,顛沛流離,輾轉30多天才到了貴陽。 在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出生的蔣筑英,從小飽嘗顛沛流離之苦。為了躲避空襲,母親不得不帶著襁褓中的嬰兒躲進黔靈山的防空洞里。因為擔心敵機突然殺回來丟下一顆奪命炸彈,他們通常一躲就是一天。防空洞里陰冷潮濕,空氣不通,幾乎令人窒息。蔣筑英的童年,幾乎就是這樣奔波于毛坯房和防空洞之間,聽著外面令人毛骨悚然的警報聲和轟炸聲。他無時無刻不盼著能重見天日,享受陽光。 蔣筑英的這個愿望終于在1945年實現了。祖國兒女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不斷地奮起反抗,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終迎來廠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946年1月,蔣筑英和家人離開貴陽,回到了故鄉杭州。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幸福快樂的新生活開始了。這一年,蔣筑英**次看到毛主席的畫像,看到英勇的解放軍,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立志要報答黨,為建設偉大的新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杭州之后,蔣筑英進了撫寧巷小學讀書。他聰明懂事,一直是全校赫赫有名的學習尖子,卻從來不因成績出類拔萃而驕傲自滿。 蔣筑英聰穎過人,知識廣博,經常繪聲繪色地給同學講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自然科學現象。到了錢塘江,講到天體引力、潮汐現象,如交叉潮、回頭潮,他亦是毫不含糊,講得頭頭是道。 “彎下身子幫助他人站起來,這是對心靈很好的鍛煉。”在戰亂中度過童年的蔣筑英,培養了美好的品德,事事替別人著想,熱心幫助同學,體貼照顧他人,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學校組織春游時,蔣筑英總會積極幫體弱的同學拿書包,給口渴的同學遞水喝。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老人要過馬路,他就立即走過去小心攙扶。開展普及文化、掃除文盲活動時,他背著小黑板,走街串巷給街坊居民補習文化知識,那股認真勁兒儼然是學堂里的先生。提起蔣筑英,大家無不豎起大拇指。 蔣筑英快快樂樂地在紅旗下成長。可是,一件大事讓他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那是一個夏日,正在三中學的蔣筑英放學回家,發現從來不比自己晚到家的父親居然沒有回來。四處打聽之后才知道,原來父親因所謂的歷史問題被送到農場去勞教審查。后來,父親還被判了刑,這讓蔣家受到了沉重打擊。 當時,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擔全都落在『母親和長子蔣筑英的身上。可是,母親沒有工作,蔣筑英也還在上中學,家里基本沒有什么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難以維持下去,年紀輕輕的蔣筑英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無奈之下,母親變賣了家中的一些衣物,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做起了糊火柴盒的活計。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蔣筑英每天一做完作業,就開始幫母親糊火柴盒。雖然是男孩子,但他認真仔細,簡單的小事也做得很用心。他想:“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從折紙盒體、抹糨糊到貼商標,每一道工序他都做得又快又好,漸漸地,甚至比母親做得熟練得多。 ……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