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73820
- 條形碼:9787532573820 ; 978-7-5325-738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本書特色
黃顯功、陳建華主編的這本《歷史文獻(第18輯)》主要收錄了陳寶箴、金昌熙、周盛波、葉昌熾、羅振玉等名家的藏書記、手札及日記,多數為上海圖書館獨家館藏的手稿,此系首次標點整理公布,史料價值極高。另有一部分有關中國古代尺牘、晚清上海石印業的研究論文。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內容簡介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主要收錄了陳寶箴、金昌熙、周盛波、葉昌熾、羅振玉等名家的藏書記、手札及日記,多數為上海圖書館獨家館藏的手稿,此系首次標點整理公布,史料價值極高。另有一部分有關中國古代尺牘、晚清上海石印業的研究論文。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目錄
劉廩《政論》校注
曹毓瑛、林壽圖、英翰致朱學勤手札
孫衣言、成林、楊昌浚、蔣益澧致朱學勤手札
陳實箴書札
晚清中國駐朝鮮使臣致朝鮮大臣金昌熙叢札及文稿
周盛波光緒十二、十三年書札選錄
緣襲廬遣札(上)
羅振玉手札
宗舜年、徐乃昌、徐恕致孫毓修信札
求恕齋友朋手札(下)
顧頡剛與《中國地方志綜錄》的出版
金鐵與文楷齋往來信札
花韻軒詠物詩存
版本目錄學的思考與實踐一一《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編后記
上圖盛檔有關義和團的資料及其價值
尺牘在歷史研究中的價值
古代尺牘的社會功能和藝術性
琉球漢文尺牘小箋
《鮑廷博年譜》再補遣
晚清上海石印業的發端與拓展
潘景鄭談章太炎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節選
《歷史文獻(第十八輯)》: 李鴻藻、清流與李鴻章的聯系 史學界過去一直有個觀點,認為光緒前期北京政壇上活躍非凡的“清流”,是與洋務派為代表的“濁流”相對立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研究李張通信之后,我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光緒前期,清朝官場以軍機大臣沈桂芬和李鴻藻為首,形成南北兩股勢力。在1881年沈桂芬去世后,李鴻藻實際上隱執了軍機處的大權。李鴻藻在張佩綸、張之洞、陳寶琛、寅廷這干“清流”的簇擁之下,是有一個大局謀劃的構想的。 一方面,他們迅速起用自己人,比如外放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在張佩綸丁憂釋服后提拔他署理左副都御史和總理衙門大臣。另一方面,啟用一批他們認為能干和廉潔的人,比如將賦閑在家的閻敬銘請出山,到北京來做戶部尚書。還有要拉攏的,就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李鴻章起初對“清流”不以為然,他曾私下對丁日昌說: 政府周公(恭親王奕欣),久不自專,前唯沈文定(沈桂芬)之言是聽,近則專任高陽(李鴻藻),吾宗素假理學為名,奉持正論。……鬼胎當視文定為大也。近日建言升官,大半高陽汲引。⑨ 李鴻藻聯絡李鴻章,主要依靠張佩綸,這是因為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在咸豐年問對抗太平軍起義時,曾任安徽按察使,與回籍組織團練的李鴻章有過并肩作戰的交情。 我們舉一個例子。1881年3月21日,通政使司參議劉錫鴻上奏彈劾:“李鴻章跋扈不臣,儼然帝制。前在埃及,新聞紙稱李優待外人,自視若為中國之王,假外援以窺竊神器。”這是一項嚴重的指控。劉錫鴻曾經擔任中國駐英使館副使和駐德公使,觀念保守。出使期間,因與公使郭嵩燾相互攻訐而被撤回國內,他認為李鴻章從中起了作用,一直懷恨在心。他攻擊李鴻章的罪名,竟是李想做皇帝。此時的李鴻章,尚不是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后遭受千夫所指的李鴻章,朝廷正倚其為股肱。李鴻藻所控制的政治勢力,需要與李鴻章結成戰略聯盟,所以當天發布上諭,對劉錫鴻予以嚴厲譴責,指出該奏“深文周內,已屬支離,至謂其跋扈不臣,儼然帝制,并以荒誕不經之詞登諸奏牘,肆意傾陷,尤屬謬妄胡涂”。⑩命將劉錫鴻著交部嚴加議處。當日下朝后,張佩綸去李鴻藻家進行了久談。次日,張佩綸密函李鴻章: 卯金謬論,圣心盛怒,公論亦鄙為傾險之士。事下考功,所以眷注純臣,保全勛舊者,已大白于天下。愿公勿畏讒,勿負氣,益加敬恪,以副深恩,是則古大臣自處之道也。⑩ 此時,張佩綸尚在丁憂,正受到李鴻章邀請,準備前往天津講學。28日,張佩綸到津,李鴻章將劉錫鴻彈劾奏折的抄件、上諭以及幕僚代擬的復奏稿件一并轉交給張佩綸,請其代為修改。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