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鄭賓于文存 本書特色
該書稿是對民國學人鄭賓于的學術文章整理,這些學術文章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不為當代所知。首先,作者在文章中通過考證提出不同前人的觀點,在學術上有所發現。如對雷峰塔、孟姜女、楊朱、公孫龍的考證,或補充或反駁魯迅、顧頡剛、蔡元培等人的觀點和論證。其次,鄭賓于的研究具有地域特色,能夠重視并挖掘地方文化的獨特性。如對酉陽民歌的采集、對保定劉爺廟的劉爺事跡的考據等。*后,作者的文學觀點也頗有見地,并能與當代契合。如在《前論》等篇目中,作者能夠從文學體裁、風格去看文學創作的發展,注重文學形式上的發展變化,與當下學術研究中對文學形式的轉向具有很大程度的契合。
鄭賓于文存 內容簡介
該書中的文章對當代學術研究方法具有啟示意義,其研究成果對今后的研究具有參考、借鑒的價值,文章本身亦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有利于讀者了解民國間學者的學術旨趣、研究狀況和社會生活。是一次比較重要的學術發現。
鄭賓于文存 目錄
001 不該被湮沒的現代學者:鄭賓于生平略考( 代序) / 熊飛宇
民歌與民俗
002 酉陽民歌采集
005 致« 歌謠» 編輯
009 歌謠中的婚姻觀
018 在保定劉守真廟會中得的一首唱歌
021 一句成語在元曲中之發見并質疑
023 江南風俗一零
人物考辨
030 雷峰塔與保叔塔
041 劉爺與劉爺廟
061 保定蓮花池六幢考
073 楊朱傳略
082 公孫龍考
092 永平十年以前流入中國之佛教
孟姜女故事研究
106 « 畿輔通志» 中的孟姜女
111 孟姜女在« 元曲選» 中的傳說
118 « 廣列女傳» 中的杞植妻和杞梁妻
121 « 哭泉孟姜女祠記» 及其他
風詩研究
128 論三百篇后的風詩問題
144 讀詩辨說
149 秦風與豳風
文學史研究
160 刊印單篇« 長短句» 自序
163 « 中國文學流變史» ( 上) 題語
167 « 中國文學流變史» ( 中) **頁
169 « 中國文學流變史» ( 下) 序
173 « 中國文學流變史» 前論
184 « 中國文學流變史» 前論( 修訂稿)
文字因緣
200 論“ 淫書”
205 我讀了文化學社印行胡適之先生的« 國語文學史»
213 我和魯迅先生的一段文字因緣
217 詩四首
教育教學
220 關于合并四川省內各大學以成立國立四川大學的呈文
224 “ 中學生讀書法及其基本讀物” 之一:國文
227 論我國民族文化之“ 不長進” 與“ 線裝書”
附錄
238 冉云飛關于鄭賓于的考述
243 文學史家鄭賓于生平考述 / 王作良
262 « 漫話酉州人物篇» 中的詞條“ 鄭賓于”
263 研究所國學門通告
264 鄭賓于的一篇應時之作
267 北京海音書局刊行« 長短句» / 沈文沖
270 « 長短句» 序 / 潘梓年
272 « 中國文學流變史» 提要 / 陳玉堂
276 鄭賓于著« 中國文學流變史» / 羅根澤
284 致鄭孝觀、陸侃如 / 馬敘倫
285 答鄭君賓于問 / 陳伯弢
287 蔡元培贈鄭賓于聯
289 魯迅筆下的鄭賓于
292 « 吳虞日記» 中的鄭賓于
311 后記 / 熊飛宇
鄭賓于文存 作者簡介
作者:鄭賓于,重慶酉陽人,民國時期學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中俄大學、福州協和大學教授。成都師大、四川大學、成都大學教師。以《中國文學流變史》名世。該著在中國文學史的書寫和文體學的建構方面,均占有重要一席。考其交游,與王國維、蔡元培、魯迅、張競生、陳垣、顧頡剛、容肇祖、吳虞、潘梓年、李劼人、黃毓荃等人,均有往還。 編者:熊飛宇,四川省南江縣人,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重慶抗戰文化。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國外理論動態》、《紅樓夢學刊》、《當代文壇》等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中共中央南方局與重慶抗戰文學”,主研重慶市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托課題“重慶辛亥革命歷史研究”并任課題組組長,出版專著《中共中央南方局與重慶抗戰文學論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