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墨子大講堂:墨子的兼愛非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23413
- 條形碼:9787511723413 ; 978-7-5117-2341-3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墨子大講堂:墨子的兼愛非攻 本書特色
墨子出身貧寒,他深知下層勞動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氣,也沒有因為人們看重他而讓自己的生活改觀,為自己撈些好處。他始終都和學生們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勞動,以吃苦為樂事,并自稱“賤人”。在他身上,真正體現出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民族精神。只不過,用現在人的一些視角看來,似乎他活得有點不太“瀟灑”,而正是這種“不太瀟灑” 卻讓他保持了生命永恒的輝煌,也正是這種不瀟灑卻倡導出了一個民族優秀的品質——兼愛。兼愛,就是人與人之間寬容、平等、互相理解,強大的不欺侮弱小的,聰明的不欺侮愚笨的,富裕的不欺侮貧困的。在諸侯征伐,戰亂紛飛的年代,貧苦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對于他們來說,生的希望是渺茫的,只有死才是經常光顧的,而弱小的諸侯國家則是強大的諸侯國家的口中之物,朝不保夕。墨子倡導的“兼愛”的根本出發點,正是為了阻止“強劫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墨子·天志中》)的暴虐行徑,使弱小的諸侯國能擺脫滅亡的命運,使受欺壓凌辱的人民能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出于這樣為貧弱者代言的動機,墨子的“兼愛”學說總是著眼于實際的利益,讓每個人能夠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實現“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的目的(《墨子·非命下》)。他說:“小國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間。”(《墨子·非攻下》)這就是“兼相愛,交相利”的道理。很顯然,他的這些道理,都是真正從貧困的民眾和弱小的諸侯國家利益出發的。不論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罷,讓他們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做到真正相親相愛。這和孔子等級森嚴的以血親為宗法本位為核心的“仁愛”學說相比,是更加人性化的。 墨子一生做過許多事,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頂放踵”。*經典的就是“止楚攻宋”這件事,這也是墨子實踐“兼愛”思想中一個經典的案例,墨子聽說楚國將攻打宋國,從魯國出發,只身赴險,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才趕到楚國,先以道理說服楚王不要攻宋,又與公輸盤進行模擬攻、防演習,盡數挫敗公輸盤的各種器械,公輸盤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的器械還有贏余。公輸盤何許人也?是被后人奉為制造鼻祖的魯班先生。楚王見此,只好放棄攻宋。墨子就這樣化解了一場戰爭危機了。 墨子就是這樣一個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傳播著墨學的精神,始終向世人吶喊。但在當時混亂的年代,推行“兼愛”的學說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人問墨子:“現在天下沒有誰在行義,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義,何苦呢?”墨子抬頭看了看天,回答道:“有一個人,他有十個兒子,只有一個兒子耕種,九個閑著,那么從事耕種的那一個兒子不能不加緊干活。什么緣故呢?就是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現在天下的人沒有誰不在行義,那么你應該鼓勵我行義呀,為什么阻止我呢?”如果把他的話拿到現在來看,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在這樣一個重物質輕精神,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在這樣一個“人人有希望,個個都無望”的氛圍里,很多人把錢看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時代總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總是將某一點推向極端的同時把其他扔到腦后,看清楚了這一點,我們不妨學學墨子,想想自己該怎么辦吧?
墨子大講堂:墨子的兼愛非攻 內容簡介
俗語有云: *大的聲音是聽不到的聲音, *厲害的武功招式是無招, 這些話聽起來比較玄乎。但用在“愛”上就好理解了。*偉大的愛是無言的愛。從古至今, “愛”也許是出現頻率*多的一個字, 它被人們永遠的追尋, 被人們虔誠的崇拜……愛是至言, 愛是真理, 愛是維持人與人之間關
墨子大講堂:墨子的兼愛非攻 目錄
季羨林說:“墨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他在哲學、教育、科學、邏輯、軍事防御等許多領域都有杰出貢獻,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
兼愛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家的興起與衰落
《墨經》中的科學
墨子與老子
孔子與墨子主要思想比較
墨子精神哪去了
第二章兼愛——人生*大的藝術
墨子指出,若使天下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忠孝慈愛,這樣就天下太平了。
多一份愛,就多一份信任、理解和寬容;少一份恨,就少一份仇視、爭斗和罪惡。
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
愛人利人,人亦愛利之
“愛”別人,不責求別人
兼愛的層次
朋友與陌生人
大愛無聲
以德立身,澤己及人
愛人者,人方愛之
愛人與愛己
以愛人之心感化人
不苛求別人的感恩
君子以人為鏡
為人解難,利于他人
萬事莫貴于義
塑造博愛的個性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愛心不能帶有絲毫的功利性
第三章“戰”還是“不戰”——墨子做人的啟示
墨子說:凡事只講爭先,不禮讓是不可能的。比如在狹窄擁擠的城門前和人與人行走的街道上。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素來有謙遜禮讓的傳統,可如今嚷嚷人世,個個都腳步匆匆,好像有忙不完的事,為了搶先一步,為了搶個位置,個個爭得頭破血流。古人有云: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
“非攻”的智慧
用人格魅力感染對方
平等待人,活出做人滋味
戰爭與和平
墨子的防御思想
不進行邪惡的攻伐,也不放棄正義的誅討
不可無不讓
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以禮服人
學會寬容別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學會愛你的敵人
除惡就是揚善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第四章機智與愚鈍——人際交往的智慧
墨子說:“運用大智慧的人,一般人很難知道他的功勞,愛耍小聰明的,反倒為世人所知。”
真正聰明者,是個大智若愚的人,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都愛耍些小把戲,嘩眾取寵,成了世人的笑料。真正聰明的人是使自己不聰明。
“聰明人”的“聰明”
智者與愚者
諂媚奉承可以覆滅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虛懷若谷,方能海納百川
不必強爭,萬事以“理”為先
聰明與愚笨之間
避免與人爭論不休
言行傲慢易惹禍,言行謙遜易獲福
莫因小利而失大益
口不擇言,后患無窮
謹慎處世
韜光養晦,示弱于人巧避禍
第五章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清談墨子的生活智慧
“強本節用”是墨子思想的主題,墨子提出:“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節用只求實用不求華麗,但是現代人卻忘記了路邊還有餓殍,不僅講究華麗還講究奢侈。人,在不知足中絕對地追求,在自得其樂中相對地滿足。“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作欲望無限膨脹的比喻符號,是節儉生命的一種的反向修辭設計。
強本節用,去除鋪張浪費惡俗
知足就是富有
死者與生者
害人不淺的歷史厚葬陋俗
喪葬與人道
墨子與現代人的修身
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在
高石子背祿向義給現代人的啟示
釣者之恭非為魚
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身外物,不奢惡
懂得放棄,灑脫生活
名利會使人相互殘害
勤儉節約則昌
分出生活的輕重緩急
第六章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墨子的非命觀
墨子有言曰:“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饑”。
墨子在《非命》篇中強調了人在自然社會中的作用,強調一切都必須靠你自己,我們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我們才是自己靈魂的領導。
哲學上有句格言: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基礎。
成功者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勤奮不輟;失敗者相信命運天注定,所以他等待幸運的光臨。
自信才能成功
為所難者必得所欲
言信行果,立身處世之道
勝敗的關鍵在于條件是否適宜
染蒼則蒼,染黃則黃
命運永遠掌握自己手中,做人就要做自己
除了努力工作,沒有任何捷徑
堅持就是勝利
相信自己,不被他人左右
居“安”思危,要能鞏固成功果實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信念改變命運
要慎言敏行,將聰明用在行動上
福禍由己定
志不強者智不達
不放棄,小甲蟲也能撼大樹
辛勤實干,切忌空談
相信自己,無所不能
言而有信,是為大丈夫
第七章尚賢——墨子的現代人才觀
墨子對于賢能人才的價值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親士》篇云:“入國而不存其土,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意思是說,到一個國家主政卻不能蓄納賢士,那就要亡國了。發現賢人卻不急于舉用,賢人就會怠慢其國君。沒有賢才就不能處理危難,沒有賢才就不能與之謀慮國事。怠慢賢才、忘記良士,而能使其國家保存的事,從未有過。賢人對于國家是如此重要,對于競爭日趨激烈的企業,又何嘗個是這樣呢?
歸國寶不若進賢士
實力勝于資歷
人盡其能,趕驢的不讓他遛馬
要會因事設人,而不是因事設事
正確評價人才
用好比自己強的人
有能舉之,無能則下之
用人不疑,故利若此
賞罰必出于王公
用人當知人善任
第八章學思并重——墨子的學習與教育思想對現代人的啟示
學思并重,提高實踐力行是墨子思想的一大亮點,墨子在學習中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在學習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墨子提出學習更要“以行為本”。(《墨子·修身》)正如有位偉人說的那樣:實踐出真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那種時代已經過去。在學校里若沒有實踐能力,那么出來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墨子的教育思想
知識就是資本
學習要勞逸結合
學習永遠都是有益的
行者必先近而后遠
多才多藝,不如獨精一門
謙虛是學習的重要法門
學以致用,將知識運用于實踐
思考的威力
條條大道通羅馬
創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經常反省自己
墨子大講堂:墨子的兼愛非攻 作者簡介
畫家任永簡介: 任永,安徽蕭縣人,現居京津。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并獲學士、碩士學位,師從李孝萱、李津。798畫廊及北京環鐵國際美術館代理館長、策展人,上海工程大學當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畫展,并在江蘇、山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作者李世化簡介: 李世化,陜西榆林人畢業于陜西科技大學,文化出版創意人,曾在國企及多家文化公司擔任管理工作,策劃、撰寫多部圖書,代表作有《禪修養心》、《道修養性》等數部作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