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15748
- 條形碼:9787545215748 ; 978-7-5452-15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人公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受上海《大公報》的派遣,以前線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華北抗戰前線,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以“小方”為筆名連續發表了多篇前線報道的中國戰地記者——方大曾。但不久后他即在前線永久失蹤,時年僅25歲。他是“盧溝橋事變”報道**人!他是抗日戰爭中**個在前線犧牲的新聞記者!他是中國的羅伯特·卡帕!他是讓著名作家余華、著名戰地記者唐師曾等人頂禮膜拜的人!本書作者從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將方大曾的經歷梳理出來, 從*初的尋找不知不覺變成了對于一種高尚精神的認同和追隨。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內容簡介
在中國20世紀戰爭攝影史中,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人物與上海有關。一個是沙飛,他不僅是魯迅的崇拜者,也是為魯迅拍攝遺像的人。沙飛后來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和新聞出版人。再一個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戰初期活躍的戰地記者,“七七事變”后由北京離家奔赴抗日前線,由范長江介紹作為上海《大公報》前線記者進行采訪,1937年就在他的《平漢鐵路的變化》報道發表后失去消息。 2000年中央電視臺專題部把方大曾的事跡列入選題,拍了一個紀錄片叫《尋找方大曾》,該片入選并榮獲了第十五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紀錄片導演就是本書的作者馮雪松,他當年拍攝紀錄片時,帶領攝制組沿著方大曾走過的路,克服了很多困難,走了一圈,采訪了一些人,比如說在保定、在石家莊,他這個路線完全是按照當時范長江寫《憶小方》的那條路線。 2002年7月,方大曾家屬挑選了方大曾的120幅作品,在成都的四川美術館用很大一個展廳舉辦了一個展覽。 2006年,方大曾遺留的800多張底片由家屬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 15年前,紀錄片的導演馮雪松是以口述歷史的形式拍攝了《尋找方大曾》的紀錄片,15年后,馮雪松以作者的身份,以紙上紀錄片的形式將尋找和重現的旅程記錄下來。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目錄
目錄
序言 他是中國的卡帕
一 一部偶然的紀錄片
二 方大曾和時代
三 灰房子時期的報道
四 融入生命的黑白片
五 一個人的綏遠之行
六 改變命運的戰事
七 紙張上的戰地足跡
八 *后的消息
九 與青春相連的記憶
十 尋找 以致敬的方式
十一 幾乎觸碰到的氣息
十二 底片的命運和歸宿
十三 沒有完成的句號
后記 從尋找到追隨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相關資料
在書刊上,我們常常看到“小方”的作品,他對于題材的選擇和對于時間性的謹嚴,都是引起朋友們注意的地方。綏遠戰爭以后他更主要地以攝影記者姿態出現。
范長江
方大曾的作品像是三十年代留下的一份遺囑,一份留給以后所有時代的遺囑。
余 華
在暗房的安全燈下,小方的作品一張張地顯現出來,讓我覺得好像在與小方的精神做某種程度的溝通。每放一張照片,我就對小方的才氣又服氣一回。
阮義忠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作者簡介
馮雪松,男,回族,生于1970年,南開大學碩士,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會會員。多次擔任建黨八十周年、春節聯歡晚會、澳門回歸五周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等重大宣傳報道的主創、策劃和組織工作。主要作品:大型文獻紀錄片《使命》、大型紀錄片《澳門十年》《尋找方大曾》《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史》《澳門新聞報道集》等,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等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全國人大好新聞一等獎、中國廣播電視獎、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特等獎等獎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