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36299
- 條形碼:9787509636299 ; 978-7-5096-36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內容簡介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實訓的必修核心課程。針對會計職業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開展專門的會計綜合能力實訓,以真實的票證、單證、賬表再現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之中熟悉會計賬務處理程序,提高填制和識別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操作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上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目錄
項目一 會計核算規范及模擬企業概況
項目二 上旬賬務處理
任務一 提取現金
任務二 收回前欠貨款
任務三 預借差旅費
任務四 支付電話費
任務五 采購材料
任務六 報銷差旅費
任務七 購買生產用烤爐
任務八 領用原材料
任務九 歸還短期借款
任務十 購買打印機
任務十一 繳納增值稅
上旬 業務強化訓練
任務十 二購買文具
任務十三 采購材料
任務十四 提現備用
任務十五 報銷差旅費
任務十六 收回前欠貨款
項目三 中旬賬務處理
任務一 編制上旬科目匯總表
任務二 支付設備維修費
任務三 支付廣告費
任務四 繳納并結轉電費
任務五 銷售產品
任務六 銷售產品
任務七 發放上月工資
任務八 銷售產品
任務九 采購材料
任務十 償還前欠貨款
任務十一 收到職工罰款
中旬 業務強化訓練
任務十二 繳納并結轉水費
任務十三 處理廢舊物資
任務十四 繳納有關稅費
任務十五 支付明年報刊費
任務十六 支付保險費
任務十七 收回貨款(委托收款方式)
任務十八 編制中旬科目匯總表
項目四 下旬賬務處理
任務一 銷售產品
任務二 現金收入送存銀行
任務三 收到投資款
任務四 銷售商品
任務五 租金收入
任務六 捐款
任務七 領用包裝物
任務八 計算分配工資費用
任務九 存貨清查
任務十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任務十一 結轉分配制造費用
任務十二 處理盤虧、盤盈存貨
任務十三 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任務十四 計算并結轉本月應交增值稅
任務十五 計算應交營業稅
任務十六 計算應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任務十七 結轉損益類賬戶
任務十八 計算并結轉所得稅費用
任務十九 結轉本年利潤
任務二十 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任務二十一 結轉“利潤分配”賬戶其他明細賬
下旬 業務強化訓練
任務二十二 編制下旬科目匯總表
項目五 編制財務報表
任務一 資產負債表
任務二 利潤表
項目六 新會計年度年初工作
……
第二篇 知識拓展
附錄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節選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這是負債的一個基本特征。其中,現時義務是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例如,企業購買原材料形成的應付賬款、企業向銀行貸人款項形成的借款等需要依法予以償還。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也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只有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如果不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以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形式償還等。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項,不形成負債。 (三)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即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即企業的凈資產,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它是企業資產中扣除債權人權益后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A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又體現了保護債權人權益的理念。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含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構成。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根據收入的定義,收人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例如,工業企業制造并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保險公司簽發保單、咨詢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等,均屬于企業的日常活動。日常活動是確認收入的重要判斷標準,凡是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人應當確認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確認為收入,應當計人利得。例如,工業企業出售固定資產屬于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凈利益就不應確認為收入,而應確認為利得。 2.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人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義,不應確認為收入。例如,企業向銀行取得的借款,盡管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人,但該流人不能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而是使企業承擔了一項現時義務,所以不應確認為收入,而應當確認為一項負債。 3.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人,從而導致資產的增加。例如,企業銷售產品一批,應當收到現金或者在未來有權收到現金,才表明該交易符合收入的定義。但是,經濟利益的流人有時是所有者投入資本所致,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就不應當確認為收入,而是將其確認為所有者權益。 企業的收人根據來源不同,可分為:①銷售商品的收入;②提供勞務的收入;③讓渡資產使用權的收入,如對外出租等。收入按日常活動在企業所處的地位又可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為完成經營目標而從事的日常活動中的主要項目,如工業企業銷售產品等。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動,如工業企業銷售材料、提供非工業性勞務等。 (五)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的特征是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價,因此費用一定要與收入配比才能確定。費用可分為計人成本的費用和計人損益的費用。 (六)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人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反映企業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企業非日常活動取得的。所以,利潤=(收入-費用)+(利得-損失)。 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對某些未被確認的會計現象,如會計核算和監督的范圍究竟有多大、會計為誰記賬等,根據客觀情況或者發展趨勢所做的合乎事理的推斷和假定,又稱會計假設。它是日常會計處理應當具備的前提條件,其*終目的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提出的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項。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簡言之,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會計主體應該是一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責權利結合的經濟單位。典型的會計主體是企業。需要注意的是,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往往是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為前提。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其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
企業財務會計實訓 作者簡介
蘇井源,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教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貿易經濟專業畢業。財務會計高級講師,海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中國注冊會計師(非執業)。從事職業教育20多年,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 從教以來,主要執教《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多門專業課。在教學崗位上,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努力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他主動學習并更新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動向,積極倡導和應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