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13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04003
- 條形碼:9787553104003 ; 978-7-5531-04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13輯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13輯)》為四川大學文化遺產與文化互動研究基地與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刊物,力圖通過“現代文學與現代文化”、“文學史新論”、“巴蜀文學重讀”、“對視與爭鳴”、“現代文學檔案”等欄目,在更廣闊的學術平臺上整體把握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與文化,以強化問題意識,倡導學術銳氣,保藏文獻檔案。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13輯 目錄
名家名作研究
《紅巖》的文體價值與超時空精神價值
再論沈從文與書法文化
佛家辯證思維與《野草》意象群的生成機制
身體、文化、修辭與“狂人”的生成建構
論《雷雨》與基督教文化的復雜關系
——兼評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文化之關系
另類經驗與后現代敘事
——論西西的小說《哀悼乳房》
“反復敘事”的利與弊
——論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重復”效用及其審美得失
文學的“民國機制”研究
1927—1936年“作家論”寫作潮成因探究
從邊緣到中心:政治地理格局的變遷與抗戰時期重慶戲劇文學
文學史研究
相聲藝術與京味文學風格的生成
《論主觀》:一個歷史誤會產生的原罪
沈從文缺席1949年文代會考
記小說《沙家浜》事件兼論“樣板戲”成立的社會基礎
杜威·佛克馬視域下的毛澤東《講話》
論八十年代中國科學幻想小說原創力量的集散
——以《科幻海洋》雜志為例
文學與文化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地理學研究
微博敘事:一種社會參與的媒介文化解讀
學院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分離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學史討論述評
懷疑與荒謬的存在
——關于吳投文詩歌的另一種解讀
四川作家研究
四川當代文藝批評沙龍·羅偉章專題
苦難·分擔·文學
——從羅偉章小說創作看當代底層文學
“鄉關何處”的歷史之問
——以羅偉章小說為例
中國文學檔案
關于周揚的一組訪談
《子夜》的刪節本
胡風的一篇佚文
《今日之重慶》:外國人眼中的抗戰中國
當代學人研究
一代女學人的心路歷程與文學批評之路
——劉思謙教授學術人生述評
吳小美先生的現當代文學研究
關注社會現實切近文學現場
——吳野先生的評論生涯
卓有成效的系統創新
——徐其超教授文學研究述要
新作薦評
中國當代文學史寫作研討會實錄
——以《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出版為契機
神思妙想天籟之音
——趙豐散文集《禪與物》序
跨越歷史的語言“轉角”
——《“文革”時期語言研究》芻論
張愛玲研究的新收獲
——《廣告張愛玲》讀后
美學思維燭照下的茅盾文學獎
——讀任東華《茅盾文學獎研究》
租界文化:解讀中國近現代文學的關鍵詞
——評李永東《租界文化語境下的中國近現代文學》
稿約與稿例
《紅巖》的文體價值與超時空精神價值
再論沈從文與書法文化
佛家辯證思維與《野草》意象群的生成機制
身體、文化、修辭與“狂人”的生成建構
論《雷雨》與基督教文化的復雜關系
——兼評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文化之關系
另類經驗與后現代敘事
——論西西的小說《哀悼乳房》
“反復敘事”的利與弊
——論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重復”效用及其審美得失
文學的“民國機制”研究
1927—1936年“作家論”寫作潮成因探究
從邊緣到中心:政治地理格局的變遷與抗戰時期重慶戲劇文學
文學史研究
相聲藝術與京味文學風格的生成
《論主觀》:一個歷史誤會產生的原罪
沈從文缺席1949年文代會考
記小說《沙家浜》事件兼論“樣板戲”成立的社會基礎
杜威·佛克馬視域下的毛澤東《講話》
論八十年代中國科學幻想小說原創力量的集散
——以《科幻海洋》雜志為例
文學與文化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地理學研究
微博敘事:一種社會參與的媒介文化解讀
學院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分離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學史討論述評
懷疑與荒謬的存在
——關于吳投文詩歌的另一種解讀
四川作家研究
四川當代文藝批評沙龍·羅偉章專題
苦難·分擔·文學
——從羅偉章小說創作看當代底層文學
“鄉關何處”的歷史之問
——以羅偉章小說為例
中國文學檔案
關于周揚的一組訪談
《子夜》的刪節本
胡風的一篇佚文
《今日之重慶》:外國人眼中的抗戰中國
當代學人研究
一代女學人的心路歷程與文學批評之路
——劉思謙教授學術人生述評
吳小美先生的現當代文學研究
關注社會現實切近文學現場
——吳野先生的評論生涯
卓有成效的系統創新
——徐其超教授文學研究述要
新作薦評
中國當代文學史寫作研討會實錄
——以《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出版為契機
神思妙想天籟之音
——趙豐散文集《禪與物》序
跨越歷史的語言“轉角”
——《“文革”時期語言研究》芻論
張愛玲研究的新收獲
——《廣告張愛玲》讀后
美學思維燭照下的茅盾文學獎
——讀任東華《茅盾文學獎研究》
租界文化:解讀中國近現代文學的關鍵詞
——評李永東《租界文化語境下的中國近現代文學》
稿約與稿例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