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35575
- 條形碼:9787509635575 ; 978-7-5096-355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 內容簡介
企業家政府理論把“三E”作為政府的價值追求,倡導分權理論和顧客導向理念,引進企業管理方法,其理論主張展現了其特有的理性特質,并對政府公共性的實現有著重要影響,在重構政府與公民、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新型的倫理關系和秩序的同時,也在公共利益實現、公共服務公平性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倫理風險和倫理不足。 《中南大學學術文庫·地方治理與公共政策叢書: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公共管理及相關專業人員深入了解企業家政府理論,并為公共管理部門的實踐者改進工作方法提供理論資源。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 目錄
**節 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文獻
二、國內研究文獻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主要內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內容
第二章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管理理念與方法的倫理變革
**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分權理念的倫理變革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分權理念及倫理意義
二、企業家政府理論分權理念建構的新型倫理秩序
三、企業家政府理論分權理念下的新型倫理秩序的正當性
第二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顧客導向”理念的倫理變革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的“顧客導向”理念的基本內涵
二、企業家政府理論的“顧客導向”理念的倫理意義
三、企業家政府理論的“顧客導向”理念的倫理偏差
第三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援引企業管理方法的倫理變革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對企業管理方法適用性的認識
二、企業家政府理論援引企業管理方法蘊含的倫理變革
第三章 企業家政府理論效率取向的倫理分析
**節 政府管理核心價值取向的演變
一、核心價值取向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二、公共行政理論對效率的推崇
三、公共行政理論的公平價值的引入
第二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對效率取向的承襲及改進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對效率取向的承襲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對效率取向的改進
第三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效率價值取向的倫理意義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效率價值取向面臨的質疑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效率價值取向的倫理缺陷
第四章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理性特質的倫理分析
**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有限理性特質及其倫理意義
一、公共行政的完全理性假設向有限理性假設的轉變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展現的有限理性特質
三、企業家政府理論有限理性特質蘊含的倫理意義
第二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經濟人理性特質及其倫理分析
一、公共行政中的經濟人假設的確立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展現的經濟人理性特質
三、企業家政府的經濟人理性特質的倫理評價
第三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工具理性特質及倫理分析
一、公共行政中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一、企業家政府展現的工具理性特質
三、企業家政府的工具理性特質的倫理評價
第五章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公共性分析
**節 政府公共性的內涵
一、公共與公共性
二、政府公共性界定
三、政府公共性的基本構成
第二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利益取向分析
一、利益及公共利益
二、企業家政府理論內含的利益取向
第三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公開性分析
一、公開性在公共性中的重要意義
二、企業家政府展現的公開性
第四節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公正性分析
一、公正性在公共性中的重要意義
二、企業家政府展現的公正性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 節選
《中南大學學術文庫·地方治理與公共政策叢書: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倫理批判》: 第二,將公民比作顧客是對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片面理解。企業家政府理論的顧客隱喻,實質上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復雜關系簡化成了單向度的政府與顧客的關系。在他們看來,政府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公民則享受公共服務,他們之間是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這種理解是片面的。首先,從政府與公民和企業與顧客的關系比較來看,顧客可以選擇企業,但不能影響企業;政府運作和功能實現依賴公共稅收,因而公民必然也是公共服務供給的參與者、決策者,可以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數量、質量、公平性形成一定的影響。正如弗雷德里克森所說,公民是政府的“所有者”,因而具有主動性,是可以決定政府議程的。將公民比喻為顧客,實際上將政府與公民間的政治關系簡化為市場機制下的企業和顧客之間的經濟關系。“企業”根據政治家的要求進行生產,而被抽去“公民權利”的“顧客”則只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被動接受產品了。因此,顧客隱喻由忽視公民的政治權利,走向了將公民置于政府與公民關系中的被動的和接受地位。“顧客”雖然有選擇權(這也是企業家政府理論所看重的,被認為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關鍵因素),但公共服務常常帶有壟斷性,公民有權消費卻無法選擇,因而其選擇權十分有限,這與今天的民主政府理論并不相符。其次,公民在民主治理中承擔著比較復雜的角色,公民是公共服務的接受者,從這個角度要求政府提供服務;公民亦是公共服務的合伙人或參與者,其行為亦對公共服務的績效發生影響;公民亦是公共服務的監督者,有責任監督政府的運作;同樣,公民亦是納稅等義務的承擔者。“在公共部門中任何政府的顧客幾乎在同時總是一個公民——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雇主”,因而之間的關系具有多樣性。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很少或者不需要影響生產者,市場上有很多產品可供他們選擇,他們可以“用腳投票”;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的公民,他們所接受的公共服務常常是壟斷的,對他們不滿意的公共服務不能行使“用腳投票”的權利,因此,在合乎法律的范圍內,他們有權利要求政府為他們提供合乎法律的服務,而政府則有義務必須傾聽每個公民的要求。同時,政府提供的服務對不同的公民都有利害關系,某些公民“希望得到”的服務有可能是其他公民認為應該“限制投入”的服務,因而對政府提出了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務的要求。把公民比作顧客,強調政府應該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投入、滿足社會公眾對公共事務的期待的義務,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過于強調市場導向的力量,模糊了政府與公民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會造成社會政治系統的投入一產出的失衡,逐漸壓縮公共領域的存在。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