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10339
- 條形碼:9787300210339 ; 978-7-300-2103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本書特色
《超越門戶》凝聚著新一代互聯網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本書歷時3年寫成,作者超過100人,編輯接近30人。此前曾有兩個內部版,即《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4版和2015版。 這是一本“立體”讀物——本書23章,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新媒體新聞編輯規范,下編為專題解讀。全書集結了300多個案例,配有多個視頻動畫,10多個h5頁面及圖表。 這是一本可以為互聯網新聞行業樹立規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時代門戶網站的報道理念,《超越門戶》則傳遞移動互聯時代的全新報道理念。書中內容80%以上與移動互聯相關,特別是新聞客戶端編輯、全媒體互動直播、*終頁編輯、h5設計等章節。 《超越門戶》十大看點——十年前看《新浪之道》,今天讀《超越門戶》 1.【移動互聯】 移動互聯時代,新聞怎么做?新媒體報道手段怎么用?《超越門戶》所選內容,80%以上與移動互聯相關。特別本書上編“搜狐新聞編輯規范”的“特別推薦”章節,圍繞新聞客戶端編輯、全媒體互動直播、*終頁編輯、h5設計等,進行了系統闡述。 2.【數百案例】 《超越門戶》上編“搜狐新聞編輯規范“共集結了270多個案例,包括80余個標題——如“霾霾霾霾北霾霾霾方霾霾霾霾”、30多個要聞版面、近20個h5,以及10余互動直播產品,是搜狐新聞中心及其它網媒操作中的經典范例。 3. 【深度解析】 本書下編“未曾公開的新聞內幕”中收入的10個深度案例,包括7.21暴雨、中共十八大、公審薄熙來、曼德拉葬禮、穹頂之下等,搜狐新聞人以**人稱還原當時場景,講述新聞幕后的新聞,把操作手法寓于在精彩故事中。 4.【立體讀物】 本書首創“二維碼目錄頁”,配有20多個二維碼,掃一掃,可觀看7個動畫視頻,15個h5頁面。被業界視為經典的“周永康關系樹”、“來自mh370上的一封信”等,均收入其中 。 5. 【媒體融合】 本書中*精彩一章:搜狐網媒體融合內幕。詳細解構搜狐網、搜狐新聞“中央廚房生產、不同餐廳分發”的改革理念,一位總編輯自述在變革中的震痛、思考、創新。為方便閱讀,本章還配有解釋圖表。(插圖) 6.【重中之重】 本書上編第十二章《重大突發事件處理》,超過1萬字,詳解了搜狐新聞重大突發事件的分類、分級制度,以及專業處理手法。這是搜狐新聞中心全體人員分析了2002—2014年所有重大突發事件后,得到的精華。本章同樣配有解釋圖表及解析動畫。 7.【每日亮點】 本書下編第十章 《值班編輯手記12篇》,是從搜狐新聞中心值班編輯的上千篇工作日報中,精選而出的內容。pc搜狐首頁、pc搜狐新聞首頁、手機搜狐網首頁、新聞客戶端首頁的操作手法盡在其中;從周永康案到mh370失聯,精彩版面無一錯過。 8. 【權威推薦】 《超越門戶》獲得了四大門戶總編輯、兩大搜索總編輯的聯合推薦。資深網絡媒體人、新浪網前總編輯陳彤做序。 9. 【網友流淚】 本書前身《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5版)》作為內部讀物出版后,被瘋狂復印、影印。因內容精彩、實操性強,被業界譽為“移動互聯時代的《紐約時報工作手冊》”。 一位網友評論稱:我看到某些章節時被感動的哭了,你相信嗎?那天,我在一個嘈雜的乒乓球室等孩子時讀到《重大突發事件處理》那章,或許是想象出了那種面對天災人禍突發事件時新聞人奮不顧身、撇家遠行的場景,或許是作為新聞人感同身受那些艱辛與執著,或許是感動于搜狐新聞人的專業、細致,面臨大戰役時表現的從容不迫。這樣一本書足以激起我們的從業熱情,讓我們明白努力的方向。 10. 【10年已逝 夢想光榮】 這是新一代互聯網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超越門戶》寫作歷時3年,作者超過100人,編輯接近30人。它的基礎素材,來自搜狐網前總編輯、本書主編吳晨光2012—2015年的工作日志。 10年前,《新浪之道》出版,代表了pc時代門戶的報道理念;今天的《搜狐新聞采編規范》,則代表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報道理念。正如《新浪之道》作者、新浪網前總編輯在《超越門戶》序言中所寫:我們應該超越門戶、超越時代。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內容簡介
更多好書推薦: 《真相》 《互聯網的誤讀》 《新媒體概論 》 《網絡傳播概論(第三版)》 《新媒體編輯》 《新聞的寫法:全媒體實戰攻略 》 《當代媒體新聞寫作與報道》 《媒介倫理:案例與道德推理(第九版)》 元旦后,《商業網站的高薪是這樣拼出來的!》這篇文章在傳媒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傳,文章介紹的是搜狐網內部使用的編輯手冊。這本小冊子正是《超越門戶》的前身。春節期間,手冊的主編對以往的內容做了較大規模的調整、擴容,在柴靜《穹頂之下》刷屏之后,不,緊接著又在李光耀被逝世之后,書終于定稿了。 這本書講啥呢?其實書名做了很好的詮釋—— 超越門戶網站。這本書凝結著新一代互聯網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為門戶網站樹碑立傳,《超越門戶》則著眼于移動互聯時代“做新聞”的種種理念、操作手段及未來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動接受,從根本上說,這是受眾(用戶)觀念的轉變。 超越媒體的門戶。傳統媒體人的新聞理念、業務水準、情懷與新媒體技術手段結合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此書給出了當下時代*好的答案(目力所及,似乎還真沒有之一)。主編曾在幾家知名的傳統媒體任職,他將所有在傳統媒體打拼歷練來的經驗用于新媒體,大到情懷、眼界、格局、理念,小到標題的擬制、版面的編排,新媒體的新聞業務不再浮夸,不做標題黨,強調價值觀。 超越自身的門戶。此書是近三年搜狐新聞編輯業務、新媒體操作手段經驗的總結,純干貨,很多內容是用血淚換來的,可以說是傾囊相授。別的不說,“重大突發事件處理流程”、“媒體融合變革示意圖”,僅僅這兩張圖,對于轉型中的媒體來說簡直可以說是無價的。全書300多個案例,尤其是《截稿新聞:關于李光耀的*后一戰》一章“烏龍球更是新聞”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貴在無私,貴在有追求。 好書首先是能打動編輯的。審讀書稿時常常會感到熱血沸騰,為living for news 的新聞人的情懷、高度、態度,所以我們愿意用*短的時間推出此書。好書也使編輯的幸福感猛增,《超越門戶》內含多個二維碼,掃一掃,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立刻呈現,平面的紙質書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傳統的出版有了新的嘗試,這也算是一種小小的超越吧。 —— 編輯 翟江虹 《超越門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本不容錯過的創新佳作,也許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媒介融合領域*為重要的一本實操類著作。 歷時3年,作者團隊超過100人,編輯接近30人,在此之前,僅在搜狐內部傳閱的《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4版)和《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5年版)就曾引爆新聞界。 《超越門戶》即是在此基礎上,梳理、添加、補充和完善了大量鮮活、生動、真實、經典的媒體編輯案例,約300條,又配發了多個視頻動畫和10多個h5頁面及圖表。同時,《超越門戶》增加了下編“未曾公開的新聞內幕”,含11篇重點專題的深入解讀,可謂一本凝聚著新一代互聯網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的著作。 10年前,“《新浪之道》代表了pc時代門戶網站的報道理念,而今天,《超越門戶》則傳遞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全新報道理念”(陳彤語)。書中80%的內容與移動互聯相關,特別是新聞客戶端編輯、全媒體互動直播、*終頁編輯、h5設計等章節。 《超越門戶》揭開了媒體融合領域的創新之道和編輯之思。被譽為中國"互聯網新聞的精神守望者"的門戶網站新浪網前總編輯陳彤作序推薦,鳳凰網總編輯鄒明、網易網總編輯陳鋒、騰訊網總編輯陳菊紅、百度總編輯趙承、搜狗總編輯茹立云聯袂推薦。 陳彤(小米內容投資與運營副總裁、新浪網前總編輯、資深網絡媒體人):在這個pc端影響力下降、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與日俱增的時代,這種探索的意義非同尋常,可以說是試圖樹立新媒體時代的行業標準。 曹筠武(聚美優品公關總監):我將對此書的閱讀,視作對往日歲月的懷念,它提醒我,自己曾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氣和探索精神的事業。而對這種事業的原則、邏輯和方法的繼承和繼續學習,對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形象塑造,同樣有融會變通的參考之用。 沈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這是一本新媒體、新編輯和新運營的傾心之作。…… ——編輯周瑩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目錄
主編吳晨光1975年生。1998年進入新聞行業,曾在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任職。2012年進入搜狐,現任搜狐網執行總編輯。
2008—2010年,連續獲得《南方周末》“年度傳媒致敬”;2009年獲得亞洲杰出出版人金獎。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媒體班(第六期)學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在讀。
中國野盟“野狼戰隊”成員、突擊手,跆拳道黑帶初段。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相關資料
在web2.0時代,傳統新聞人、出身于傳統媒體的互聯網新聞人,都面臨一個問題:當用戶產生內容成為新聞的基本來源與呈現形態,屬于傳統新聞人的對新聞材料的主觀判斷、篩選、組織、修飾等方法是否仍然適用于新的時代?直白地說: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舊手藝是否還有用武之地?
我想這應該是《超越門戶》的寫作初衷。新聞是一門實學,其方法論不能僅僅來源于書齋,也不能憑空依附于某種理論。“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新聞這門手藝最基本的原則之一,也是其能追隨時代進步推陳出新的源頭。吳晨光以其在搜狐新聞的實戰案例向我們展示:傳播技術與閱讀體驗上的鳥槍換炮,其根本進步仍然在于使及時、準確、客觀和信息量等傳統原則歷久彌新。如何拿捏擁抱新時代的姿態與遵循舊傳統的原則之間的分寸與界限,則是其產生化學反應的訣竅,這也正是傳統新聞人基于智識、經驗和格調的主觀判斷的真正價值。
對于我本人而言,此書也有特別的意義。我曾是晨光在《南方周末》編輯調查新聞時的記者,如今轉戰互聯網企業公關行業。我將對此書的閱讀,視作對往日歲月的懷念,它提醒我,自己曾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氣和探索精神的事業。而對這種事業的原則、邏輯和方法的繼承和繼續學習,對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形象塑造,同樣有融會變通的參考之用。
書中還有一些關于新媒體直播、新聞客戶端、可視化產品、跟帖運營等新媒體操作經驗之談,因我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工作,只是“不明覺厲”啊,特別希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學能好好學習。
恕我學識淺陋,所言之洋洋灑灑未及書精華之萬分之一,它就像一位智慧的兄長,用自己的成長經歷給了那些渴望成長的年輕人寶貴的參考。再次感謝。
——讀者
超越門戶-搜狐新媒體操作手冊 作者簡介
此書是搜狐新聞中心上百名員工的集體作品。 主編吳晨光1975年生。1998年進入新聞行業,曾在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任職。2012年進入搜狐,現任搜狐網執行總編輯。 2008—2010年,連續獲得《南方周末》“年度傳媒致敬”;2009年獲得亞洲杰出出版人金獎。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媒體班(第六期)學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在讀。 中國野盟“野狼戰隊”成員、突擊手,跆拳道黑帶初段。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