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23470
- 條形碼:9787517023470 ; 978-7-5170-234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研究 內容簡介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研究》針對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開展研究。根據礦用自卸汽車的工作特點和結構特征,總結礦用自卸汽車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設計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整體結構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對整車系統進行靜力學、動力學和振動疲勞分析,并做了整車隨機振動疲勞壽命預測。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意義及目標
1.2 礦用自卸汽車傳動方式的演變及發展趨勢
1.3 國內外研究進展
1.3.1 整車結構及性能研究
1.3.2 車架研究
1.3.3 前后橋及后橋殼研究
1.3.4 車廂研究
1.3.5 減振(懸架)系研究
1.3.6 研究理論和方法總結
1.4 國外生產狀況
1.4.1 卡特彼勒
1.4.2 特雷克斯
1.4.3 利渤海爾
1.4.4 小松
1.4.5 日立建機
1.4.6 別拉斯
1.5 國內生產狀況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結構設計
2.1 礦用自卸汽車的結構特征及作業特點
2.2 整車設計
2.2.1 整車設計要點和整機結構設計
2.2.2 各主要總成的設計、選配和安裝
2.3 車架設計
2.3.1 縱梁結構型式選擇
2.3.2 整體結構設計
2.4 前后橋設計
2.4.1 前橋
2.4.2 后驅動橋及橋殼
2.5 車廂設計
2.5.1 整體結構設計原則
2.5.2 車廂結構設計
2.6 液壓系統設計
2.6.1 液壓制動
2.6.2 液壓轉向
2.6.3 液壓舉升
2.6.4 自動潤滑系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整車靜力學分析
3.1 輪胎和懸架剛度計算
3.1.1 輪胎材料參數計算
3.1.2 輪胎徑向剛度計算
3.1.3 輪胎徑向和側偏剛度仿真
3.1.4 懸架剛度計算
3.2 水平路滿載靜止工況下整車應力分析
3.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3.2.2 整車應力狀態分析
3.3 一側輪下陷或騎高
3.3.1 一側前輪下陷或騎高
3.3.2 一側后輪下陷或騎高
3.4 對角輪下陷或騎高
3.4.1 對角輪一輪下陷一輪騎高
3.4.2 對角輪同時下陷或騎高
3.5 整車側傾和上下坡
3.5.1 整車側傾
3.5.2 整車上下坡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整車動力學分析
4.1 多體系統動力學理論基礎
4.1.1 多體系統動力學的研究方法及在汽車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4.1.2 多柔體系統動力學理論
4.2 模態計算及分析
4.3 整車動力響應分析
4.3.1 路面譜的獲取
4.3.2 不同行駛速度下的位移譜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220t礦用自卸汽車疲勞壽命預測
5.1 疲勞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5.2 應變一壽命曲線
5.2.1 Manson-Coffin公式
5.2.2 平均應力修正
5.2.3 整車應變一壽命曲線
5.3 雨流計數法
5.3.1 雨流計數原理
5.3.2 雨流計數程序
5.4 整車的疲勞壽命預測
5.4.1 整車疲勞壽命預測流程
5.4.2 線性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的應用
5.4.3 整車振動疲勞壽命預測算例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自動控制系統設計
6.1 礦用自卸汽車自動控制系統概述
6.2 整車自動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6.2.1 功能要求與結構設計
6.2.2 系統工作流程
6.3 安全監控自動報警系統
6.3.1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盲區分析
6.3.2 方案設計及實施
6.3.3 功能介紹及效果預測
6.4 生產調度監控系統
6.4.1 總體方案設計
6.4.2 方案實施及工作流程
6.4.3 生產調度監控系統的功能描述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總結
7.2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國外六大品牌剛性礦用汽車系列及主要技術參數
附錄B六個速度下前后懸架上部掛耳的應變一時間歷程
220t礦用自卸汽車的設計計算及應用研究 節選
縱觀礦用自卸汽車傳動方式的演變歷程,機械傳動首先應用于中小型非公路自卸汽車,而在大噸位的礦用自卸汽車開發中,電傳動方式又領先于機械傳動方式。機械傳動與電傳動之爭始終伴隨著礦用自卸汽車的發展進程,很難判定其性能優劣,實際使用的環境不同,得到的測試結果會大不相同,無法真正證明哪種傳動方式更具優勢。從目前的市場占有率來看,二者也是平分秋色,機電之爭還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并存和發展。但從結構特點和動力特性來說,交流電傳動方式受安裝空間限制小,零部件和配件支持便利,維護方便,并且能夠實現雙能源動力供應,更能適合大噸位礦用自卸汽車的發展需要。 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礦業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對礦用自卸汽車的需求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為礦用自卸汽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礦用自卸汽車行業必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黃金階段。國外礦用自卸汽車系列的品種齊全、載重級別全面,均為機、電、液混用并配置有自動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一些先進的電子信息處理技術已逐步在國外礦用自卸汽車上得到應用,如近距離雷達防撞報警技術、電子視野圖像識別技術、脈沖激光器修正技術、GIS/GPS/GPRS定位與生產監控調度技術、光纖陀螺儀導向技術等。但這些先進技術目前還未在礦用汽車上普及使用,正好是國內業界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契機。隨著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的不斷涌現,高精密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必將在礦用自卸汽車上普及應用。國內業界應及時掌握大型礦用自卸汽車的關鍵技術和前沿研究成果,加大產品研發及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盡可能地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進行消化吸收,瞄準高度自動化、智能化以及大型人性化的國際前沿技術,努力打造國產品牌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礦用自卸汽車大型化、自動化、智能化、環;腿诵曰俏磥戆l展的必然趨勢。 1.3 國內外研究進展 目前,國外對礦用自卸汽車研究的公開資料較少,國內一些機構和學者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沒有比較系統全面的研究方法,尤其對整車動力學特性和疲勞分析的研究則更少。隨著國家對礦業設備研發不斷加大政策及資金投入力度,一些制造企業和重點科研機構正陸續建立礦用自卸汽車專業研究部門及專用試驗裝備,對礦用自卸汽車的動力學性能、運動學性能、結構特性、操縱穩定性、行駛平順性、燃油經濟性、環境適應性、工作可靠性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和試驗。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