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37-1945-中國影像史-第七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901549
- 條形碼:9787517901549 ; 978-7-5179-01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37-1945-中國影像史-第七卷 本書特色
歷代文明是影像產生的源點,而通過影像我們又能反觀文明延續的脈絡和傳承的路徑。在中國史學界,一直有“左圖右史”的傳統,而在西方史學界也早就有“以圖證史”的方法。《中國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正是秉持了這樣的原則,因而該叢書對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對影像內容的單純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歷史的語境下進行解剖,包括影像產生的背景、現場和傳播形式,從影像的三種形態和影像意義的三個場域,即技術性形態、構成性形態和社會性形態,圖像制作的場域、圖像自身的場域和圖像傳播的場域,進行分析和整理。“中國影像史”叢書以時間為序分成八個歷史階段,分別書寫不同階段影像發展的狀況。依次為:古代卷,研究攝影史前時代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光學和化學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攝影術誕生并傳入中國后,外國在華攝影師及中國本土攝影師在中國的拍攝活動及所攝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變至清王朝滅亡前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911-1919年,研究中華民國成立至新文化運動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運動之后至北伐戰爭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927-1937年,研究北伐勝利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至抗日戰爭結束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戰爭結束后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第九、十卷,從編年史的角度,分別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間中國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為統一體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結構和次序,按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文化背景、影像的總體風貌、影像的技術特征、影像的構成性特點、影像的傳播場域、影像作者、影像選萃,以及同一時期電影的發展概要,展現出各個時期的影像史。叢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獻價值,入選“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
1937-1945-中國影像史-第七卷 內容簡介
1.一部記錄中國影像探索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從攝影術發明之前中國早期科學家、思想家等對光學和相關化學的探索,一直到1949年影像技術在中國的廣泛使用,反映了影像史的巨大發展、變遷。 2.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全面、系統梳理中國歷史,涵蓋中國近現代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同時涉及近現代中國的經濟生活、文化教育、風土人情、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歷史讀本。 3.通過影像所反映的現象獲得深層次的意義,準確地反映歷史,推進文明的傳承和傳播。
1937-1945-中國影像史-第七卷 目錄
主編的話
導論
**章 1937-1945 年的社會文化背景
**節 同仇敵愾,全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
一、日本對外擴張,中國局部抗戰
二、正面戰場浴血奮戰
三、敵后戰場砥柱中流
第二節 中國融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一、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援助
二、中國戰區成立與中國遠征軍入緬
三、戰時廢約運動
四、參加創建聯合國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
一、日本侵華戰爭打斷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二、中國工廠內遷與西部經濟發展
三、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的西遷
四、社會文化的變遷
小 結
第二章 1937-1945 年影像的總體風貌
**節 抗擊日軍的新聞攝影
一、戰場殺敵
二、抗日救亡
第二節 日本侵略暴行影像
一、滅絕人性的大屠殺
二、殘暴的“三光”政策
三、野蠻的無差別轟炸
四、慘無人道的細菌戰和生化戰
五、強擄和奴役中國勞工
六、殘害中國婦女的性暴力和“慰安婦”制度
七、肆意摧殘中國文化
第三節 人文地理攝影
第四節 百姓生活紀實
第五節 藝術攝影
第六節 按圖像學分類的影像
一、痕跡性影像
二、相似性影像
三、象征性影像
小 結
第三章 1937-1945 年影像的技術特征
**節 攝影器材
一、攝影機
二、感光材料
三、張印泉對攝影科學技術的研究
四、郎靜山的集錦攝影
五、因陋就簡的《晉察冀畫報》
第二節 影像拍攝場域
第三節 影像生產者
一、國統區的攝影機構
二、抗日根據地的攝影機構
三、外國和聯合國的攝影機構
第四節 抗日戰爭期間 攝影書刊的出版
一、國統區出版的攝影圖書
二、抗日根據地出版的攝影圖書
小 結
第四章 1937-1945 年影像的構成性特點
**節 仰拍
第二節 逆光
第三節 表情
第四節 延安時期中共領袖的形象
一、毛澤東的形象
二、中共領袖群像
第五節 風景
小 結
第五章 1937-1945 年影像的傳播場域
**節 國民黨統治區的 畫報及攝影展覽
一、抗戰初期上海畫報業的勃興
二、武漢的畫報和展覽
三、重慶和大后方的畫報與展覽
四、香港的畫報
第二節 中共抗日根據地攝影展覽及畫報
一、陜甘寧邊區的攝影活動
二、《晉察冀畫報》
三、抗日根據地的其他攝影畫報
四、各抗日根據地的攝影展覽
第三節 日偽占領區攝影活動
一、日本侵略者的攝影宣傳
二、淪陷區漢奸組織的攝影活動
三、德國的攝影宣傳活動
小 結
第六章 1937-1945 年的影像作者
**節 沙飛
第二節 王小亭
第三節 吳印咸
第四節 石少華
第五節 徐肖冰
第六節 莊學本
第七節 孫明經
第八節 郎靜山
第九節 鄭景康
第十節 高帆
第七章 1937-1945 年電影概述
**節 本時期電影的特點
一、國統區的電影
二、“孤島”電影
三、香港電影
四、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的電影
五、敵占區的電影
六、國際友人拍攝的電影
第二節 本時期電影的生產特點
一、抗戰初期的電影生產
二、電影生產的條件
三、抗戰中期的電影生產
四、中國電影技術工作者開始試制國產電影設備
第三節 本時期電影的構成
一、故事片的創作
二、新聞紀錄片的制作
第四節 本時期電影的傳播場域
一、電影制片廠
二、放映團體
三、電影協會與電影機構的成立
四、電影刊物
第五節 本時期電影的樣態
一、本時期代表作品
二、本時期有代表性的影像工作者
小 結
第八章 1937-1945 年影像選萃
第九章 結束語
**節 民族危難關頭,攝影要為抗戰服務
第二節 反對新聞攝影中的虛假報道
第三節 影像作品力求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第四節 影像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一、著作
二、論文
后 記
1937-1945-中國影像史-第七卷 作者簡介
韓叢耀:南京大學歷史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圖像傳播學者。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獎,兩次獲得中國個人藝術成就最高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趙迎新:198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攝影專業,同年分配到新華社攝影部工作。《北京申奧成功》獲2001中國體育攝影展特等獎;2002年獲中國新聞攝影最高獎“金眼獎”第一名;2004年被評為當代十大杰出體育攝影家。現任中國攝影出版社社長。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