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20977
- 條形碼:9787511120977 ; 978-7-5111-209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本書特色
日本環境會議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編輯委員會編著的《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2003/04版)延續前兩卷的基本框架,由3部分組成。 首先,第ⅰ部“專題篇”,在考慮21世紀的亞洲環境問題方面,有意識地列舉了一些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大膽地提出了若干前瞻性問題。如第1章“軍事活動與環境問題”、第2章“環境與貿易”、第3章“農業、糧食與環境”和第4章“森林與水田的生物多樣性”這些篇章,從中長期觀點看,明確指出了亞洲地區今后必須在相互合作的框架下致力于環境保護。 其次,第ⅱ部“各國(地區)篇”,嘗試性歸納并提出了超越國家概念的“地區”(region)這一獨特觀點,并基于該觀點,整理問題和提出新課題。 第三,如前所述,本書盡可能詳細地總結了具體建議和面向未來的具體行動。在本套叢書創刊(1997/98版)號中,我們提出了“全球環境保護從亞洲開始”這一理念。作為實現這一理念的提議,我們在第2卷中提出了“為了21世紀亞洲環境合作的新發展”口號。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內容簡介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延續前兩卷的基本框架,由3部分組成。 首先,第Ⅰ部“專題篇”,在考慮21世紀的亞洲環境問題方面,有意識地列舉了一些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大膽地提出了若干前瞻性問題。如第1章“軍事活動與環境問題”、第2章“環境與貿易”、第3章“農業、糧食與環境”和第4章“森林與水田的生物多樣性”這些篇章,從中長期觀點看,明確指出了亞洲地區今后必須在相互合作的框架下致力于環境保護。 其次,第Ⅱ部“各國(地區)篇”,嘗試性歸納并提出了跨越國家概念的“地區”(region)這一獨特觀點,并基于該觀點,整理問題和提出新課題。 第三,如前所述,《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盡可能詳細地總結了具體建議和面向未來的具體行動。 在《亞洲環境情況報告》叢書創刊(1997/98版)號中,我們提出了“全球環境保護從亞洲開始”這一理念。作為實現這一理念的提議,我們在第2卷中提出了“為了21世紀亞洲環境合作的新發展”口號。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目錄
[專欄] 孟加拉國的氣象災害
第1部 專題篇
第1章 軍事活動與環境問題——謀求實現“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
1.從“戰爭與環境破壞的世紀”轉向“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
2.軍事基地建設造成的環境破壞
3.基地內外的污染與損害
4.基地舊址凈化與受害補償相關課題
5.備戰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
6.實戰造成的環境污染
7.面向“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
[專欄1] 圍繞殘留的地雷和啞彈問題:柬埔寨案例
[專欄2] 日本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問題
第2章 環境與貿易謀求實現環境保護型貿易
1.前言
2.貿易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3.努力尋求的制度構建與制度變更
[專欄1] 日本對大型“權宜更改國籍漁船”延繩船捕撈金槍魚實行的進口控制
[專欄2] 向中國出口電子垃圾
[專欄3] 亞洲地區關于破壞臭氧層物質的不正當交易
第3章 農業、糧食與環境——尋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1.前言
2.亞洲的糧食需求增加與環境問題
3.基礎糧食生產造成的環境影響
4.農業經濟與環境問題
5.尋求實現亞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專欄] 印度尼西亞進行的綜合性病蟲害治理(ipm)的嘗試
第4章 森林與水田的生物多樣性實現居民參與的綜合管理
1.前言
2.亞洲地區森林的減少及其原因
3.水田農業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
4.面向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的課題
[專欄1] 中國:快速增長的原木進口及其對俄羅斯森林
惡化的影響
[專欄2] 泰國東北部的水田鄰近池塘的養魚業
第ⅱ部 地區與各國篇
第1章 環日本海地區構筑環境合作型地區的現狀與挑戰
1.前言
2.圖們江流域的開發
3.日本海的海洋污染
4.俄羅斯遠東地區
5.構筑國際合作體制
6.結語
[專欄] 環日本海地區環境問題中的松花江水俁病
第2章 湄公河地區構建反映全地區市民社會呼聲的機制
1.前言:跨越國境的環境與開發
2.湄公河:瀾滄江干流
3.雙邊問題:跨越國境的洪水
4.越境環境問題與地區性機構u鼬
5.謀求解決環境問題的市民社會行動
6.結語:市民社會參與地區性機構決策的必要性
[專欄] 在緬甸軍政府統治下的環境破壞
第3章 亞洲內陸地區朝向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
1.前言
2.中國內陸:荒漠化現狀與對策
3.蒙古國
4.中亞的水環境與農業:圍繞咸海的一系列問題
5.國際合作展望
第4章 續篇
[日本]
1.具體業績有待探討的全球變暖對策
2.存在諸多問題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再循環
[專欄1] 需要重新審視的水俁病和甲基汞污染
[韓國]
1.對于金大中政權時期環境政策的評價
2.大氣惡化與首都圈空氣質量改善特別對策
3.水污染與四大江特別法
4.資源再循環和土壤污染處理對策
5.今后的課題
[中國]
1.威脅論與統計數據的背后
2.鞏固應予優先的成果基礎
3.中國社會的“綠色”革命
[專欄2] 水、土、木
[專欄3] 中國西部地區的環境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活動
[中國臺灣]
1.第四核電站的續建問題
2.海岸與海洋管理問題
3.固體廢物管理的現狀與課題
[菲律賓]
1.環境治理
2.馬尼拉首都圈的垃圾問題
3.1995年《礦山法》帶來的礦業復興
4.同經濟界的協作
[越南]
1.森林保護政策與各種問題
2.洪水與干旱
3.工業化和城市化引起的污染:河流的污染與固體廢物
4.清潔能源與核電站建設計劃
5.民間活力的環境保護
[專欄4] 越南的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激素(環境荷爾蒙)
[泰國]
1.新憲法制定后對環境問題的應對
2.新憲法與大規模開發項目的實施過程
3.對環境保護帶來重要影響的法律制定與修改
[專欄5] 泰國的土地制度
[馬來西亞]
1.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動向與環境政策
2.固體廢物處理廣域民營化的新進展
3.水資源管理民營化方面的問題
4.越境水資源問題
5.“環境再生”問題
[專欄6] 醫療廢物處理民營化
[印度尼西亞]
1.環境管理與權力分散化
2.印度尼西亞伴隨分權化產生的環境問題
3.分權化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原則
4.環境管理分權化的挑戰與問題
[印度]
1.公害對策概況
2.傳統知識的回歸
[專欄7] 對水沖廁所的思考
第ⅲ部 數據解說篇
[1] 經濟不平等、貧困和人類開發
[2] 人口和性別:生育健康與權利
[3] 改善職業傷害與勞動安全衛生的對策
[4] 改善保健與教育
[5] 圍繞轉基因作物與食品限制的紛爭
[6] 不斷減少的森林資源
[7] 保護區管理的地區性展望
[8] 野生生物非法貿易的增長
[9] 沿岸與海洋環境的危機
[1o] 不斷加劇的水危機
[11] 各國(地區)蔓延的鎘污染
[12] 海外直接投資的增大與公害輸出
[13] 急速推進的城市化
[14] 道路交通與嚴重的大氣污染
[15] 固體廢物的不斷增加與努力控制其產生量的新對策
[16] 再循環的國際化
[17] 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挑戰
[18] 核能開發現狀與kedo(朝鮮能源開發機構)的新進展
[19] 日趨活躍的環境ngo之間的國際交流
[20] 環境oda的動向與需要加強的事后評價
[21] 環境公約與協議書的進展與課題
[22] 環境政策手段的多樣化:對于經濟手段和自主性行動的重視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執筆、協作者一覽表
原書后記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節選
《亞洲環境情況報告(第3卷)》: 1.從“戰爭與環境破壞的世紀”轉向“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 20世紀是“戰爭與環境破壞的世紀”。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代表,戰爭與沖突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盡管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帶來了經濟增長,但軍事技術的發展也在趨于極限,甚至可以把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城市環境和擁有數萬年乃至數億年歷史的地球環境在一瞬間毀壞殆盡。軍事活動的*終目的在于用武力貫徹其意愿。為此,武器研發已達到極致。軍事技術進步完全改變了戰爭性質。戰爭已從軍隊在特定場所戰斗,轉向把全體國民變成受害者,把整個國土毀壞殆盡。因此,戰爭一旦爆發,必將導致環境全面破壞,不僅毀壞成片的城鎮和文化遺產等歷史財富,還會破壞生態系統。 21世紀初,軍事活動繼續表現出全面破壞環境的這種特點,同時還增加了“戰爭常態化”的新特點。我們已經親眼目睹了新的全方位的軍事戰斗。2001年9月11日,美國國內發生了連續的恐怖事件(以下稱為“9·11事件”),布什總統把對于恐怖事件的報復置于戰爭地位,宣布實施“反恐總決戰”。在距“9·11事件”不到1個月的2001年10月7日,美英聯軍在阿富汗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11月14日便摧毀了塔利班政權。接著,2003年3月20日,以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政府“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美英又對伊拉克動武,不久就摧垮了薩達姆·侯賽因政權。 對伊拉克動武根本就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先發制敵”。先發制敵是在敵人攻擊迫在眉睫、證據確鑿無疑情況下發動的。進攻伊拉克則是美國在“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別危險”這一“大義名分”下進行的“預防性戰爭”,而在美英聯軍發動攻擊時,并不存在美國直接暴露在危險下的事實。“9·11事件”后,在防范恐怖活動于未然、通過戰爭扼殺恐怖活動的名義下,美國開始把軍隊置于長期臨戰狀態。軍事行動超越了以往的戰爭定義,有可能全面進入日常生活中。軍事活動造成日常生活中環境破壞的危險性也在急劇升高。 為了保護地球環境,人們絕不應該放任軍事活動,以免造成全面的環境破壞。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軍事活動是水火不相容的。要實現可持續社會(sustainable society),首先必須把21世紀轉變成為“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制止和削減嚴重破壞環境的軍事行動,是全世界無論如何都必須盡早完成的任務。21世紀究竟是戰爭與環境破壞的世紀,還是和平與環境保護的世紀?人類正站在決定未來的關鍵轉折點上。 市民們已經開始全面行動起來了。20世紀是環境破壞可能性增加的世紀,同時也是全世界反對并制止軍事行動的世紀。20世紀和平運動的積累絕沒有白費。伊拉克戰爭期間,世界各地的反戰運動與和平呼聲風起云涌,其強烈程度史無前例。2003年2月,軍事攻擊伊拉克的危險剛一出現,在美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德國、日本、韓國、菲律賓、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就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這場在世界各地同時沸騰起來的反戰運動,可以說是從反對越南戰爭運動以來人類歷史上規模*大的。 反對伊拉克戰爭運動的特點之一是,反對美軍使用貧鈾炸彈。21世紀初,和平運動同環境保護運動統一起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偶然事件。武器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問題成為反戰運動的主要內容,這是當今軍事行動全面破壞環境的反映。軍事行動已被公認為破壞環境、掠奪生命的罪魁禍首。以反對伊拉克戰爭的運動為契機,今后要把和平運動與政策同環保運動與政策統合起來。 軍事活動破壞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即:基地建設、基地運行、戰爭準備(軍事訓練和軍事演習)和實戰。本章將從這4個方面闡述實際發生的環境問題和市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的環保運動。本章所提及的環境問題幾乎都是由美軍造成的。雖然這是由于美軍信息較易獲得,但更主要的是因為美軍在世界上占據著壓倒性地位的緣故。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